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初中学习网初一学习辅导初一历史辅导资料初一历史教案第10课 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图)» 正文

第10课 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图)

[10-20 00:28:53]   来源:http://www.kmf8.com  初一历史教案   阅读:8910
概要: 真宗皇帝勉强同意了,被迫北上。但真宗到达黄河边上的澶州南城时(澶州隔河分南北二城),又犹豫起来。寇准鼓励皇帝说:“目前的形势,只可进尺,不可退寸。”真宗这才渡河到澶州北城,并在大批文臣武将的簇拥下,登上北城门楼。宋军“齐呼万岁,声闻数里,气势百倍,而使辽军感到惊骇”。接着在澶州城下,宋军接连打了几个胜仗,打退了辽军。学生叙述第二问:1004年澶州大战,宋军打退辽军以后,双方相持,势均力敌。辽没有取胜的希望,建议讲和,宋真宗贪图苟安,于1005年与辽签约。盟约内容为:辽撤兵,北宋答应每年送给辽银10万两,绢20万匹。其影响是澶渊之盟后,辽宋之间维持长久的和平关系,双方在边境地区开展贸易,北宋用丝织品、粮食、茶叶等,换取辽的羊、马、骆驼等牲畜。教师作出适当评价后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盟约使辽宋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使双方人民过上了安定的生活,但是盟约也体现了北宋政府的贪图苟安,加重了北宋人民的经济负担。11.寇准是位什么样的历史人物?学生答:是位爱国的主战派大臣。教师补充介绍:他是北宋政治家,19岁中进士。20岁为官,历任知
第10课 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图),标签:初一历史教案模板,http://www.kmf8.com

真宗皇帝勉强同意了,被迫北上。但真宗到达黄河边上的澶州南城时(澶州隔河分南北二城),又犹豫起来。寇准鼓励皇帝说:“目前的形势,只可进尺,不可退寸。”真宗这才渡河到澶州北城,并在大批文臣武将的簇拥下,登上北城门楼。宋军“齐呼万岁,声闻数里,气势百倍,而使辽军感到惊骇”。接着在澶州城下,宋军接连打了几个胜仗,打退了辽军。

学生叙述第二问:

1004年澶州大战,宋军打退辽军以后,双方相持,势均力敌。辽没有取胜的希望,建议讲和,宋真宗贪图苟安,于1005年与辽签约。盟约内容为:辽撤兵,北宋答应每年送给辽银10万两,绢20万匹。其影响是澶渊之盟后,辽宋之间维持长久的和平关系,双方在边境地区开展贸易,北宋用丝织品、粮食、茶叶等,换取辽的羊、马、骆驼等牲畜。

教师作出适当评价后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盟约使辽宋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使双方人民过上了安定的生活,但是盟约也体现了北宋政府的贪图苟安,加重了北宋人民的经济负担。

11.寇准是位什么样的历史人物?

学生答:是位爱国的主战派大臣。

教师补充介绍:他是北宋政治家,19岁中进士。20岁为官,历任知县、知州、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宰相等职。他善于劝谏,得宋太宗赏识。1004年任宰相。同年辽军攻宋,宋真宗屡次表现怯懦,由于寇准等人的规劝和鼓励,才亲往澶州督战。1006年罢相,出知陕州,晚年又被宋真宗起用为宰相,后遭陷害,贬官到雷州,死在那里。其灵柩运往洛阳途中,人民拜祭不绝。后来,寇准被追封为莱国公,因此历史上称他为寇莱公。

【教师深挖教材,拓宽知识面,进一步给学生创设思维的空间,在学生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并在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同学们已经提出探讨了很多非常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老师非常高兴,下面就请同学思考老师设计的几个问题:(依次把问题出示给学生)

1.议一议辽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如何?

