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初中学习网初三学习辅导初三语文辅导资料初三语文试卷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度检测试卷(含答案)» 正文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度检测试卷(含答案)

[10-20 00:49:52]   来源:http://www.kmf8.com  初三语文试卷   阅读:8466
概要: 【解析】了解古诗中诗人常用的意象以及情感。(只要能扣住“凄清寂寞”即可)⑵诗人“寂寞”的原因有哪些?请扼要回答。(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谪居僻远之地(环境凄清);被贬孤独愁苦;情怀无人理解。【解析】把握诗歌感情基调,常常以“暖”或“冷”意象来区别,从而正确把握诗歌主题。⑶作者写“泉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何作用?(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以动写静(或反衬,1分),用泉和鸟的声响来反衬环境的幽静(1分)。【解析】了解诗歌常用的手法,即常用的修辞及表现手法,理解相关手法的作用。(二)阅读《鲍君》一文,完成8—11题。(14分)昔有人设罝①以捕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度检测试卷(含答案),标签:初三语文试卷分析,http://www.kmf8.com

【解析】了解古诗中诗人常用的意象以及情感。(只要能扣住“凄清寂寞”即可)

⑵诗人“寂寞”的原因有哪些?请扼要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谪居僻远之地(环境凄清);被贬孤独愁苦;情怀无人理解。

【解析】把握诗歌感情基调,常常以“暖”或“冷”意象来区别,从而正确把握诗歌主题。

⑶作者写“泉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何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以动写静(或反衬,1分),用泉和鸟的声响来反衬环境的幽静(1分)。

【解析】了解诗歌常用的手法,即常用的修辞及表现手法,理解相关手法的作用。

(二)阅读《鲍君》一文,完成8—11题。(14分)

昔有人设罝①以捕獐,得而未觉。有行人窃取之,犹念不仁,乃以鲍鱼置罝中而去。本主来,于罝中得鲍鱼,怪之以为神,不敢持归。于是置屋立庙,号为鲍君。后多奉之者,病或有偶愈者,谓有神。积七八年,鲍鱼主过庙下,问其故。人具为说,乃曰:“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于是乃息②。

注:①罝(jū):网,用以捕鸟兽。②息:平息。

8、按要求完成下列两题。(6分)

⑴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①以鲍鱼置罝中而去( ) ②怪之以为神( )

③问其故 ( ) ④人具为说 ( )

【答案】①离开②以……为怪,对……感到奇怪③原因,缘故④同“俱”,详细

【解析】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⑵与例句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例句:昔有人设罝以捕獐

A、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B、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C、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赵普》) D、杀之以应陈涉(《陈涉世家》)

【答案】D

【解析】例句中“以”为表目的的连词。A中为表结果的连词;B中是“认为”的意思;C中为“用”;故选D。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昔 有 人 设 罝 以 捕 獐

【答案】昔/有人/设罝以捕獐

【解析】学生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节奏划分。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⑴这是我的鲍鱼,哪里有什么神呀?

⑵在乱世之中只想苟且保全性命,不企求在诸侯们面前扬名显达。

【解析】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

1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不吸烟才是当今时尚》一文,完成12—14题。(10分)

①刚看完一分最新的统计:我国现有13到18岁青年1.3亿,据测算,青少年现在吸烟者1400万,尝试吸烟者不下4000万。青少年中吸烟者以学生为主,吸烟学生中又以男生为主,近年来女学生的尝试吸烟率和现在吸烟率均呈上升趋势。

②吸烟会诱发多种致命性疾病。科学实验证明:吸烟可以阻止人体对维生素丙的吸收,尼古丁对维生素丙有直接的破坏作用。人体如果长期缺乏维生素丙,可以诱发坏血病。吸烟者有癌细胞基因突变的,约为不吸烟者的3.5倍。吸烟可以导致约85%的肺癌患者死亡,导致约80%的喉、咽、口腔和唇癌患者死亡;导致约75%的食道癌患者死亡。吸烟不仅在直接接触部位引起癌症,还会在远处部位引起癌症。例如,几乎50%的男性膀胱癌和肾癌患者死亡是由于吸烟所致,吸烟者患膀胱癌和肾癌的危险性比非吸烟者高2~3倍。而被动吸烟也已经证实是非吸烟者患癌症的原因之一。

③被动吸烟尤其有害于儿童,胎儿和婴幼儿是被动吸烟之危害的最大群体,也是最无辜的群体,如果女性在怀孕期被动吸烟,可能分娩出低体重儿、早产儿,同时,孩子出生后易患支气管炎、肺发育不良、呼吸道感染等疾病,而且肺功能降低,易患孝喘病、中耳炎等病症,与此同时也造成婴幼儿以及小儿认知和发育障碍,智力明显低于健康儿童。

④有人说吸烟提神,但我们更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那只是短暂性的提神。吸烟会抑制中枢神经,长期的神经抑制导致睡眠质量差,不仅看上去疲惫不堪,还对心理健康造成影响。也有“烟民”说,吸烟就是一种时尚、一种潮流。我想,在健康与时尚、潮流之间,健康更值得我们珍惜和推崇。

⑤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大了禁烟力度。自2011年5月1日起,饭店、餐厅、网吧等将取消吸烟区,一旦出现违规吸烟情况,经营者将受罚。禁烟已经成为了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把不吸烟当成一种时尚。

12、文章第②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列数字、举例子(2分)。 通过准确数据、详实事例说明了吸烟会诱发多种致命性疾病(1分)。

【解析】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并理解每一种说明方法的作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具体回答。

13、第①段中加点词“不下”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能。“不下”是不低于(或不少于,或超过)的意思(1分)。强调了尝试吸烟者人数众多(1分),同时照应了“估算”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

【解析】说明文的语言讲究准确严密而又不乏生动。作答时,先要陈述语言使用的准确性,再否定其去掉或换用的不准确性。(只答“不能”而没有恰当的理由,不得分。共3分)

14、课间,你无意中发现同学小明躲在教室外吸烟。你将如何劝说?(4分)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初三语文试卷初三语文试卷分析初中学习网 - 初三学习辅导 - 初三语文辅导资料 - 初三语文试卷
上一篇:九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测试试卷(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