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若B、C都是气体,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
(2)若B、C都不是气体,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____;
(3)若B是气体,C不是气体,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__;
(4)若B不是气体,C是气体:
①如果A的摩尔质量大于C的摩尔质量,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
②如果A的摩尔质量小于C的摩尔质量,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
答案 (1)变大 (2)不变 (3)变大 (4)①变大 ②变小
解析 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在以g•mol-1为单位时数值上等于其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因此可用气体的m(总)/n(总)来推算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1)(3)可用此法;对于(2)气体只有一种,所以不变;对于(4)属于两组分气体混合物,则只要看两种气体的比例及摩尔质量大小。
第2课时 化学平衡中的数形结合问题
[目标要求] 1.能根据化学反应的建立和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画出常见的图象。 2.会分析常见的关于化学平衡的图象题。
一、表示平衡建立的图象
1.速率—时间图
2.浓度—时间图
以H2(g)+I2(g) 2HI(g)为例,按要求画出如下图象:
要求:(1)容积为1 L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加入H2(g)、I2(g)各1 mol,平衡时HI为1.2 mol。(2)在1 L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HI。
二、表示平衡移动的图象
1.速率—时间图
(1)如图①,该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此图是增加反应物浓度引起的平衡移动。
(2)如图②,可能是改变什么条件引起的平衡移动?并判断其对应的化学反应的特点。可能是升高温度引起的平衡移动,如果是升高温度,则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也可能是增大压强引起的平衡移动,如果是增大压强,则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
(3)下列哪个反应一定不符合图②__D__。
A.N2(g)+3H2(g) 2NH3(g) ΔH<0
B.NH4Cl(aq)+H2O(l) NH3•H2O(aq)+HCl(aq) ΔH>0
C.C(s)+H2O(g) CO(g)+H2(g) ΔH>0
D.H2(g)+I2(g)===2HI(g) ΔH<0
2.温度、压强、转化率、时间等之间三重关系的图象
由此图可判断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理由是p1时反应达到平衡所用时间短,故p1>p2,从p1、p2的关系又看出当压强大时,反应物的转化率α小,故知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总体积增大的反应。
知识点一 速率、浓度与时间图象
1.对于可逆反应mA(g)+nB(s) pC(g)+qD(g),反应过程中,其他条件不变时,产物D的物质的量分数D%与温度T或压强p的关系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降温可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可使D%有所增加
C.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m>p+q
D.B的颗粒越小,正反应速率越快,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答案 A
2.合成氨反应:N2(g)+3H2(g) 2NH3(g) ΔH=-92.4 kJ•mol-1,在反应过程中,正反应速率的变化如下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升高了温度 B.t2时使用了催化剂
C.t3时增大了压强 D.t4时降低了温度
答案 B
3.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A(g)+3B(g) 2C(g) ΔH<0。某研究小组A研究了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并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下列关系图,下列判断一定错误的是( )
A.图Ⅰ研究的是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且乙使用的催化剂效率较高
B.图Ⅰ研究的是压强对反应的影响,且乙的压强较高
C.图Ⅱ研究的是温度对反应的影响,且甲的温度较高
D.图Ⅲ研究的是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且甲使用的催化剂效率较高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知识分析能力。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改变到达平衡的时间,不能改变平衡,即在一样的前提条件下,到达平衡时各组分的浓度、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不变,所以A错;压强增大,速率提高,且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对;温度升高,速率增大,缩短到达平衡的时间,且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那么B的转化率降低,所以C对;催化剂只能改变速率,不能改变平衡的移动,催化剂效率越高,到达平衡的时间越短,所以D对。
知识点二 速率、浓度、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图象
4.可逆反应mA(g) nB(g)+pC(s) ΔH=Q kJ•mol-1,温度和压强的变化对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分别符合下图中的两个图象,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m>n,Q>0 B.m>n+p,Q>0 C.m>n,Q<0 D.m
答案 C
解析 找准平衡点,即两曲线交叉点,然后条件改变后,根据v正与v逆的关系确定平衡移动的方向,得出结论。
5.在某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A(g)+B(g) xC(g) ΔH,符合图象(Ⅰ)所示关系。由此推断,对图象(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p3>p4,Y轴表示A的转化率
B.p3>p4,Y轴表示B的质量分数
C.p3>p4,Y轴表示混合气体的密度
D.p3>p4,Y轴表示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答案 B
解析 根据图Ⅰ中三个状态下到达平衡的时间可知T1>T2,p1
6.I2在KI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
I2(aq)+I-(aq) I-3(aq)
某I2、、KI混合溶液中,I-3的物质的量浓度c(I-3)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曲线上任何一点都表示平衡状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I2(aq)+I-(aq)===I-3(aq)的ΔH<0
B.若温度为T1、T2,反应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1>K2
C.若反应进行到状态D时,一定有v正>v逆
D.状态A与状态B相比,状态A的c(I2)大
答案 D
解析 由图象知:c(I-3)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该可逆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ΔH<0,A正确;升高温度,可逆反应逆向移动,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减小,即K1>K2,B正确;反应进行到状态D时,c(I-3)
练基础落实
1.如图是可逆反应A+2B 2C+3D的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随外界条件改变(先降温后加压)而变化的情况。由此可推断( )
A.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B.D可能是气体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高二化学教案:化学平衡的移动教学案
- › 高二化学教案:沉淀溶解平衡学案
- › 高二化学教案:获取安全的饮用水
- › 高二化学教案:金属的腐蚀与防护学案
- › 高二化学教案:铁及其化合物
- › 高二化学教案:钠及其化合物
- › 高二化学教案: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 › 高二化学教案:原电池
- › 高二化学练习: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第1课时综合运用
- › 高二化学练习: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第1课时拓展探究
- › 高二化学练习: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第1课时练习
- › 高二化学练习: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第2课时基础达标
- › 高二化学练习: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第2课时综合运用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二化学教案:化学平衡的移动教学案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二化学教案:化学平衡的移动教学案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二化学教案:化学平衡的移动教学案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二化学教案:化学平衡的移动教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