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高中学习网高三学习辅导高三语文复习高三语文试题南马高中高三语文期中试题» 正文

南马高中高三语文期中试题

[10-20 00:47:15]   来源:http://www.kmf8.com  高三语文试题   阅读:8712
概要: 【摘要】进入了高三的学习,就真正的进入了复习的阶段了,大家一定要多做题,多练手,这样高考才不会生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三语文期中试题,供大家参考。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劲头/强劲 躯壳/金蝉脱壳 瓦砾/繁星闪烁B.模范/模样儿 下载/风雪载途 和弄/和稀泥C.刹车/刹那间 铜臭/遗臭万年 粗犷/旷日持久D.供销/供稿 蔓延/顺蔓摸瓜 默契/提纲挈领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宣泄 寒暄 蜇居 旁证博引 B.殒身 陨首 脉搏 流言飞语C.纹身 文火 踮脚 出奇不意 D.车箱 厢房 厮打 弱不经风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浯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A.“墨西哥湾漏油事件”肇事方对原油泄漏前的种种征兆,没有采取预防措施,结果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这再次证明曲突徙薪远胜于亡羊补牢。B.面对方兴未艾的中国3G市场,各通信设备厂商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使出令人眼花缭乱的招数,期待在未来中国3G设备市场取得一席之地和更大的市场份额。C.日本首相是世界上更换最频繁的,长则一年,短则
南马高中高三语文期中试题,标签: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http://www.kmf8.com

【摘要】进入了高三的学习,就真正的进入了复习的阶段了,大家一定要多做题,多练手,这样高考才不会生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三语文期中试题,供大家参考。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劲头/强劲 躯壳/金蝉脱壳 瓦砾/繁星闪烁

B.模范/模样儿 下载/风雪载途 和弄/和稀泥

C.刹车/刹那间 铜臭/遗臭万年 粗犷/旷日持久

D.供销/供稿 蔓延/顺蔓摸瓜 默契/提纲挈领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宣泄 寒暄 蜇居 旁证博引 B.殒身 陨首 脉搏 流言飞语

C.纹身 文火 踮脚 出奇不意 D.车箱 厢房 厮打 弱不经风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浯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

A.“墨西哥湾漏油事件”肇事方对原油泄漏前的种种征兆,没有采取预防措施,结果付

出了惨痛的代价,这再次证明曲突徙薪远胜于亡羊补牢。

B.面对方兴未艾的中国3G市场,各通信设备厂商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使出令人

眼花缭乱的招数,期待在未来中国3G设备市场取得一席之地和更大的市场份额。

C.日本首相是世界上更换最频繁的,长则一年,短则—个月,这些人在政坛上的昙花一

现使日本的对外政策缺乏延续性,让很多国家感到无所适从。

D.目前,美国华尔街金融风暴已经席卷全球,我们在新闻媒体上已经司空见惯了股市大

跌、楼价跳水、工人失业等令人沮丧的报道。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利用住房公积金闲置资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

建设,有利于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和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

B.自世界文坛殿堂级之作《百年孤独》问世40多年来,曾经影响了中国几代人,余

华、莫言等知名作家都称曾受其深刻影响。

C.针对舆论反映电影《唐山大地震》中植入广告过度的问题,国家广电总局指出,能

否打击盗版是降低电影制作成本、避免广告过度植入的有效途径。

D.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东道主丹麦提出一份气候草案,要求2050年减少全球一半的温室气

体排放,并把2020年作为碳排放的顶峰年。草案遭到了新兴发展中大国的强烈质疑。

5.汉语中一些量词形象生动,富有韵味。阅读下面的例句,从备选例子或从你的积累中也

选择一个量词加以揣摩赏析。(4分)

