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选出每组中加点的文言虚词与其他三句用法不一样的。(2分)
① ②
①A.亲戚畔之 B.小大之狱 C.忠之属也 D.封疆之界
②A.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8.以天下以所顺C.必以分人 D.可以一战
16.(甲)段中,作者着重从“管理百姓、巩固国防、威慑天下”三个方面谈到了“人和”的重要性,然后揭示了争取“人和”的实质在于 。(乙)段从两个人的对话中,能够反映(甲)段揭示的这一实质的句子是 。最后以肯定的语气指出其结果的句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17.这两段都是写战争的,阐明的是同一道理,请用自己的话写出这个道理
(2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8—21题:(11分)
路面上的新科技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路面非“黑”即“白”(黑色沥青和白色水泥两种颜色),而在欧洲,如英国、德国、荷兰等国,彩色路面已较为普及。通过道路颜色的不同,如红、绿、蓝、黄等,提示不同车辆的驾驶者在规定的路面上行驶,从而避免了车辆的混行,大大增强了安全性。
现在,国内一些城市也开始采用彩色路面。以北京为例,当汽车行驶到二环路雍和宫到东直门转弯处时会发现此处路面与别处不同,一是呈暗红色,原来此处为事故多发地,改变路面颜色以引起司机注意;二是路面加铺了一层颗粒状防滑材料。在上海的局部地区还出现了碧绿色、橘黄色的路面,各种车辆“各行其道”。这种彩色路面不仅美化了市容,还能起到防滑、提示司机减速以减少交通事故发生,方便交通管理等作用。
与此同时,一种新颖的多孔隙沥青透水路面也应运而生。这种能够吸纳回收雨水的路面技术的采用,对于缺水的城市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这种技术将沥青路面做成“三层”:最上层安置了透水材料,中间层安置了雨水分流设施,将来自最上层的雨水分流到排水管以回收利用,最底层为密封层,防止雨水渗透到地下。
透水路面采用的是在普通沥青中加入了强化纤维的混合料,使路面孑L隙率由普通沥青路面的4%左右提高到l5%一25%,有的甚至高达30%,大大提高了路面吸收雨水的能力。这种材料的特点还决定了其使用寿命要高于传统路面,因为它能避免冬季道路冻结对路面材料结构造成的破坏。另外,下雨时,这种路面不积水,不溅水,汽车行驶时不易打滑,有利于交通安全。
目前在欧洲,透水路面的普及率已达15%一l8%。德国计划到2010年,把全国城市90%的路面改造为透水路面。在我国普遍缺水的城市也应大力推广这项技术。
18.第2段中“此处路面与别处不同”中的“不同”指哪两个方面?“各行其道”和第l段中的哪一句相照应?(3分)
(1)第2段中的彩色路面有哪三个作用?请简要概括。(不超过20个字)
(2)第3段中所说的透水路面分为三层,每层各有什么功能?请分别用两个字加以概括。
20.最后两段主要说明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2分)
21.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目前在我国,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已基本铺设了彩色路面。
B.普通沥青路面的孔隙率不足4%,而透水路面的孔隙率大多为l5%一30%。
C.采用彩色路面和透水路面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提高了交通的安全性能。
D.由于透水路面优越性多,德国已把全国90%的路面改造为透水路面。
答:( )
www.kmf8.com
(三)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11分)
论坚持精神
“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这是法国著名微生物学家和化学家巴斯德在回答青年们提出的问题时说的一句话。他的话包含着一个真理:要成功任何一件事情,都要有一种百折不挠和坚持到底的精神。AB古今中外,凡是获得重大成就的人,无一不具有坚持精神。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为了撰写《资本论》,不顾疾病折磨、生活窘迫和反动势力的迫害,坚持写作四十年,终于完成了这部辉煌巨著。数学家陈景润在攻克“哥德巴赫猜想”这个数学堡垒的过程中,不怕讽刺挖苦,忍受着疾病的痛苦,在工作条件很差的情况下,夜以继日的学习、钻研、仅他运算过的稿纸就有几麻袋。
贵在坚持的道理并不难懂,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有些同志在学习科学文化、钻研理论、练习写作中,开始时决心蛮大,订了计划、列出了攻读的书目和研究专题,可一碰到点困难、挫折,就灰心动摇起来,往往一。原因就是缺乏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任何事业的成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都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挫折和障碍,有时还难免会遭到失败,关键在于要知难而进,不因失败而灰心失望。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说过:“伟大的事业是根源于坚韧不断的工作,以全副的精神去从事,不避艰苦。”有了这种“不避
艰苦”和“坚韧不断”的精神,才能达到成功的境地。
22.短文所阐述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__。(2分)
23.判断下列语句在文中的论据形式,只填代号(A.事实论据 B.道理论据)(3分)
(1)“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 )
(2)古今中外,凡是获得重大成就的人,无一不具有坚持精神。( )
(3)“伟大的事业是根源于坚韧不断工作,以全副的精神去从事,不避艰苦。( )
24.短文所运用的论证方法有(在括号内画√)(2分)
A.引证法( ) B.例证法( ) c.比喻论证( ) D.对比论证( ) ,
25.画横线处应选填的词语是(2分)
A.事倍功半 B.劳而无功C.付诸东流D.半途而废
-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 › 遂宁市2016年中考语文试卷
- › 广州2016年中考语文试卷
- › 南京市2016年中考语文试题
- › 江西省2016年中考语文试题
- › 达州市2016年中考语文试题
- › 中考语文模拟检测试题
- › 2016年中考语文样题及答案
- › 2016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 › 2016届中考语文名著阅读复习试题(含答案)
- › 2016年中考语文综合实践及口语交际复习检测试题
- › 2016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检测试题
- › 2016年中考语文修改病句专项练习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