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用“驼医”治死驼者的故事作比,指出了官吏不择手段催缴赋税的危害,表达了作者对饱受催科之苦的百姓的深切同情。
B.驼者之子把治死其父的“驼医”告到了官府,“驼医”辩白说,自己的职业是治疗驼背,只负责使驼背变直,哪管病人的死活。
C.负责催科的官吏,不顾百姓的死活,采用刑杖相加、牢狱关押等手段催缴赋税,是出于私心,欲求自保。
D.作者把当时的催科与前代、二祖时相比照,认为催科过于严厉而致百姓于死地,其主要责任在于朝廷,表达了对最高统治者的讽谏之意。
答案 B
解析 驼者的儿子,要到官府控告治驼背的医生,而不是“告到了官府”。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与其得罪于能陟我、能黜我之君王,不如忍怨于无若我何之百姓。
(2)吾但使国家无逋赋,吾职尽矣,不能复念尔民也。
(3)非仗明君躬节损之政,下宽恤之诏,即欲有司不为驼医,不杀人 ,可得哉?
答案 (1)与其去得罪能够让我升官、让我贬职的君王,倒不如去忍受那些对我无可奈何的老百姓的怨恨。
(2)我只要让国家没有人拖欠赋税,我的职责就算尽到了,我根本没有办法再想到你们这些老百姓啊。
(3)如果不是仰赖贤明的君王,亲自实践节俭的政策,下达宽容体恤老百姓的诏令,而想要官吏不去当驼医,不杀人,做得到吗?
参考译文
当县令的困难,莫过于向老百姓催税。催税和安抚体恤百姓,往往互相妨碍,不能相互补益。唐代的阳城因为拙钝而受到奖赏,这是在古代才能做到的啊!可惜如今没有这样的时机。
国家需要赋税,就像空着肚子的人需要食物一样;而穷苦百姓缴纳赋税,就像是要挖他们的脑,抽他们的髓一样。那些当官的人,前面迫于上级的督促,后面害怕被降职处罚,心中自我衡量,说:“与其去得罪能够让我升官、让我贬职的君王,倒不如去忍受那些对我无可奈何的老百姓的怨恨。”所以,发号施令出去,百姓若还不缴纳赋税,接着就是追赶、呼叫;追赶、呼叫后,百姓还不缴纳,就是鞭打、刑罚,鞭打、刑罚后,百姓还不缴纳,就是逮捕、囚禁了。于是老百姓只好去借贷;如果借不到钱,就只有出售新丝、粜卖新谷;新丝新谷卖完了,就只有典卖家产;又甚至,连家产都卖光了,就只好卖妻子、卖儿女了。成了这种样子,然后赋税就可以交纳了,交完了赋税而老百姓却死了十分之七八啊!
唉,舀干湖水来抓鱼,明年就没鱼可抓了,能不让人心痛吗?偶尔有责备他的人,他就回答说:“我只要让国家没有人拖欠赋税,我的职责就算尽到了,我根本没有办法再想到你们这些老百姓啊!”我试着用比喻来形容这些人,他们大概类似“驼医”吧。
以前有一个医生,自称能治驼背,说:“无论背驼得像弓、像虾那样,还是像圆环那样,请我去医治,管保早晨治了,傍晚就能直。”有一个人相信了医生的话,请医生为自己治病。于是,医生拿来两片木板,把一片放在地下,让驼背人躺在上面,又用另一片木板压在驼背人身上,用脚使劲踏下。驼背人背倒是直了,人却随之死亡。驼背人的儿子要到官府去告他,医生却说:“我的职业是治驼背,只管让人挺直,哪里管得着他的死活!”
唉!如今那些当县令的人,只管钱粮租税有没有全额缴纳,哪管百姓的死活,这与那个“驼医”有什么区别啊!医治而让人死亡,不如任其驼着;发号施令而让百姓处于死亡之地,不如交不全赋税。即使这个样子,如果不是仰赖贤明的君王,亲自实践节俭的政策,下达宽容体恤老百姓的诏令,而想要官吏不去当驼医,不杀人,做得到吗?唉!处在今天的世道,不用说同前代相比,就同英宗、孝宗二祖时期,赋税一年比一年减免的情况相比,也令人觉得今古有巨大差别啊!
四、语言运用(12分)
15.下面是一段新闻稿,请把文中横线处的这句话补充完整,使主题突出、上下文意贯通。(不超过15个字)(3分)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今天圆满结束了。今年的两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次大会充分体现在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上。无论是总结过去的成绩,还是提出今年的基本思路和主要目标,无论是报告的主线,还是报告的具体内容,无论是报告的措辞,还是报告的数据,都贯穿着“民生”二字,体现着民生理念。如“医疗”“免费教育”“教育公平”“就业”“住房”“环保”“社保”等一个个折射出民生理念的字眼,引起了代表委员们的热烈反响和热议。
答案 是一次关注民生的大会
16.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结合后面的小注,就这种现象写一段评论。字数不少于80。(5分)
注 最新一年吉林一女生考上北大后,全家人决定在北大附近租房4年陪读。
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父母对子女如此关心备至,可怜天下父母心。一家人住在一起,也没有什么不好,只要他们家有钱有条件。只是,子女终归是要离开父母保护的,做父母的也不可能陪孩子一生一世。无尽的爱一旦淹没了孩子的独立,那真是得不偿失。
解析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仔细观察漫画,分析漫画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及各自独
特的特征,然后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推测漫画所要表达的主旨,进而对这一现象进行评论。点评时要注意客观、深刻。
17.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对“二十四史”作一解说。(可适当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①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历史借鉴是二十四史的编撰目的。
②封建统治者称二十四史为“正史”。
③纪传体是二十四史采用的体例。
④对中国四千多年来的历史,二十四史所作的记录是比较系统的。
答:二十四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高二语文教案:寡人之于国也
- › 高二语文寒假作业集锦
- › 2016高二语文寒假测试题
- › 高二语文寒假测试题及答案《苏州园林》
- › 2016高二语文寒假课后练习《苏州园林》
- › 高二语文暑假练习题《桥之美》
- › 高二语文暑假测试题《记念刘和珍君》
- › 高二语文《病梅馆记》暑假阅读练习
- › 高二语文《背影》暑假同步练习题
- › 2016高二语文《桥之美》暑假基础知识练习
- › 高二语文暑假基础知识与阅读分析习题
- › 高二语文暑假基础知识练习及答案
- › 高二语文暑假测试题:《礼记·大道之行也》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二语文教案:寡人之于国也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二语文教案:寡人之于国也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二语文教案:寡人之于国也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二语文教案:寡人之于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