钩:一“钩”月亮。静穆的夜空中,升起弯弯的月亮,如同银色的帐钩一样小巧轻灵,洁白如玉,使人生发出亲切而美好的联想和想象。

泓:一“泓”清泉。清澈的泉水从泉眼中流出,是那样充盈而明亮。它不仅写出了泉水水量的充沛,而且写出了泉水水质的明净。

备选例子:一“挂”飞瀑、一“叶”扁舟、一“缕”笛声、一“轮”明月

6.《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文学名著熏陶了中华民族,使华夏文化积

淀了深厚的底蕴。请选择你熟悉的一部文学名著,结合作品内容或你的感悟,补全下联。

上联:读《水浒》,明侠肝义胆。(3分)

下联:

7.某日早晨,上海电台101《音乐早餐》节目正在直播。主持人在播放音乐间隙,用上海话聊天逗听众。一名听众给节目热线发了一条短信:“求你们不要说上海话了,我讨厌你

们上海人!”主持人语调认真地说:“这位听众,请你以一种团成一个团的姿势,再以慢

慢的比较圆润的方式,离开这座让你讨厌的城市”。

很快,电台主持人在直播节目中回击听众的一句话“团成一团,圆润离开”成了沪上论

坛的热门话题。

你认为主持人回击那位听众的话合适吗?请你以听众的身份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50字以内。(5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3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1题。(12分)

“准院士”为何沦落为“真流氓”

备受关注的“打假斗士”方舟子遇袭案告破,某大学教授肖传国等人被抓获。据悉,肖传国认为方舟子学术“打假”使他落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遂雇凶伤人。

此案将中国学术界的一些弊端展现得淋漓尽致。

首先是学者的道德底线沦陷。肖传国将自己的“院士梦”破碎归咎于方舟子的“污蔑”,并在方舟子被打后一再声称自己被诬陷,怀疑方舟子“报假案”炒作自己。一个“准院士”,面对学术质疑且申报“院士”不成,不是躬身自省,而是雇凶伤人,斯文之扫地,学者道德操守之沦丧可见一斑。

本来,所谓真理越辩越明,学术争鸣再正常不过,但时下很多学术争端,都有“君子动口又动手”的趋势——周老虎事件中,为一张照片真假,专家有人头担保之论;安阳曹操墓事件中,为一座坟墓真假,学者有“自我了断”之说。学术之争成了意气之争和争强斗狠,道德伦理安在?

其次是学术的功利化。方舟子遇袭一事,与其说受伤的是方舟子,不如说“受伤”的是学术。本来,学术研究最需要实事求是的严谨精神,有一分成果说一分话,但结果呢?“成果”漫天飞舞,“成就”遍地皆是。但经方舟子这样秉持科学精神的人士一查,很多所谓的“成果”、“成就”,要么是泡沫化的自吹自擂,要么是瞒天过海的造假。这种种学术不端行为,就是学术浮躁和名利化的典型表现。

再者是学术机制的扭曲。此前的肖传国,已经集教授、博导、主任医师、973首席科学家等头衔于一身,头顶光环闪耀,但为何仍对“院士”头衔如此“孜孜以求”,以至于因方舟子质疑落选而勃然大怒、丧失理智?为何他不是通过完善“肖氏反射弧”理论来消除质疑.而是企图再添一个“院士”头衔来获取“江湖地位”?这是一个靠“头衔”发号施令还是靠学术成果说话的学术界?从这个角度看,与其说是错误的名利观念诱导了肖传国,不如说是重“头衔”轻成果的学术体制将肖传国推向了悬崖。

再者,假如没有方舟子的质疑,肖传国就极有可能当选。果真如此,我们的学术监管体系是不是形同虚设,以至于需要方舟子这样的民间力量充当“学术净化器”?中国科学院院士可谓国内科学界的“金字塔尖”,如果肖传国这样的学者能如愿以偿地当选,可以想象学术伦理将遭受怎样的腐蚀和毁坏。幸亏没有。

(选自2010年9月23日《广州日报》,有删改)

8.下列评说正确的一项是( )

[1] [2] [3] [4]  下一页


Tag:高三语文试题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高中学习网 - 高三学习辅导 - 高三语文复习 - 高三语文试题
上一篇:高三语文下册期中试题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