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高中学习网高三学习辅导高三化学复习高三化学试题高三化学摸底试题整理» 正文

高三化学摸底试题整理

[10-20 00:46:57]   来源:http://www.kmf8.com  高三化学试题   阅读:8212
概要: 本文导航 1、首页2、化学练习 第6组:有机化合物【说明】1. 本部分选题关注①定量信息的使用(定量的反应信息、分子式信息等);②碳链结构信息的使用;③顺反异构;④基于化学键的变化分析有机物间的转化;⑤复杂推理(在多种可能性中进行选择、判断)。2. 本部分选题较难,教师可根据学生情况选择性使用。1.有机化合物F是合成电子薄膜材料高聚物Z 和增塑剂P的重要原料。(1)某同学设计了由乙烯合成高聚物Z的3条路线(I、II、III)如下图所示。① 3条合成路线中,你认为符合“原子经济”要求的合成路线是(填序号“I”、“II”或“III”) 。② X的结构简式是 。③ 1 mol F在O2中充分燃烧,生成CO2 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8∶3,消耗7.5 mol O2。F的核磁共振氢谱中有3个吸收峰,能与NaHCO3反应生成CO2,不能使Br2的CCl4溶液褪色。F分子中含有
高三化学摸底试题整理,标签:高三化学试题及答案,http://www.kmf8.com
本文导航 1、首页2、化学练习

第6组:有机化合物

【说明】

1.  本部分选题关注①定量信息的使用(定量的反应信息、分子式信息等);②碳链结构信息的使用;③顺反异构;④基于化学键的变化分析有机物间的转化;⑤复杂推理(在多种可能性中进行选择、判断)。

2. 本部分选题较难,教师可根据学生情况选择性使用。

1.有机化合物F是合成电子薄膜材料高聚物Z 和增塑剂P的重要原料。

(1)某同学设计了由乙烯合成高聚物Z的3条路线(I、II、III)如下图所示。

① 3条合成路线中,你认为符合“原子经济”要求的合成路线是(填序号“I”、“II”或“III”) 。

② X的结构简式是 。

③ 1 mol F在O2中充分燃烧,生成CO2 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8∶3,消耗7.5 mol  O2。F的核磁共振氢谱中有3个吸收峰,能与NaHCO3反应生成CO2,不能使Br2的CCl4溶液褪色。

F分子中含有的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 。

Y+F→Z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已知:

(R、R'代表烃基或氢原子)

合成P的路线如下图所示。D分子中有8个碳原子,其主链上有6个碳原子,且分子内只含有两个 —CH3。

① A→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 B→C的反应中,B分子在加热条件下脱去一个水分子,生成C;C分子中只有1个碳原子上无氢原子。C的结构简式是 。

③ P的结构简式是 。

④ 符合下列条件的B的同分异构体共有(填数字) 种。

a.在酸性条件下水解为M和N b.一定条件下M可以转化为N

2. 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有机物A、B、C的分子式均为C5H8O2,其中A为直链结构,加热时能

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物质;A分子中核磁共振氢谱图中有三组峰,且

峰面积之比为2:1:1。B为五元环酯。C的红外光谱表明其分子中存在甲基。A~I等有机物

的转化关系如下:

已知:烯烃在一定条件下可与卤素单质发生a—H原子的取代反应。

(1)A、B的结构简式分别是:A ,B 。

(2)C为反式结构,其结构式为 。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D→C: 。

G→H: 。

(4)写出下列反应类型:

F→G ,A→I中的① 。

(5)写出F发生加聚反应生成的产物的结构简式 。

(6)与A的官能团组成和个数均相同的同分异构体还有 个。

第7组:化学实验

【说 明】

1. 本部分选题关注①干扰因素的分析及解决;②关于操作、方案设计、结论的规范表述;③采取适当的方法控制实验条件。

2. 请老师们带领学生复习“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和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处理方法”(考试说明要求,而在本区5次考试中均未涉及)。

1.某同学用如图一所示的装置 来探究CO2、SO2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结果通入CO2可以

看到先浑浊后澄清的现象,但通入SO2没有能看到浑浊现象。经过思考分析后,该同学改

用图二的装置,将气体收集在注射器,缓慢地将气体一个气泡一个气泡地通入澄清石灰水

中,都能看到石灰水先变浑浊再澄清的现象,且通入SO2产生现象明显比通入CO2快。

( 1)对比分析两组实验,你认为用图一装置实验时,通入SO2不能出现浑浊的原因可

能是:________________。

(2)用图二装置实验时,以相同速率通入CO2或SO2,SO2产生浑浊、澄清的现象比CO2

快的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图一进行SO2与石灰水反应的实验时,从安全角度考虑装置应做何改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小组同学欲探究NH3催化氧化反应,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A、B装置可选药品:浓氨水、H2O2、蒸馏水、NaOH固体、MnO2

(1)NH3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装置B中产生气体的原因有(结合化学用语解释) 。

(3)甲乙两同学分别按上述装置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装置G中溶液都变成蓝色。

①甲观察到装置F中有红棕 色气体,生成红棕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乙观察到装置F中只有白烟生成,白烟的成分是(写化学式) 。

③用离子方程式解释装置G中溶液变成蓝色的原因: 。

(4)为帮助乙实现在装置F中也观察到红棕色气体,可在原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改进。

①甲认为可调节K1和K2控制A、B装置中的产气量,应(填“增加”或“减少”)

装置A中的产气量,或(填“增加”或“减少”) 装置B中的产气量。

②乙认为可在装置E、F间增加一个装置,该装置可以是(填 序号) 。

3. 某实验小组同学为了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进行了如下系列实验。

【实验1】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步骤:

①先连接好装置,检验气密性,加入试剂;

②加热A试管直到B中品红褪色,熄灭酒精灯;

③将Cu丝上提离开液面。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熄灭酒精灯后,因为有导管D的存在,B中的液体不会倒吸,其原因是 。

(3)拆除装置前,不需打开胶塞,就可使装置中残留气体完全被吸收,应当采取的操作是 。

【实验2】实验中发现试管内除了产生白色固体外,在铜丝表面还产生黑色固体甲,其中可能含有氧化铜、硫化铜、硫化亚铜,以及被掩蔽的氧化亚铜。

查阅资料:

①氧化亚铜在酸性环境下会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2+和铜单 质,在氧气流中煅烧,可以转化为氧化铜。

②硫化铜和硫化亚铜常温下都不溶于稀盐酸,在氧气流中煅烧,硫化铜和硫化亚铜都转化为氧化铜和二氧化硫。

为了研究甲的成分,该小组同学在收集到足够量的固体甲后,进行了如图2的实验:

(4 )②中检验滤渣是否洗涤干净的实验方法是 。

(5)③中在煅烧过程中一定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 Fenton法常用于处理含难 降解有机物的工业废水,通常是在调节好pH和Fe2+浓度的废

水中加入H2O2,所产生的羟基自由基能氧化降解污染 物。现运用该方法降解有机污染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高三化学试题高三化学试题及答案高中学习网 - 高三学习辅导 - 高三化学复习 - 高三化学试题
上一篇:高三化学补考试题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