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初中学习网初三学习辅导初三语文辅导资料初三语文教案《谎言掩盖不住血写的事实》教案1» 正文

《谎言掩盖不住血写的事实》教案1

[02-25 14:30:21]   来源:http://www.kmf8.com  初三语文教案   阅读:8544
概要: [自读导言]1.学习驳论文的写作技巧。2.体会驳论文的语言特色。3.了解民族历史,增强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热情。[自读程序]1.速读课文,了解大意,掌握并积累下列词语:纠葛 惨绝人寰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丧心病狂 以德报怨 听之任之 混淆视听 控诉消弭 信口雌黄 别有用心 兴风作浪 粉饰2.略读课文,找出题目中的“谎言”和“事实”在文中的所指。明确:“谎言”是指日本有些人如石原慎太郎之流歪曲历史、捏造谎言,说南京大屠杀并不真实,只是“中国人编造出来的”,目的是“损污日本的形象”。“事实”是指日本占据南京之后针对南京平民实施的疯狂大屠杀、造成超过30万人死亡的历史事实。 www.kmf8.com 3.细读课文,理清作者驳斥论战对手(习惯上称为论敌)观点的思路,提出己方主张。①作者驳斥敌论的思路是怎样的? 明确:全文共7段,作者在1、2
《谎言掩盖不住血写的事实》教案1,标签:初三语文教案模板,http://www.kmf8.com

[自读导言]

1.学习驳论文的写作技巧。

2.体会驳论文的语言特色。

3.了解民族历史,增强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热情。

[自读程序]

1. 速读课文,了解大意,掌握并积累下列词语:

纠葛 惨绝人寰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丧心病狂 以德报怨 听之任之 混淆视听 控诉  消弭 信口雌黄 别有用心 兴风作浪 粉饰

2. 略读课文,找出题目中的“谎言”和“事实”在文中的所指。

明确:“谎言”是指日本有些人如石原慎太郎之流歪曲历史、捏造谎言,说南京大屠杀并不真实,只是“中国人编造出来的”,目的是“损污日本的形象”。“事实”是指日本占据南京之后针对南京平民实施的疯狂大屠杀、造成超过30万人死亡的历史事实。

www.kmf8.com

3. 细读课文,理清作者驳斥论战对手(习惯上称为论敌)观点的思路,提出己方主张。

①作者驳斥敌论的思路是怎样的?   明确:全文共7段,作者在1、2两段指出一些日本人不顾历史事实,别有用心地粉饰侵华行径,说南京大屠杀是中国人编造出来的谎言,引出驳斥的对象;3、4、5三段运用历史事实驳斥论敌的观点,诘问论敌对待历史和对待受害民族的错误态度,使论敌的观点无立足之基;6、7两段则是提醒国人,歪曲历史、捏造谎言的日本人虽是少数,但我们也要时刻警惕,同时告诫这些人不要自作聪明,否则必将被历史嘲弄。文章“摆出敌论——驳斥敌论——告诫论敌”的写作思路十分明显。

②作者在摆出敌论的时候,为什么要先交代关于中日关系的历史定论呢?   明确:为了反衬一些日本人歪曲历史、捏造谎言的丑恶本质。

③作者在第3段中运用历史事实驳斥敌论的时候,举出了哪些证据?

明确:国际史实:远东国际法庭曾经对此作出庄严的宣判  人证:目击者、西方记者、外国教会人士、日本士官  物证:日军当作欣赏而留下的照片

④作者在驳斥敌论中提出自己的观点是什么?  明确:谎言掩盖不住血写的事实。

4. 赏读课文4、5两段,体会驳斥中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特色,感受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①从修辞的角度看,这两段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两段都运用了反复和反问的修辞手法。反复表示强调,突出了30万平民在南京大屠杀中遇难的历史事实和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以及一些日本人歪曲历史、向他人泼污的丑恶嘴脸;反问是为了加强语气,使句式铿锵有力,既能表达出作者对敌人缺少良知的强烈不满,又发人深思。

②从论证的角度看,第4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Tag:初三语文教案初三语文教案模板初中学习网 - 初三学习辅导 - 初三语文辅导资料 - 初三语文教案
上一篇:(苏教版)《论雷峰塔的倒掉》教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