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的课堂美丽?简单就是美!
在这次的观摩会上,张园老师把一个无色彩的内容“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演绎得如此之美,让人不由得赞叹:
她从一个具体的情境“仓库要运175本《哈利·波特》到新华书店,工人准备每32本一包,这样最多可以装几包?”
课在估算中展开,最多要装几包?学生估计:200÷30≈6(包)180÷30≈6(包),150÷30≈5(包),170÷30≈5(包)。
“到底能装几包?还剩几包?”让学生结合独立思考,写出自己求出答案的方法。再此基础上展开小组交流,交流算法。反馈中,得到以下五种算法:

结论:可以装5包,还剩15本。
在展开交流的基础上探究第②种和第④种之间的关系,揭题: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试一试,笔算262÷43。小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分三步走,第一步估商,第二步试商,第三步查商。
巩固练习,四道基本题(列竖式计算),先完成的同学到一边的电脑前玩数学游戏。练习情况比较好,大约5分钟时间,全体学生过关。
课堂小结:这堂课干什么?理清知识点和学习的方法。
试商训练:比比谁选得对,438÷6□,当□里的数是0,1,2,3时,分别可以选哪个商?(6,7,8,9)
这是一堂好课!我认为好在能不囤于传统课堂的束缚,摆脱了一种程式化训练,比如,170>( )×32,学生能自觉地结合情境进行有效估计,这实际上解决了重要的如何估商和试商问题;好在能结合具体的情境,构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沟通了乘法和除法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对除法竖式的每一步如何产生已经所表示的意义一清二楚,赋予了一个枯燥的数学竖式现实意义,而这正好解决了算理问题;好在能留驻童心的创造,较好地体现了算法多样化和算法最优化的协调,体现着数学学科的本质,凸现了数学思考的力度;好在别具一格的作业反馈形式,让先过关的学生离开座位玩数学游戏,这是对孩子最大的激励和挑战,这不仅是对数学优等生的关爱,更使老师能全身心地投入对中下生的个别辅导,面对有差异的孩子,我们总在寻求手段,在这里我们似乎得到了某种启示。
我们在寻觅,我们在探索。其实“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茅塞顿开,回归自然是人生的一重境界,何尝又不是课改的一重境界?“简单、朴实、自然、真实”,这不正是我们要寻求的“答案”?
回归,不是简简单单的回归,不是对新课程的全盘否定的回归,也不是对原来的理念的全盘重新认可,需要我们思辨,需要我们的冲劲,一如那汽车穿进黑暗的隧道时为寻求冲出隧道时的豁然开朗明亮而勇往直前的冲劲,需要我们追随自己心底那最真实的声音。
农人说:“一花一世界。”
佛家说:“一树一菩提。”
不同的老师对课改有不同的看法吧。一切的一切看来似对又非对,似错又非错。此文仅为闲说而已,如能博你共鸣固以为乐,反之亦欣然。
Tag:数学教学随笔,小学数学教学随笔,小学数学教学网,小学数学教学 - 数学教学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