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高中学习网高三学习辅导高三化学复习高三化学试题高三化学摸底试题整理» 正文

高三化学摸底试题整理

[10-20 00:46:57]   来源:http://www.kmf8.com  高三化学试题   阅读:8212
概要: C.13min时,向容器中充入2 mol氦气,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增加D.13m in时,向容器中充入2 mol氦气,CO2的转化率增加【说明】本题关注对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的理解(A),关注对压强对速率、平衡影响的本质的理解(C、D)。2.低碳经济呼唤新能源和清洁环保能源。煤化工中常需研究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投料比及热值等问题。已知:CO(g) + H2O(g) H2(g) + CO2(g) △H= a kJ•mol-1的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变化如下表:温度/℃ 400 500 850平衡常数 9.94 9 1(1)上述正反应方向是 反应(填“放热”或“吸热”)。(2)850℃时在体积为10L反应器中,由图可知到4min时反应能量变化51.6 kJ,则a= 。t1℃ t1℃时物质浓度(mol/L)的变化时 间(min) CO H2O CO2 H20 0.200 0.300 0 02 0.138 0.238 0.062 0.0623 c1 c2 c3 c3[4 c1 c2 c3 c35 0.116 0.216 0
高三化学摸底试题整理,标签:高三化学试题及答案,http://www.kmf8.com

C.13min时,向容器中充入2 mol氦气,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增加

D.13m in时,向容器中充入2 mol氦气,CO2的转化率增加

【说明】本题关注对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的理解(A),关注对压强对速率、平衡影响的本质的理解(C、D)。

2.低碳经济呼唤新能源和清洁环保能源。煤化工中常需研究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投料

比及热值等问题。已知:CO(g) + H2O(g) H2(g) + CO2(g) △H= a kJ•mol-1

的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变化如下表:

温度/℃ 400 500 850

平衡常数 9.94 9 1

(1)上述正反应方向是 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2)850℃时在体积为10L反应器中,由图可知到4min时反应能量变化51.6 kJ,则a= 。

t1℃ t1℃时物质浓度(mol/L)的变化

时 间(min) CO H2O CO2 H2

0 0.200 0.300 0 0

2 0.138 0.238 0.062 0.062

3 c1 c2 c3 c3[

4 c1 c2 c3 c3

5 0.116 0.216 0.084

6 0.096 0.266 0.104

(3) t1℃(高于850℃)时,在相同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变化如上表。

①与2min时相比,3min时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 (填增大、

减小或不变)。

②表中3 min~4 min之间反应处于 状态;CO的体积分数 16% (填

大于、小于或等于)。

③反应在4 min~5 min,平衡向逆方向移动,可能的原因是____(单选),表中5 min~

6 min之间数值发生变化,可能的原因是______(单选)。

A.增加水蒸气 B.降低温度 C.使用催化剂 D.增加氢气浓度

(4)若在500℃时进行,若CO、H2O的起始浓度均为0.020mol/L,在该条件下,CO的最

大转化率为 。

【说明】本题关注①对数据图、数据表信息的接受、吸收和整合能力;②用其他物理量(体积分数、平均摩尔质量等)表征平衡移动的结果。

第4组:电解质溶液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1表示pH相同的盐酸和醋酸加水稀释时溶液导电能力的变化

B.图1表示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盐酸和醋酸加水稀释时溶液导电能力的变化

C.图2中,t ℃时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m%

D.图2中,若保持温度不变,可以通过增加溶质的方法使溶液从a点变为b点

【说明】本题关注①根据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电离与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②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概念的理解与应用。

2. 室温下,将1.000 mol•L-1盐酸滴入20.00 mL 1.000 mol•L-1氨水中,溶液pH和温度随加

入盐酸体积变化曲线 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a点由水电离出的c(H+)=1.0×10-14 mol/L

B. a点时溶液的Kw小于d点时溶液的Kw

C. b点:c(NH4+)+c(NH3•H2O)=c(Cl-)

D. d点后,溶液温度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NH3•H2O电离吸热

【说明】本题关注①反应过程中电解质溶液中溶质的确定;②水的电离及离子积常数。

3. 甲、乙、丙、丁四种易溶于水的物质,分别由NH4+、Ba2+、Mg2+、OH-、Cl-、HCO3-、

H+、SO42-中的不同阳离子和阴离子各一种组成。已知:①将甲溶液分别与其它三种物质

的溶液混合,均有白色沉淀生成;② 0.1 mol/L乙溶液中c(H+)>0.1 mol/L;③ 向丙溶

液中滴入AgNO3溶液有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生成。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 甲溶液含有Ba2+ B. 乙溶液含有SO42-

C丙溶液含有Cl- D.丁溶液含有Mg2+

【说明】本题关注:从离子角度分析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4.工业上以锂辉石(Li2O•A12O3•4SiO2,含少量Ca、Mg元素)为原料生产碳酸锂。其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① Li2O•Al2O3•4SiO2 +H2SO4(浓) Li2SO4+Al2O3•4SiO2•H2O↓

② 某些物质的溶解度(s)如下表所示。

T/℃ 20 40 60 80

s(Li2CO3)/g 1.33 1.17 1.01 0.85

s(Li2SO4)/g 34.2 32.8 31.9 30.7

(1)从滤渣1中分离出Al2O3的部分流程如下图所示,括号表示加入的试剂,方框表示所

得到的物质。则步骤Ⅱ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2)已知滤渣2的主要成分有Mg(OH)2和CaCO3。向滤液1中加入石灰乳的作用是(运用

化学平衡原理简述) 。

(3)向滤液2中加入饱和Na2CO3溶液,过滤后,用“热水洗涤”的原因是 。

(4)工业上,将Li2CO3粗品制备成高纯Li2CO3的部分工艺如下。

a.将Li2CO3溶于盐酸作电解槽的阳极液,LiOH溶液作阴极液,两者用离子选择透

过膜隔开,用惰性电极电解。

b.电解后向LiOH溶液中加入稍过量NH4HCO3溶液,过滤、烘干得高纯Li2CO3。

① a中,阳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

② b中,生成Li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说明】本题关注①复杂问题情境中信息的获取能力;②从离子的角度分析电解质溶液中的反应;③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的应用。

第5组:电化学基础

1.将NaCl溶液滴在一块光亮清洁的铁板表面上,一段时间后发现液滴覆盖的圆周中心区(a)

已被腐蚀而变暗,在液滴外沿形成棕色铁锈环(b),如图所

示。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液滴之下氧气含量比边缘低。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滴中的Cl―由a区向b区迁移

B.液滴边缘是正极区,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O2+2H2O+4e- 4OH-

C.液滴下的Fe因发生还原反应而被腐蚀,生成的Fe2+由a区向b区迁移,与b区的OH―

形成Fe(OH)2,进一步氧化、脱水形成铁锈

D.若改用嵌有一铜螺丝钉的铁板,在铜铁接触处滴加NaCl溶液,则负极发生的电极反

应为:Cu-2e- Cu2+

【说明】本题关注①电化学装置的 “变形”;②电化学过程中带电微粒的迁移。

2.采取一定措施可防止钢铁腐蚀。下列装置中烧杯里均盛有等浓度、等体积的NaCl溶液。

(1)在a~c装置中,能保护铁的是 (填字母)。

(2)若用d装置保护铁,X极的电极材料应是 (填名称)。

【说明】本题关注①金属腐蚀及其防护;②电解池与原电池的串联。

www.kmf8.com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高三化学试题高三化学试题及答案高中学习网 - 高三学习辅导 - 高三化学复习 - 高三化学试题
上一篇:高三化学补考试题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