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B.又一个晚上,母亲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到夜里10点钟时,母亲说:“我想睡了。”我说:“妈,我把你抱到床上吧。”母亲说:“中。”于是,母亲就搂住了我的脖子。母亲比过去明显胖了。我抱着渐渐康复的母亲向床边走去的时候,母亲满脸的笑容。我知道母亲在我的轻轻一抱中感到了甜蜜和满足。我感到我幼小时的形象和母亲叠在了一起,那是人生漫长的旅程,也是母子亲情的融合,更是母子之爱的结晶和升华。我把母亲放在床上时,母亲竟然出乎我预料地说了一句:“好幸福啊。”继而就是响亮的笑声了。
⑤我在这笑声里充满惭愧。我们会激情满怀地抱住亲爱的妻子去倾吐炽热的情恋,我们会喜不自禁地抱着儿女去倾吐脉脉的爱意。可是,我们是否想过去抱一抱年迈的母亲,去倾诉那份人间的挚爱和亲情呢?……
13、从全文看,题目“轻轻地抱住母亲”中的“轻轻”一词用得很形象,请分析“轻轻”一词的含义。(3分)
答:
14、第一段中“也就是这轻轻的一抱,竟使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动”,使“我”的心灵受到强烈震动的原因是什么?(2分)
答:
15、请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将病中母亲的肖像描绘出来。(2分)
16、请从文中A、B两处中任选一句,作简要的品赏。(2分)
我选( )句,品赏
17、请说说最后一段在文章中的作用。(3分)
三、古诗文阅读(24分)
(一)宿新市徐公店(4分)
(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8、从诗中的“ ”“ ”等词语可以看出,本诗所写的季节是暮春时节。(2分)
19、“急走”“追”这两个词语有什么样的表达作用?(2分)
(二)观 潮(12分)
周密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20、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字(4分)
A.仅如银线( ) B.人物略不相睹( )
C. 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 D. 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
21、翻译(2分)
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译:
22、第一段引用杨万里的诗句有什么作用?(2分)
答
23、吴中健儿水中所持的彩旗是否是用于装饰?是说说你的看法。(2分)
答
24、最后一段写人多马众有什么作用?试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回答。(2分)
答
(三)刘宣苦读成才(8分)
景泰①间,吉安刘公宣②代戍于京师龙骧卫,为卫使畜马,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公偶与塾师论《春秋》,师惊异之,以语使,使乃优遇之。未几,发解及第③……。取解时,刘文恭公铉④主试,讶其文,谓必山林老儒之作,及启封,乃公也,人始识公,而文恭知人之名益著。 ( 焦竤《玉堂丛语》)
【注释】①景泰:明代宗朱祁钰年号。②刘公宣:即刘宣。③发解及第:(刘宣参加科举考试)发榜考中了解元。④刘文恭公铉:即刘铉,下文中的“文恭”也同。
25、请解释下列各句中划加点的字。(4分)
(1)为卫使畜马 (2)使初不知也
(3)讶其文 (4)使乃优遇之
26、翻译下面句子。(2分)
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
译:
27、用一个短语或一句话分别评价文中刘宣、卫使、刘铉三人中的任意两个人物。(2分)
四、作文(50分)
风景一般指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也泛指人间真情,生活场景等。请以“留在我心中的风景”为题目,自选题材,自定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
1、wù jí 锲 跋
2、C 3、D 4、D 5、A
6、(1)造化钟神秀 (2)徙倚欲何依
(3)波撼岳阳城 (4)芳草萋萋鹦鹉洲
(5)适与野情惬 (5)尚思为国戍轮台
(7)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7、全国道德模范颁奖晚会在京举行 李长春出席颁奖(缺“在京”扣1分)
8、新春对联:翠柳迎春千里春,黄牛耕地万山金。
教师办公室对联:桃李满园春绣锦,芝兰绕阶座凝香。
9、答案B(根据第二段“刘禹锡虽然说‘境生于象外’,但也不否认这一点”,刘禹锡并没有否认“没有象就没有境”)
10、答案B(A是为了证明“刘禹锡也十分重视象的摄取与加工”,目的在于指出人们在引用和发挥“境生于象外”时的误解;C是说明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主要“不是靠比喻、象征、暗示形成的”;D是形象地说明了“意象”与“意境”之间的关系)
11、境生于象而超乎象(意思对即可得分)
12、(1)意境就是情景交融或意境相加;(2)境生于象外而不生于象;(3)境是一个个象的和;(4)意境的形成必须借助意象的比喻、象征、暗示作用。
(答对两条给3分,答对三条给4分)
13、“轻轻”写出了儿子抱着母亲时动作的轻柔以及那种生怕有所闪失的心理,表现出对母亲的敬重、体贴……( 符合题意即可 )。
14、原因是 (1) 没有想到母亲是这样瘦小、虚弱;(2)成人后“我”从来没有这样亲近过母亲,这一抱,我重新感到了一种幸福,一种甜蜜。( 答到意思即可,答对一点给1分,共2分 )。
15、抓住“衰老”“虚弱”“瘦小”“散乱苍白的头发”等来描写。有“衰老”,“瘦小”“头发苍白”即得满分。
- 八年级语文上册9月月考检测试题
- › 八年级语文明天不封阳台精练精析考试题
- ›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 › 八年级语文题第二单元课内系统复习卷
- ›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
- ›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同步测试
- ›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 › 八年级语文《都市精灵》精练精析考试题
- › 八年级语文上册12月月考试题
- › 八年级语文上册9月月考检测试题
- › 八年级语文孔孟论学习同步练习
- › 八年级语文古诗四首精练精析考试题
- › 八年级语文上册月考调研检测试题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八年级语文上册9月月考检测试题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八年级语文上册9月月考检测试题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八年级语文上册9月月考检测试题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八年级语文上册9月月考检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