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高中学习网高一学习辅导高一英语辅导资料高一英语教案高中人教版新课标高一语文一单元教案» 正文

高中人教版新课标高一语文一单元教案

[10-20 00:27:49]   来源:http://www.kmf8.com  高一英语教案   阅读:8491
概要: 英美意象派无论是主观性还是客观性意象,在经营方法上与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经营略同,但在经营目的上却相反,它追求意象的坚实清新与含义 的单纯,反对意象的象征和朦胧。与英美意象派以零度传达视角来呈示意象、消解自我本质不同,中国古典诗歌最显著的特征,是以个体主体性为内核来经营意象。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指向性与不确定性的有机统一,从而造成诗旨的多义或审美上的朦胧效应,是英美意象派诗意象坚实清新、诗旨单纯所没有的。我们看到了中国 诗歌给予意象派的深远影响,但也应该看到,由于中西文化的巨大落差,意象派诗人在接受中国诗的影响时也是有局限和误读的,他们对中国诗的真谛的感悟还存在着距离。中国传统诗学讲究意、象、言之间的辩证关系,意象只是表现情绪的手段;而意象派把注意力放在意象所引起的感觉上,用感觉和情绪把意象串起来,而不 去探求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也不考察或阐发这种联系的社会意义;意象成了意象派诗歌的终极目标,而这一点,恰恰是意象派诗歌与中国古典诗歌的根本区别之所在。五.整体感知,归纳总结。1.《断章》在这首诗发表后不久,作者卞之琳和李健吾先生有过一次讨论。李健吾在一篇评卞之琳诗集《鱼目集
高中人教版新课标高一语文一单元教案,标签:高一英语教案模板,http://www.kmf8.com

英美意象派无论是主观性还是客观性意象,在经营方法上与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经营略同,但在经营目的上却相反,它追求意象的坚实清新与含义 的单纯,反对意象的象征和朦胧。与英美意象派以零度传达视角来呈示意象、消解自我本质不同,中国古典诗歌最显著的特征,是以个体主体性为内核来经营意象。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指向性与不确定性的有机统一,从而造成诗旨的多义或审美上的朦胧效应,是英美意象派诗意象坚实清新、诗旨单纯所没有的。我们看到了中国 诗歌给予意象派的深远影响,但也应该看到,由于中西文化的巨大落差,意象派诗人在接受中国诗的影响时也是有局限和误读的,他们对中国诗的真谛的感悟还存在着距离。中国传统诗学讲究意、象、言之间的辩证关系,意象只是表现情绪的手段;而意象派把注意力放在意象所引起的感觉上,用感觉和情绪把意象串起来,而不 去探求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也不考察或阐发这种联系的社会意义;意象成了意象派诗歌的终极目标,而这一点,恰恰是意象派诗歌与中国古典诗歌的根本区别之所在。

五.整体感知,归纳总结。

1.《断章》在这首诗发表后不久,作者卞之琳和李健吾先生有过一次讨论。李健吾在一篇评卞之琳诗集《鱼目集》的文卓中谈到了它,认为诗人对于人生的解释都是“装饰”,“诗面呈浮的是不在意,暗地里却埋着说不尽的悲哀。”卞之琳在答复的文章中说,他对“装饰”的意思并不想着重,“我的意思着重 在‘相对’上。”几年前,他又对诗人周良沛说过同样意思的话:“《断章》无非是表达一种相对的、平衡的观念。你把我当风景,我也把你当风景,你我的形象互换在对方的窗口与梦中。”

诗人的主要意图是表现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不论自觉不自觉都会发生这样或者那样的相对关系。当然,也可以把它当做情诗来读。

2.《风雨》以丰富的意象和想象力表达了自己面对难以预料的世事产生的既有信心又有些迷惘困惑的心理。

3、《错误》,这首诗不仅写了闺怨的思妇,而且写了苦旅的游子。它是一首思妇词,也是一篇游子谣。游子谣,写游子羁旅之苦;思妇词,写思妇幽闺之怨。毕竟,思妇闺怨是果,游子羁旅是因。所以在许多诗人的笔下,这两个题材和主题往往被糅合在同一篇作品中。郑愁予的《错误》即是如此,选用并糅合 了传统的闺怨、乡愁题材,使得诗歌更有内蕴,更有韵味。

4、《回旋舞》用饱含深情的笔墨写下了希望全世界的人携手共建和平安宁家园的美好愿望。童话般的想象展示了“世界大同”的思想。

5.一个地铁车站》分别呈现了两组互相对应的意象,把这两组意象吸引在一起的是诗人的直觉,它使意象在相互作用的状态下迸发出诗歌的火花,产生深刻的意味。诗人自己说它是“一刹那间思想和感情的复合体”。

六.背诵自己喜欢的两首,展开想象改写《错误》。

................................................庞德

第二单元

5、兰亭集序·教案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领悟作者对人生重大问题的深切感慨。

2、指导学生体会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及行文的巧妙。

3、指导学生品味本文精练优美、朴素清新的语言。

【教学设想】

一、安排两课时。

二、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朗读环节,指导学生在把握文意、理清思路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三、结合课后练习(一)的回答,达到教学目的(一)、(二),应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四、利用预习效果教学,避免逐字、逐句、逐段平均主义的讲解,重点突出一些疑难字、词、句,主要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教师适当点拨。

五、介绍阅读课外文学作品《腾王阁序》,比较两文内容和写法上的异同,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水平。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简介作家作品,引导学生参看书下注释(1),教师可补充以下内容:王羲之,有“书圣”之称,也长于诗文,字和文任意而行,得自然之妙,风格 潇洒放脱。王羲之曾经一度做官,他关怀国事,在政治上曾有积极用世的一面,后辞官归田,以山水为娱,好服食养性,胸怀旷达,为时人敬重。

“序”是一种文体,写在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性文字。古人宴集时,常一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个作序,《兰亭集序》即是脍炙人口的诗序名篇,其思想和辞藻都是很有代表性的,从中可以看出东晋一部分士大夫文人的生活情趣、思想修养、精神状态和文学造诣。

二、朗读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听清文章语气、节奏和读音。出示小黑板,指一名学生读准下列生字:

癸(guǐ)丑修楔(xì)流觞(shāng)游目骋(chěng)怀趣(qū)舍万殊齐彭殇(shāng)

2.学生齐读。要求读准字音,在预习初读的基础上,加深对课文的印象。

3.默读全文。要求学生参阅注释,理解文章大意,提出预习时不能解决的字词句,教师答疑或学生讨论。应特别强调理解“俯仰”一词在文中的意义,“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句子含义。

三、整体感知作品,理清文章思路

讨论:全文有三段,每一段的内容要点是什么?(分别用六个字来概括。)学生发言后,明确本文层次,板书:

(一)记叙兰亭盛况;

(二)抒发人生感慨;

(三)交代作序目的。

四、讨论第一段内容

完成课后练习(一)中的(1),教学的同时要求学生试背诵。

提问:本段共有六句话,作者是如何记叙这次兰亭聚会的盛况的?指名学生依次朗读每一句的内容,然后概括出每句话的内容要点。板书明确:

(一)记叙兰亭盛会:

(1)时间:“永和……癸丑……暮春……”

地点:“……兰亭……”

目的:“修禊事也”

(2)人物:“群贤……少长……”

(3)环境:“此地有……,又有……”,

(4)活动:“引以为流觞曲水……”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下一页


Tag:高一英语教案高一英语教案模板高中学习网 - 高一学习辅导 - 高一英语辅导资料 - 高一英语教案
上一篇:高一英语一单元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