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小学语文教学考试研究对新课程下语文测验与评价的思考» 正文

对新课程下语文测验与评价的思考

[10-19 01:05:25]   来源:http://www.kmf8.com  考试研究   阅读:8883
概要: 一、语文测验与评价的发展趋势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尤其是新课程实施以后,教学评价的发展呈现出如下特点: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重视综合,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强调实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测验与评价的变革,应从思想、内容、标准、方法、手段等一系列问题人手。从对象和内容看,既应包括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量化测定,也应包含对教师课程理念、教学效果的量化测定;从方法和手段看,既须以通常的测验(或者说考试)为凭借,又须有观察、调查、谈话等形式作补充;从目标和环节看,既应包括量化的测定,又应包含对这些量化测定的结果进行分析、解释与评价。二、语文测验与评价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1.处理好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关系。上个世纪,尤其是80年代前期,语文教学就是教教材、学教材,教师是教材的奴隶,学生是知识的容器。教学评价仅靠一纸试卷,试卷内容主要是组词、造句、词语解释等,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和再现。为
对新课程下语文测验与评价的思考,标签: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学习网,http://www.kmf8.com

  一、语文测验与评价的发展趋势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尤其是新课程实施以后,教学评价的发展呈现出如下特点: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重视综合,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强调实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测验与评价的变革,应从思想、内容、标准、方法、手段等一系列问题人手。从对象和内容看,既应包括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量化测定,也应包含对教师课程理念、教学效果的量化测定;从方法和手段看,既须以通常的测验(或者说考试)为凭借,又须有观察、调查、谈话等形式作补充;从目标和环节看,既应包括量化的测定,又应包含对这些量化测定的结果进行分析、解释与评价。
  
  二、语文测验与评价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处理好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关系。
  上个世纪,尤其是80年代前期,语文教学就是教教材、学教材,教师是教材的奴隶,学生是知识的容器。教学评价仅靠一纸试卷,试卷内容主要是组词、造句、词语解释等,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和再现。为了提高分数,教师整天布置作业、发放试题,学生整天抄写、背诵,师生苦不堪言。实施新课程以后,教学目标从单一走向多元,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并且三个维度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于是,语文测验的试题也相应地发生了变革,改变了以前过于强调知识的格局,关注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但是,有的学校却出现了矫枉过正的现象。试题中,相当部分的内容都类似于下面的问题:请写一句你最喜欢的广告词;把知道的歇后语写几个下来;读了短文你最想提出的问题是什么等等。学生的答案更是令人啼笑皆非,为雅观起见,这里不作引述。这两种情况都是极端化的表现。语文测验,应将三维目标统一起来,将知识和能力置于核心地位,在检查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过程中,体现出对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高度关注。
  
  2.处理好听、说、读、写的关系。
  听、说、读、写作为学生语文能力的核心部分,在实施新课程后,受到广泛关注,试题也应力求体现出这些要素。这是新课程带给语文测验的一次革命,但现在我们做得还不够彻底。比如,关于“听”的检查:让学生听写一句话,这仅仅能了解到学生的瞬时记忆能力,还应该进一步深化,检查学生的概括力 (播一篇短文录音,让学生写出主要内容)、检查学生的想像力(放一段乐曲,让学生根据乐曲想象并描绘出画面)等。关于学生“说”的检查:让学生说出买钢笔时要对营业员说的话,这种语言情景太过僵化,还应该创设出更加生动活泼的语言情景,以检查学生的临时应对能力和语言及时生成能力。最好的做法就是教师与学生一对一地交流,然后根据事先拟定的标准计分。关于“读”的检查:让学生指出某个字词在朗读时声音的轻重处理,这只是一种单一的技巧性检查,还应该更全面化。如让学生朗读一段文字材料,通过声音的抑扬起伏、轻重缓急来传达文本中所包含的信息。在听、说、读、写四个要素中,除“听”和“写”可以通过笔试检查外,其他两项检查均应分学期分班级有计划地安排时间专项进行,并作好相应记录。
  
  3.处理好效度、信度、难度、区分度的关系。
  课程改革以前,试题的难度相对较大,给学生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一提到考试成绩,不少学生感到抬不起头,甚至害怕考试、厌恶学习。新课程实施以后,要求淡化分数,于是试题难度相对较小,同学们都能得到90分以上,等级都属“优”,学习优秀的与学习普通的学生之间没了差距,学生的心理压力确实减小。但是,又暴露出另一个问题:没有了比较,就没有了标准和目标,也就没有了竞争和动力。为了给学生造成适度的心理压力,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形成竞争力,就应该科学地运用语文测验这一杠杆。要使测试的结果正确、可靠,尽可能如实地反映出学生的语文素养,燃起师生的教、学激情,就必须要使测验保持适当的难度、区分度,就必须提高信度和效度。所谓提高信度和效度,就是要使测验的结果尽可能达到测验的目的,提高试题与目的的一致性。试题应有一定的数量,适度增加试题的内容与覆盖面,体现梯度。试题内容相对单纯、集中,有一定的代表性,充分体现三维目标的整合:既包含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又包含感悟、积累和运用;既有听说读写,又有鉴赏、思维等。所谓保持适当的难度和区分度,就是要让试题有一定的难度,有一定的鉴别力,能够区分出学生实际的语文学习状态,优秀的分数适度偏高,普通的分数略

[1] [2] 下一页

 
Tag:考试研究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学习网小学语文教学 - 考试研究
上一篇:语文试题也应有“语文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