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光合作用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师:大家先在 小组内交流一下你们的实验设计方案,选出你们认为较好的、设计较合理的方案,咱们在班上来共同分析一下。
生:小组内交流并选出较好的方案。
师:教师挑选较好的方案,用实物投影将学生的实验设计方案投到大屏幕上。
甲同学:
师:用点燃的蜡烛为绿色植物提供二氧化碳,而且也设计了对照实验,甲中的氢氧化钠可用来吸收二氧化碳,方案可行,但还有一点问题未考虑周全,谁来说一下?
生:要将植物在黑暗处放一昼夜,再移到光下做实验,这样可避免原有叶片中秋景的有机物的干扰。
师:很好,下边咱们再看一个较好的实验设计方案。请乙同学介绍其设计原理。
生:乙同学自己介绍:将甲、乙两套装置(如下图所示)同时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一起移到光下,几小时后,检验甲、乙装置里的叶片是不是都有淀粉生成。
师:这个实验方案既设计了对照,也用了提示中的实验材料,还考虑 到了检验的方法及结果,是较好的实验方案。由于时间关系就不一一展示分析了。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而且光合作用的原料中还需要水的参与。
五、光合作用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师:通过这几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放出氧,而其他所有的生物包括植物自己都要呼吸,吸进氧呼出二氧化碳,这样大气中的碳—氧如何保持平衡呢?好,下边大家阅读P129~P130的光合作用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部分,并在阅读过程中,思考并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碳—氧平衡会打破吗?在什么情况下会打破?我们应当怎样预防?
(2)联系自己的生活环境,谈谈环境中二氧化碳增多的原理。
(3)二氧化碳增多已经给环境带来了什么影响?
(4)请同学们预测一下,如果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再继续增多,将会使我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什么变化,对人类有什么影响?
学生自学阅读、讨论回答问题。
学生1:碳—氧平衡会打破,如当 我们大量砍伐森林、破坏植被时就会打破平衡,还有我们大力开发能源如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会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量,我们应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活 动,同时减少能源资料的过度浪费。
学生2:环境中二氧化碳增多会带来一系列的影响,如使全球气候变暖,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使一些海边城市变为海底世界,动植物也会因气候变暖而变得不适应等。
师:同学们回答得都挺好,大家的知识面还比较宽。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要积极行动起来,尽自己的一份力,保护好自己的家园。
六、光合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师:光合作用不仅给我们地球上的所有生物提供了食物,还提供了氧气。可以看出,光合作用是多么伟大的一项生理活动啊,那么就让我们用一个简单的式子来永远记住这一伟大过程吧。
学生抄写光合作用反应式,朗读光合作用的实质。
师:在农业生产上,你能否用你所学的知识来指导农民伯伯们应怎样做才能充分利用光能,提高产量呢?
生:如应注意在种植农作物时,要合理密植。还可以延长光合作用时间,采取一定的方法,提高植物周围的二氧化碳浓度等。
师:很好,下去以后大家还可以想办法,多找资料。接下来我们来共同小结一下这一节课的内容。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课件。
单击:屏幕左上角出现鲜红的太阳,并光芒四射,画面中央是一盆盆栽植物,点击叶片,则放大叶片,点击太阳则出现光线并能沿箭头进入叶片中,点击二氧化碳则进入叶片,叶脉中的水也进入叶片中,二者通过箭头汇聚在一起,单击,则叶片中有淀粉形成,并且有氧气不断地扩散出叶片之外,进入大气中。
[课堂小结][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Z.X.X.K]
教师组织学生自行小结,可让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分别用自己的语言概述本节课主要内容,教师加以点评、补充与强调,来及时了解教学效果。
[巩固练习]
1.进行光合作用时,植物不需要的外界条件是
A.二氧化碳 B.水
C.高温 D.光
答案:C
2.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A.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B.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
C.分解有机物,贮存能量 D.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答案:B
3.要保证城市居民每天都能得到新鲜氧气,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多盖高楼,居住在高层 B.扩大居住面积
C.美化环境 D.多植草坪多种树
答案:D
4.仙人掌由于叶变成刺,所以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
5.有机物中储存的能量,归根结底来源于太阳光能
答案:√
6.绿色植物生物必需的有机物,可以由根从土壤中吸取
答案:×
7.植物体的所有活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
8.新疆吐鲁番盆地,由于昼夜温差较大,白天光合作用旺 盛,晚上呼吸作用微弱,所以种植的瓜果味道特别甜
答案:√
9.植物在光下不进行呼吸作用,因为呼吸作用放出的二氧化碳被光合作用利用了
答案:×
10.1862年,德国科学家沙克斯做过这样的实验:他每天早晨、傍晚、深夜三个时间从同一棵植物上摘下一片叶子,再用打孔器在这三片叶子上各取下同样大小的一块圆片,烘干后称重,结果发现:深夜取下来的叶片最轻,早晨取下来的比较重,傍晚的最重。他又把这三个圆片放入酒精中煮一下,取出后,用水冲洗,加碘液染色,结果发现:深夜的颜色最浅,傍晚的颜色最深。试分析说明早晨、傍晚、深夜出现三种不同结果的原因。
(1)早晨的样品比较重,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傍晚的样品最重,碘酒处理时蓝色最深,这说明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深夜的样品最轻,颜色最浅,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早晨有关,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
(2)经过一天的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所以最重
(3)深夜只进行呼吸作用,要消耗有机物
12.下图为呼吸作用实验。
(1)实验要用黑布遮住大烧杯,不让透光,其目的是___________
-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
- › 生物同步练习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 › 初二生物知识点归纳: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循环
- › 初二生物知识点—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 › 初二生物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教学案
- ›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
- › 最新中考生物复习辅导: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 › 关于中考生物考点: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 › 中考生物知识点集锦:生物圈中有多少绿色植物
- › 初三生物复习知识点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知识
- › 2016年中考生物复习辅导: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 › 2016年中考生物复习辅导: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 › 中考生物备考知识点: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