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B句“发挥”的修饰成分“充分”的位置不当,“充分”应作“发挥”的状语,而不能作“才能”的定语。C句缺必要的宾语,应改为:“提供……智能化、个性化的服务。”D句语义重复。“报告”和“讲座”是同一个意思,应删掉其中一个。判断句子是否有语病,一定要注意修饰成分是否恰当、合理,句子的结构是否完整,句子中的词语是否重复累赘。
4.答案:D
【解析】:句A中状语“广泛”位置不当,它应当在“交换”的前面,应为“广泛交换了意见”。句B的问题在于滥用介词“经过”、“使”,从而让句子没有了主语,可去掉后面的“使”。C句病因是谓宾搭配不当。运用主干压缩法,这句句子主干是“我们应该树立勇气”,“树立”与“勇气”显然不能搭配,应是“鼓起勇气”或“树立信心”等。这三个句子容易出错的原因在于没有过细推敲修饰语和介词的作用,没有推敲谓宾搭配是否正确。
5.答案:B
【解析】: 可用提取句子的主干的方法进行辨析。A句句子主干是“山是时候”,很显然,病因在于陈述的内容与陈述对象“山”不对应。可将前一分句里的“的岳麓山”去掉。C句谓语先后无序,应是先发现后解决,不能本末倒置。D句判断不明,条件只有一个,到底是根治呢还是不根治?应去掉“能否”。在训练中运用提取句子的主干的方法,可迅速查出句子的病因。
6.答案:D
【解析】:A句属于滥用介词“通过”、“使”,句子缺少主语,应去掉其中一个介词。B句问题在于词语重复累赘。“长时间”和“久久”只能取其一,二者不能并列地放在一起。C句病因在于判断不当,前后不一致,“基本条件”判断应当肯定,不能模棱两可地说“能不能”,应与后面的条件相对应。能稳定就返回,不能稳定就不返回。如要修改,可在后一分句“返回”前加上“能不能”。这样的句子的病因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判断要明确,肯定否定叠用时要前后一致,不能含糊其词。
7.答案:C
【解析】: 本题可采用“逐句淘汰法”。C句病因在于句子成分残缺,结构不完整。具体为主语含糊不清,两个分句,主语不同,后一句不能承前省。前一句的主语应是“人们”、“我们”之类,而后一分句的主语则是“他们”(成功者),前后不一致。这道题病因较隐蔽,分析时要仔细揣摩。
8.答案:B
【解析】:本题也可采用“逐句淘汰法”。A句病因为并列不当。词或短语结合在一起,可发生并列关系,什么样的词语可以并列,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凡不合乎规律的并列,都属并列不当,产生病句。本题“全班同学”和“团员”这两个概念分类角度不同,二者语义交叉,不能并列在一起。应去掉其中一个。C句病因在于介词“通过……使”构成介宾关系,使得句子没了主语,应去掉其中一个介词。D句属于句式杂糅。一个分句结构已经完整,却又把它的宾语用作另一分句的开头,不仅使后面的分句缺少主语,而且整个句子都不通顺。可在“是世界上……”这一分句前加逗号,并且后一分句应改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9.答案: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搭配和衔接的辨析能力。采用逐句分析和整体判断的方法。从搭配的角度辨析,只有D句有问题。提取D句主干:“它是组成”,很显然,后面的谓宾搭配不当。可以将判断动词“是”改为“由”,让“组成”充当谓语。从衔接角度看,也是D句有问题,从前三句的句式特点来看,D句应是总括句,如果放在最前面,代词“它”就要变成“三峡”,而后面三句的“三峡”可换成“它”。
10.答案:C
【解析】:A句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就本句内容来说,“无论”是表示无条件的,它应该与“都”或“总”等副词搭配使用,然而后一分句却用了“却”,搭配不当。B句病因是主语残缺,“在……下”是一个介宾短语,不能充当主语。D句忽视了否定性动词“防止”的运用,本句将“防止”与“不”连用,把意思搞反了。
- 中考语文病句修改专题
- › 遂宁市2016年中考语文试卷
- › 广州2016年中考语文试卷
- › 南京市2016年中考语文试题
- › 江西省2016年中考语文试题
- › 达州市2016年中考语文试题
- › 中考语文模拟检测试题
- › 2016年中考语文样题及答案
- › 2016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 › 2016届中考语文名著阅读复习试题(含答案)
- › 2016年中考语文综合实践及口语交际复习检测试题
- › 2016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检测试题
- › 2016年中考语文修改病句专项练习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中考语文病句修改专题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中考语文病句修改专题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中考语文病句修改专题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中考语文病句修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