(在引导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

这是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所建立的一个重要朝代,历时210年(916年—1125年)。〔敲击《辽、宋边境地区图》(以课本附图为据参照有关的历史地图自行绘制的)指图讲解〕辽极盛时期的版图:东到大海,东北到外兴安岭和鄂霍次克海,北至色楞格河流域,西至阿尔泰山以西,南至河北中部和山西北部。将北方如此辽阔的地区,统一在一个政权的直接管辖之下,辽是第一次。

辽实行“因俗而治”的政策,辽太宗耶律德光在位时,“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治汉人”。这种“因俗而治”的制度,适应了辽境内南北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同水平。在辽代,我国北方和东北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开发。这种政策对以后的金、元、清各朝的统治都有深远的影响。

辽还保持着与中亚、大食、波斯、高丽、日本等国的交通。辽的都城上京,是当时东西方使节、商旅云集的重要中心之一。因此,外国人经常把我国统称为契丹,这足以说明辽的历史地位了。

纵观整个辽代史,尽管契丹贵族不断发动战争,给当时各族人民带来过沉重的灾难和负担,但更重要的是,促进了汉族和我国北方许多民族的融合,为祖国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辽的历史地位非同一般,那么你如何看待辽与北宋之间的澶渊之盟呢?请看第2题。

2.讨论:你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教师提示学生(提示内容出示在大屏幕上):对于澶渊之盟的评价,要从评价历史事件的几个方面,如事件发生的背景、事件基本情况、事件对双方的影响、事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等人手,指导学生讨论,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澶渊之盟是辽进攻北宋,北宋进行抵抗并取胜的情况下签订的。盟约内容是:辽撤军,北宋给辽每年银10万两,绢20万匹的岁币。澶渊之盟,对于辽来说,不仅使其安然脱险,而且得到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岁币;对于北宋来说,这是一个屈辱的和约,是皇帝贪图苟安的结果,岁币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但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看,澶渊之盟的订立有着很大的积极作用,即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十年的战争,此后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不仅边境地区生产得到发展,而且双方还进行频繁的贸易。

3.阅读下列材料:

宋真宗死时,辽朝大臣集会致哀,辽道宗说:“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互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争。”

回答:

(1)辽朝与朝廷和好年深得益于哪一历史事件?

学生回答:澶渊之盟

(2)这一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及当时在职宰相是谁?

学生回答:1005年,寇准

(3)这一历史事件给人民带来了和平安定的生活,但也有它的消极影响,它的消极影响是什么?

学生回答:对北宋来说这是个屈辱条约,它大大加重了北宋人民的经济负担,进一步加重了北宋的财政危机。

好!咱们商讨解决了这么多没有次序的问题,可能感到有些乱,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梳理一下这节课的知识。

【小结】

北宋时期同赵王室并存的少数民族政权有西州回鹘、吐蕃诸部、大理等。咱们这节课主要研究学习了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下面师生共同总结知识点,教师将依次敲击鼠标出示)辽、西夏、宋三个政权中辽最先出现。916年契丹族首领阿保机在上京称帝,建立契丹国,契丹曾多次改名,这里咱们暂且称它为辽。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党项族的夏国王元昊于1038年在兴庆称帝建立西夏。辽与宋首先并存,为收复后晋皇帝石敬瑭割给契丹的幽云十六州,北宋曾两次对辽用兵,结果都失败,只好对辽采取守势。但辽却对宋的北伐耿耿于怀,1004年摆开进攻阵势与宋展开了澶渊大战,结果由于宰相寇准力排众议,皇帝真宗亲征,振奋了宋军士气打退辽军,1005年双方讲和,签订澶渊盟约,从此,双方由战转和,双方人民过上了长期安定幸福的生活,也促进了双方经济的迅速发展。

西夏与宋的关系也是有战有和,首先是元昊称帝后,发动了对宋的战争,宋夏双方损失都很大,元昊提出议和,1044年,双方达成和议,从此,双方在交界地区进行贸易,不仅丰富了两国人民的生活,而且大大促进了西夏的进步与发展。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初一历史教案初一历史教案模板初中学习网 - 初一学习辅导 - 初一历史辅导资料 - 初一历史教案
上一篇:对外友好往来 总第6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