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九一八事变爆发了。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九一八事变的经过。
(多媒体展示)九一八事变经过示意图
战后一片废墟的东北军北大营 图片
讲解:1931年9月18日晚,日本关东军制造“柳条湖事件”。攻占北大营,19日占领了整个沈阳城。1932年1月3日,占领锦州;2月5日,占领哈尔滨。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板书)经过: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炮轰东北军驻地,攻占沈阳。
结果:东北军执行不抵抗政策,不战自退。不到半年,东北三省沦陷。
九一八事变爆发时,国民政府在东北的关东军人数有20多万人,而当时日本军人的数量仅仅只有1万多人,日军为何如此迅速的占领东北了呢?
(学生回答)蒋介石不许抵抗
因为蒋介石采取的是一种不抵抗的政策,大家肯定有疑问,为什么蒋介石要采取不抵抗俄政策呢?下面我们就从下列的几则材料中去寻找答案。
(多媒体展示)
材料一:九一八事变时,蒋介石说,中国“枪不如人,炮不如人,教育训练不如人,机器不如人,拿什么和日本打仗呢?若抵抗日本,顶多三天就亡国了”。
——冯玉祥《我所认识的蒋介石》
材料二:政府现在既以此案述之于国联行政会,以待公理之解决,故以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诫,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
——国民政府《告全国民众书》
材料三:1931年8月22日,蒋介石在南昌讲话说:“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尚可苟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
材料四:1931年10月,国民政府密使许世英赴日本谈判。许世英代表蒋介石声称:“如果日本能担保中国本土十八行省的完整,则国民党可同意向日本……让出东北”
逐条分析,材料一:蒋介石认为国力不如日本,抵抗会招致亡国;材料二:寄希望于国联的调解;材料三: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立场决定了要实行不抵抗政策;材料四:出卖东北,以保全国,苟且偷安。那么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的根本原因是哪一点呢?
(学生回答)第三点
正是由于蒋介石国民政府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这也就决定了他反共反人民的立场,为了一己私利置国家和民族利益于不顾。
(多媒体展示)张学良图片
这就是张学良,中国近代史上传奇色彩人物,东北易帜、九一八、西安事变是他一生中的三大事件。当时掌握整个东北军军事力量,因为不抵抗日军导致东三省的沦陷而遭到当时国内批评,据张学良晚年回忆,他当时没有认识到日本人灭亡中国的野心,如果知道日本侵华的计划,他是拼命也要阻止九一八事变的发生的。这是这一系列必然和偶然因素,最终造成了九一八事变。
1932年日本扶植末代皇帝溥仪作为满洲国皇帝。东北三省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溥仪只是日本统治中国的傀儡,而实际的权利掌握在日本关东军司令部手里。
(多媒体展示)溥仪在特务汉奸的监视下到达长春
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
伪“满洲国”诏书。
驻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司令部
为了能让大家更好的了解九一八事变的过程和各方之间的微妙关系,下面我们有请我们班的几位同学来表演一出历史剧——“九一八事变”。
(多媒体展示)导演:胡扬健 演员:蒋介石(胡扬健饰) 张学良(梁晔饰) 日本军官(覃斌饰) 日本小兵(刘畅、乔全饰) 中国军人(谭枭、刘荣誉饰) 张学良副官(常熠帆饰) 国联(秦余饰) 溥仪(黄东皓饰)旁白:韦昱琦
(学生表演)
非常感谢几位同学的精彩演出。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大举侵华,中日民族逐步矛盾上升。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兴起。
(板书)影响:民族危机加深,中日矛盾开始上升;
抗日救亡运动兴起。
接下来,我们就共同来学习第二个子目——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板书)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原因: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民族危机加剧;
②国民党不抵抗政策引起全国不满;
③中国共产党组织和发动。
分析原因,由于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而此时,蒋介石国民政府却不顾人民利益,实行不抵抗的政策,遭到了举国上下的不满,人们纷纷组织抗日。中国共产党站在民族的立场上,积极组织和发动抗日活动。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兴起。接下来,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二子目的内容,找出各个阶层抗日的表现,完成表格。
(多媒体展示)
中国共产党
东北人民
爱国民主人士
国民党内爱国力量
(学生看书、小组讨论)
请学生完成表格。
(学生回答)中共:发表宣言;组织抗日游击队;组织抗联。(板书)
回答的很好。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同日本共产党首先发表宣言。其主要意思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立刻撤退东三省的日本海陆空军”。
(多媒体展示)《中国、日本共产党为日本强占东三省宣言》
并且积极组织抗日游击队,对抗日军。还有就是组织抗联。抗日联军成为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课本上特别提到了三个主要领导人,杨靖宇、周保中、李兆麟。我在这着重说一下杨靖宇。
(多媒体展示)杨靖宇图片
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 。关于他的故事初中的时候老师应该都介绍过,他被日军包围后,只身一人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与敌军周旋了五昼夜,最终中弹身亡。敌军觉得很奇怪,在没有粮食的情况下,杨靖宇何以存活了那么长的时间呢?于是在找到尸体后,一名日本军人剖开了杨靖宇的腹部,里面没有半粒粮食,胃里全是棉絮、草根和树皮。这名日本军人叫岸谷隆一郎,为此事一生都受到了良知的折磨,回国后,毒死了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剖腹自尽。在临死前,他留下了一份遗嘱,上面写下了这样的一段话:“日本天皇发动这样的一场侵华战争或许是错误的,因为中国有着杨靖宇这样的军人,中国是绝对不会亡国的。”的确,正是一批批像杨靖宇这样的共产党员,这样的军人,我们最终才能取得抗日战争甚至是解放战争的胜利。
- :高一历史第二节教案:九一八事变教学设计
- › 高一历史非选择题寒假作业
- › 高一历史寒假练习题: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 › 高一历史寒假基础练习题
- › 高一历史练习: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练习题
- › 高一历史练习: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练习一
- › 高一历史练习: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练习二
- › 高一历史练习: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练习三
- › 高一历史练习: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练习题
- › 高一历史练习: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选择题一
- › 高一历史练习: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选择题二
- › 高一历史练习: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材料题
- › 高一历史练习: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练习题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一历史第二节教案:九一八事变教学设计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一历史第二节教案:九一八事变教学设计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一历史第二节教案:九一八事变教学设计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一历史第二节教案:九一八事变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