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高中学习网高二学习辅导高二语文辅导高二语文教案高二语文教案:寡人之于国也» 正文

高二语文教案:寡人之于国也

[10-20 00:48:13]   来源:http://www.kmf8.com  高二语文教案   阅读:8250
概要: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6.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释义有误的一项是(3分)()A.数罟不入洿池ɡǔ网B.鸡豚狗彘之畜 chù畜养C.申之以孝悌之义 tì敬爱兄长D.然而不王者 wànɡ 为王,使天下百姓归顺答案B解析“畜”读xù。7.下列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3分)()A.未之有也B.何以伐为C.奚以知其然也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答案D解析A、B、C三项为宾语前置句。D项为介宾短语后置句。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两项是(3分)()A.“不违农时”的意思是:不错过种庄稼的季节。语段中“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是说,种庄稼不误季节,打的粮食就吃不完。而“五十步笑百步”则比喻缺点或错误性质相同,只是程度轻重不同。
高二语文教案:寡人之于国也,标签:高二语文教案模板,http://www.kmf8.com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6.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释义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数罟不入洿池    ɡǔ网

B.鸡豚狗彘之畜 chù畜养

C.申之以孝悌之义 tì敬爱兄长

D.然而不王者 wànɡ 为王,使天下百姓归顺

答案 B

解析 “畜”读xù。

7.下列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3分)(  )

A.未之有也

B.何以伐为

C.奚以知其然也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答案 D

解析 A、B、C三项为宾语前置句。D项为介宾短语后置句。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两项是(3分)(  )

A.“不违农时”的意思是:不错过种庄稼的季节。语段中“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是说,种庄稼不误季节,打的粮食就吃不完。而“五十步笑百步”则比喻缺点或错误性质相同,只是程度轻重不同。两个都是成语,都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B.“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其观点是,注意保护生态平衡,资源将取之不尽,用之不完。这句的观点与“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一句是相同的。

C.“王道之始也”中的“王”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中的“王”读音相同,但意思不同;“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中的“颁”通“斑”。

D.语段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运用了排偶句式。第一次使用三组排偶句式,提出了发展生产的三种措施,这是“王道之始”;第二次使用四组排偶句式,则强调一手抓物质生产,另一手抓教育,这是“王道之成”。这其实就是孟子为梁惠王所开的治国良方。

答案 AD

解析 B项两句的观点不相同。C项“王”字读音,前句为wánɡ,后句为wànɡ。

9.翻译下列文句。(6分)

(1)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2)申之以孝悌之义。

答案 (1)这样就可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

(2)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教给百姓听。

三、课堂延伸(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催 科①

[明]江盈科

为令之难,难于催科。催科与抚字②,往往相妨,不能相济。阳城③以拙蒙赏,盖由古昔为然,今非其时矣!

国家之需赋也,如枵腹④待食;穷民之输将也,如挖脑出髓。为有司者,前迫于督促,后慑于黜罚,心计曰:“与其得罪于能陟我、能黜我之君王,不如忍怨于无若我何之百姓。”是故号令不完,追呼继之矣;追呼不完,槌楚继之矣;槌楚不完,而囹圄、而桎梏。民于是有称贷耳;称贷不得,有卖新丝、粜新谷耳;丝尽谷竭,有鬻产耳;又其甚,有鬻妻、鬻子女耳。如是而后赋可完,赋完而民之死者十七八矣!

呜呼,竭泽而渔,明年无鱼,可不痛哉!或有尤之者,则应曰:“吾但使国家无逋赋,吾职尽矣,不能复念尔民也。”余求其比拟,类驼医然。

昔有医人,自媒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曲环者,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一人信焉,而使治驼。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脚躧⑤焉。驼者随直,亦复随死。其子欲鸣诸官,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哪管人死!”

呜呼!世之为令,但管钱粮完,不管百姓死,何以异于此医也哉!夫医而至于死人,不如听其驼焉之为愈也;令而至于死百姓,不如使赋不尽完之为愈也。虽然,非仗明君躬节损之政,下宽恤之诏,即欲有司不为驼医,不杀人,可得哉?噫!居今之世,无论前代,即求如二祖时,比岁蠲⑥,比岁免,亦杳然有今古之隔矣。(选自《雪涛阁集》卷十四)

注 ①催科:催办缴纳赋税。②抚字:安抚体恤。③阳城:人名,唐代清官。④枵(xiāo)腹:空腹。⑤躧(xǐ):踩,踏。⑥蠲(juān):减少。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催科与抚字,往往相妨,不能相济   济:补益

B.如是而后赋可完 完:结束

C.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 延:请

D.比岁蠲,比岁免 比岁:连年

答案 B

解析 B项缴纳(赋税)。我们今天还会使用“完税”一词。A项从成语“无济于事”可以推导“济”有“补益、帮助”之意,带入原文理解能通。C项“延”解释为“延请”,出现在《桃花源记》“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D项比:连续,接连。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槌楚不完,而囹圄、而桎梏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

B.阳城以拙蒙赏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C.国家之需赋也,如枵腹待食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D.为有司者,前迫于督促,后慑于黜罚怀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答案 D

解析 D项于,被。A项“而”,前一句表假设,译为如果;后一句表转折关系,译为“但是,却”。B项“以”,前一句为介词,因为;后一句为介词,把。C项“之”,前一句为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后一句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1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催科”危害的一组是(3分)(  )

①为令之难,难于催科

②竭泽而渔,明年无鱼

③穷民之输将也,如挖脑出髓

④令而至于死百姓,不如使赋不尽完之为愈也

⑤盖由古昔为然,今非其时矣

⑥又其甚,有鬻妻、鬻子女耳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答案 C

解析 ①讲做官的难处,②③用比喻的形式说明催科的危害,⑥说的是催科使百姓卖妻、卖儿、卖女,自然也是危害。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高二语文教案高二语文教案模板高中学习网 - 高二学习辅导 - 高二语文辅导 - 高二语文教案
上一篇:高二语文教案:纪念刘和珍君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