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高中学习网高一学习辅导高一英语辅导资料高一英语教案高中人教版新课标高一语文一单元教案» 正文

高中人教版新课标高一语文一单元教案

[10-20 00:27:49]   来源:http://www.kmf8.com  高一英语教案   阅读:8491
概要: 细致的程度: (举例比较。提示:如何体现从多个角度——视觉角度、听觉角度、感觉角度等去进行描写。)★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0点左右: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随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4时40分: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2、语言含蓄:(比较和体会以下例句)①随着末任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②香港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开创了香港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同时也标志着英帝国的太阳在中国的领土上空永远落下了。标题1:别了,“不列颠尼亚”标题2:香港回归交接仪式完美结束(本人根据课文改写的一般消息的标题)标题1:主谓倒装,更能表达情感。虚实结合“实”指“不列颠尼亚”号游轮离开香港。“虚”指英国结束在香港的殖民统治。总结四、积累与巩固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旗帜(q&i
高中人教版新课标高一语文一单元教案,标签:高一英语教案模板,http://www.kmf8.com

细致的程度: (举例比较。提示:如何体现从多个角度——视觉角度、听觉角度、感觉角度等去进行描写。)

★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

★0点左右: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随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4时40分: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

2、语言含蓄:(比较和体会以下例句)

①随着末任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②香港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开创了香港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同时也标志着英帝国的太阳在中国的领土上空永远落下了。

标题1:别了,“不列颠尼亚”标题2:香港回归交接仪式完美结束(本人根据课文改写的一般消息的标题)

标题1:主谓倒装,更能表达情感。虚实结合“实”指“不列颠尼亚”号游轮离开香港。“虚”指英国结束在香港的殖民统治。总结

四、积累与巩固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旗帜(qí zhì)掩映(yan yìng)瞩目(zh? mù) 展拓(zhan tuò)冉冉升起(ran ran )凝重(níng )

2.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的港督府拉开绪幕的。(  )

(2)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秆。(  )

(3)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管制既将告终。()

(4)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暮中。(  )

3、为什么说英国的告别仪式是“日落仪式”?

英国曾经占领了非常广大的殖民地,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喻指在它的领土上,永远都有阳光照耀。香港作为英国在东方的最后一块殖民地,于1997年脱离英国的统治,可以说在中国香港的土地上,英国殖民统治的太阳落了。所以把英国告别仪式称为“日落仪式”。

4、给下面这则消息拟一个题目(能概括主要内容,不超过12字)。昨天,北京大学进行了自主招生考试。有考生告诉记者:“题目新,题型新。比如语文第一题用拼音默写宋词,挺新鲜的,从没这么考过。还有对对联,给‘九天揽月华夏英豪驰宇宙’对出下联,挺有意思的。”除笔试外,考生还必须参加由 北大教授组成的专家组面试,在15分钟面试时间内自我陈述并抽签答问,以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使学生理解新闻写作中记者的感情蕴含其中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搜集奥斯维辛的相关资料;

2.学生自己生成问题并学会分析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领会作者在平静的叙述中所蕴含着的对纳粹的强烈愤怒;

2.使学生能记住历史惨痛的教训,珍惜和平,抵制暴力与罪恶。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分析新闻中的记者的感情倾向

2.品味作品中的细节描写。

【教学方法】

1.运用网络进行小说阅读教学(图片学生更直观、更充分的美感享受)。

2.利用在线讨论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课前准备】

抽样调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对学生感触比较深的句子进行排序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有人说过去的100年是血腥的世纪。现在请同学们点击“20世纪十大天灾”。这是天灾部分,也就是大自然造成的灾难。面对天灾,不论危害多大,在不可抗力的情形下,人们只能一边痛惜天灾所带来的伤痛和损失,一边坦然承受。还有人祸,人祸指人为造成的灾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死亡人数约 3千万人,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第二次大战死亡人数则超过5千万人,著名的例子有,日本法西斯在中国制造的、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惨剧--“南京大屠杀”。当 时的南京真是尸骨遍野,血流成河,大屠杀中遇难的中国人达30多万人,二战期间,中国军民的死伤人数达到3500万,相当于如今一个福建省的总人口数。在 日本法西斯横行中国的同时,在欧洲,纳粹德国对犹太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在以奥斯维辛集中营为代表的德军专门设置的人间地狱里,约有400万犹太人被 严刑拷打,随意杀戮。二次大战后至今,发生在世界各地的大小战事而造成的死亡人数已不下一次大战的死亡人数了。

通过刚才的数据能否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预设:人祸远比天灾让人恐慌)

明确:20世纪的种种“人祸”告诉我们,很多时候,让人类伤亡惨重、涂炭生灵的,更多的不是天灾而是人祸。

2.关于奥斯维辛:

请看网页上的介绍

请同学们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一下看到这些画面的感受

(预设:可怕,惨绝人寰,恐怖等等)

刚才是图片给我们带大的震撼,现在,让我们跟随美国记者罗森塔尔的新闻稿沉重的步伐走进布热金卡,用我们富有良知的心灵去碰触那段不忍血腥的历史,看看这篇文章是否也能给我们带来相同的感受

3.写作背景:这篇新闻是美国记者罗森塔尔二战后访问奥斯维辛集中营博物馆之后采写的,发表之后,各大报纸争相转载,并获得了美国普利策新闻奖,成了新闻史上的佳作。

二、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课文,感受新闻内容,并思考,作者将主要的笔墨放在哪里?

预设:

参考者参观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经过与感受

参观了毒气室,焚尸室,女监房,试验室,纪念墙,绞刑室。

二战后关于奥斯维辛集中的新闻报道很多,罗森塔尔的报道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却成了新闻史上的名作,这是为什么?带着这个问题,进入文本的学习。

三、细部揣摩:

(环节一)讨论探究:

课前准备:请同学们预习,并找出能触动自己心灵的或者不理解的细节描写的句子,每个学生写3—5句

针对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整理出排行榜:

1“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记: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下一页


Tag:高一英语教案高一英语教案模板高中学习网 - 高一学习辅导 - 高一英语辅导资料 - 高一英语教案
上一篇:高一英语一单元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