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初中学习网初三学习辅导初三语文辅导资料初三语文教案《唐雎不辱使命》教案3» 正文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3

[02-25 14:35:37]   来源:http://www.kmf8.com  初三语文教案   阅读:8754
概要: 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的文言字词。2、培养学生复述、翻译、朗读的能力。3、学习唐睢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4、探讨唐睢不畏强权、为国赴难精神的现实意义。教学重点: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的评析,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教学难点:作者是怎样塑造人物形象的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了解战国时期历史背景2、了解《战国策》二、导入新课《战国策》又名《国策》,是记载战国时期各国策土(说客,又叫纵横家)的言论、活动的史书,以记言为主。分为十二国策。西汉末年,由刘向校正并定名。今天我们来学习《战国策魏策》中的一篇文章《唐睢不辱使命》。说的是战国末年,在野心勃勃的秦王赢政已经消灭了韩魏之后,弱小的安陵郡同强大的秦国斗争的故事。公元前230年和前225年,靠近秦国的韩国、魏国相继被秦国所灭,其余六国中的赵、燕、齐、楚,在连年不断的战争中,早已被秦国日削月割,奄奄待毙了,又过了几年,秦就统一了天下。安陵郡是魏国的附庸小国。安陵在它的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一度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秦国想用诈骗手段吞并安陵,于是安陵君就派唐睢到秦国谈判。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3,标签:初三语文教案模板,http://www.kmf8.com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的文言字词。

2、培养学生复述、翻译、朗读的能力。

3、学习唐睢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4、探讨唐睢不畏强权、为国赴难精神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

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的评析,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

作者是怎样塑造人物形象的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了解战国时期历史背景

2、了解《战国策》

二、导入新课

《战国策》又名《国策》,是记载战国时期各国策土(说客,又叫纵横家)的言论、活动的史书,以记言为主。分为十二国策。西汉末年,由刘向校正并定名。

今天我们来学习《战国策 魏策》中的一篇文章《唐睢不辱使命》。说的是战国末年,在野心勃勃的秦王赢政已经消灭了韩魏之后,弱小的安陵郡同强大的秦国斗争的故事。公元前230年和前225年,靠近秦国的韩国、魏国相继被秦国所灭,其余六国中的赵、燕、齐、楚,在连年不断的战争中,早已被秦国日削月割,奄奄待毙了,又过了几年,秦就统一了天下。安陵郡是魏国的附庸小国。安陵在它的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一度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秦国想用诈骗手段吞并安陵,于是安陵君就派唐睢到秦国谈判。

www.kmf8.com

三、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课文,教师听音

2、请学生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

睢() 怫() 跣() 抢()

祲() 缟() 傀() 挠()

3、请学生结合注释读课文,注意以下字词的意义:

加惠:给予恩惠

免冠徒跣:摘了帽子,光着脚。冠:帽子;跣:赤脚

怫然:盛怒的样子。

抢地:撞地。抢:碰,撞

休祲:吉凶的征兆。休:吉祥;祲:不祥。

色挠:指变了脸色。挠:屈服

谢:道歉

谕:明白,懂得

4、默读课文,请两至三位同学说说这篇文章的在概意思了,注意不要求字字落实。

这篇文章写的是秦王赢政向安陵郡挑衅,以换地为名由挑起战争。安陵郡的大臣唐睢出使秦国,表示愿意牺牲自己来刺杀秦王赢政,终于使秦王赢政屈服。

理清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1):写唐睢出使秦国的背景。

第二部分(2-3):写唐睢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的经过。又可分为二层:第一层:写唐睢


Tag:初三语文教案初三语文教案模板初中学习网 - 初三学习辅导 - 初三语文辅导资料 - 初三语文教案
上一篇:《杨修之死》教案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