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高中学习网高一学习辅导高一英语辅导资料高一英语教案高中人教版新课标高一语文一单元教案» 正文

高中人教版新课标高一语文一单元教案

[10-20 00:27:49]   来源:http://www.kmf8.com  高一英语教案   阅读:8491
概要: 提问:主要写什么?(以“芦柴棒”为例,具体地揭露包身工受剥削的深)小结:26—30段是课文第四部分的一个层次,作者作者从总体(面),从个体(点),又从反面写老板的狠作反衬,揭示包身工命运的悲惨。第二课时一、 包身工的悲惨遭遇是如何形成的?包身工制度是如何造成的?它形成的政治经济原因是什么?6—8段 由包工头“招工”的实例指出包身工制度的起因12—17 由“芒柴棒”等人的实例分析包身工制度得以发展的三个原因。24—25 以大量确凿的数据阐明包身工制度发展的实况。19—23 以包身工所受的三大威胁和三大罚规为例揭露包身工制度的罪恶。明确:文章用记叙、描写的表达方式反映包身工一天的活动,使读者对包身工的悲惨遭遇产生触目惊心的形象认识。中间穿插的对包身工制度的产生、发展、趋势等的说明、议论,又能使读者对包身工制度获得理性认识。二、 这种“吃人”的制度还会存在吗?学习文章的最后三段(31—33)分析回答下面的问
高中人教版新课标高一语文一单元教案,标签:高一英语教案模板,http://www.kmf8.com

提问:主要写什么?(以“芦柴棒”为例,具体地揭露包身工受剥削的深)

小结:26—30段是课文第四部分的一个层次,作者作者从总体(面),从个体(点),又从反面写老板的狠作反衬,揭示包身工命运的悲惨。

第二课时

一、 包身工的悲惨遭遇是如何形成的?包身工制度是如何造成的?它形成的政治经济原因是什么?

6—8段 由包工头“招工”的实例指出包身工制度的起因

12—17 由“芒柴棒”等人的实例分析包身工制度得以发展的三个原因。

24—25 以大量确凿的数据阐明包身工制度发展的实况。

19—23 以包身工所受的三大威胁和三大罚规为例揭露包身工制度的罪恶。

明确:文章用记叙、描写的表达方式反映包身工一天的活动,使读者对包身工的悲惨遭遇产生触目惊心的形象认识。中间穿插的对包身工制度的产生、发展、趋势等的说明、议论,又能使读者对包身工制度获得理性认识。

二、 这种“吃人”的制度还会存在吗?

学习文章的最后三段(31—33)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

1、 作者在这几段中作了怎样的联想,这些联想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

明确:31段由包身工的制度联想到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通过联想把包身工和墨鸭比较,指出墨鸭养活船户,包身工养活船户,包身工养活带工老板,但船户对墨鸣没有怎么虐待,带工老板却残酷压迫包身工,连一点施与的温情也没有,强烈地揭示了包身工受压迫的惨重,人不如禽的命运。

32段由包身工的处境联想到16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指出20世纪的工人却和16世纪的奴隶受着同样惨无人道的待遇。

33段联想到美国进步作家索洛警告19世纪美国资产阶级的话,既控诉了资本主义对包身工的剥削压迫,又表现了作者对包身工制度必然灭亡,新社会必然出现的信心。

2、“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谋利的制度”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为什么要用“饲养”这个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用他们多年熟练了的,可以将一根稻草讲成金条的嘴巴,去游说那些无力‘饲养’可又不忍让他们的儿女饿死的同乡”这一句中也用了“饲养”一词,其作用与表达的感情有没有不同?

明确:用“饲养”一词是运用了比拟(拟物)的的修辞方法,这词在两句中作用和表达感情是不同的。在前一句中,揭露了资本家不把包身工当人,表现了作者愤怒的心情;在后一句中是描写农民的贫困,无力抚养儿女,只能像饲养牲畜那样对待他们,表现了作者同情。

3、 第32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开头连续用了五个“没有……”,用排比的句式表现了作者对包身工处境的同情;又用“没有……”和“有时是……”对比,揭露包身工制度的残酷,野蛮,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愤怒。

4、“黑夜,静寂和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句中的“黑夜”象征着什么?黎明象征着什么?用“毕竟”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黑夜象征着旧社会,黎明象征着光明的新世界;“毕竟”一词表现了作者对新社会出现的坚强信念。

小结:人吃人的社会,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可是我们得记住:要赶走帝国主义,要推翻人吃人的社会制度,人们的先人曾献出了无数的眼泪、血汗与 生命。幸福不是无代价可以得来的,我们要居安思危,懂得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地来之不易的。为了今天的幸福,为了更幸福的将来:爱党、爱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而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应该是我们青年一代的责任。

三、 写作特点:

1、 选材精当,有感性地表现了包身工生活情况的材料,也有理性的分析、议论,具体地统计数字;既有面上反映一般情况的材料,也有点上的反映个别典型的材料。

2、 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3、 结构安排恰当。

4、 语言生动有力。

四、 作业

阅读1932年一.二八凇沪抗战的相关历史

课后练习题五

板书:

包身工

夏衍

从清晨到晚上 从现象到本质 从历史到现实

↓ │ │

第 1.清晨四点一刻 │ ↓

一 包身工被迫起身 │ 2.追述包身工的

的情状 │ 来历,揭示包身

│…………芦柴棒………………………… 工制度的形成

↓ │ (说明)

第 3.四点半,包身 │ ↓

二 吃粥的凄惨景象 │ 4.大量雇佣包身工的原因,

↓ …芦柴棒……… ……… 揭示包身工制度发展

第 5.五点钟,包身 │ (议论描写说明)

三 工被赶进厂的情 │ ↓

况(至六点钟) │ 6.揭示包身工制

│ 小福子 │ 度的膨大(说明)

│←………………………………………………│

└─→7.深刻揭露包身工悲惨命运的结局←─┘

(面) (点)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四 抒发对包身工深表同情,对帝国主义、反动派愤慨并严正警告的激情

.................................................夏衍

15、寻找时传祥——重访精神高原·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的体裁特点。

2、领会“寻找时传祥”的现实意义。

3、学会“对比”思考方式。

【教学重点】领会“寻找时传祥”的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领会“寻找时传祥”的现实意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比较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小黑板

【教学流程】

1、导入:

2、介绍通讯知识:

概念:通讯是具体形象地报道有新闻意义的人物、事件和情况的文体。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下一页


Tag:高一英语教案高一英语教案模板高中学习网 - 高一学习辅导 - 高一英语辅导资料 - 高一英语教案
上一篇:高一英语一单元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