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www.kmf8.com为您推荐的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
一、学情分析:
1、知识储备:对于秦汉这段历史,学生在接触历史之前已经非常熟悉,是其来源主要是书籍、影视作品甚至是游戏。但对于我们传授知识最不利的是其中不少与事实不符,这样容易使学生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影响其正确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
2、能力储备:经过半个学期的历史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史料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能知道用从正、反两方面的观点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
3、兴趣培养: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望强烈,活泼好动。学习动力多来自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所以在本单元的课堂设计中宜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找到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切入点。
4、学习习惯:学生已有一定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习惯,但是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认识和评价多习惯停留于感性阶段,对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的认识、对历史人物的评价都需要老师通过正确的引导,方能上升到理性阶段。
二、基本特征和地位的认识
本单元历史从公元前221年到公元220年,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初步巩固。这一时期,中国先后经历了秦、西汉、新和东汉四个朝代,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经济得到发展,科技文化成就显著,边疆与内地的联系进一步加强。
秦灭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割据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创立的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有深远影响。货币、度量衡、文字的统一,有利于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秦朝修筑的万里长城,是闻名世界的伟大工程之一。秦朝的暴政,引起陈胜、吴广起义。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西汉初年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带来的经济繁荣,为西汉进入强盛时期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汉武帝的大一统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在位时,减轻农民赋役负担,惩处贪官污吏,出现了“光武中兴”的局面。
秦汉时期,匈奴首次统一了蒙古草原,建立起强大的国家。西域和中原地区联系加强。各民族间虽发生过战争,但经济、文化得到交流。丝绸之路的开辟,对中西交往具有重要意义。
秦汉时期,文化有重要发展,科学技术许多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佛教传入与道教兴起,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三、对本单元课程目标的认识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2、知道陈胜吴广起义。
3、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
4、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
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全面认识问题的习惯、学会公正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和树立初步的历史唯物主义意识是一个重要目标。其次,众多历史事件中反映出的中华民族智慧以及此阶段出现的一些有重大价值的科技文化成就均是进行科学精神和爱国主义熏陶的极好资源,要好好加以开发利用。
[重点] 我国封建社会中重要的秦汉时期主要的政治、经济、文化等
[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
[课时]11课时
[课型]新授课、活动课、讲评课、复习课
[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具]地图册、我国秦汉时期相关多媒体、资料
四、学法指导
1.字头浓缩记忆法就是将每句话、短语或词的字头提出并按顺序串联起来进行记忆。
字头浓缩法在识忆中形成知识结构的整体缩影,特别在记忆较多的人名、地名时能发挥良好的效果。如记忆丝绸之路中几个地名,可将长安、河西走廊、新疆、安息、西亚、大秦等提取浓缩为:“长河新,安西大”。
2.图示记忆法就是根据历史事件的特点,用图示形式使知识前后连贯起来,形成一个系统,使众多史实、纷繁内容脉络分明、条理清晰,收到化繁为简、形象直观效果的一种记忆方法。
示例:秦朝疆域图示记忆法
3.列表记忆法就是将同类的知识用表格的方式按照一定的顺序呈现出来,使头绪繁杂的知识条理分明。它最大优点是简明、醒目,是帮助记忆的一个有效方法,尤其在记忆复杂史料方面作用更明显。
示例:秦朝兴亡列表记忆
时间 重大事件
公元前221年 秦灭六国,嬴政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公元前209年 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
公元前207年 巨鹿之战(项羽)
公元前207年 秦朝灭亡(刘邦)
公元前206年 楚汉战争开始
公元前202年 楚汉战争结束,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
4.对于秦汉时期与匈奴的和战关系可通过下列表格对比掌握:
时间 秦汉王朝与匈奴的关系 重大事件 作用
秦朝 战 蒙恬夺取河套地区;修建长城抵御匈奴进攻 维护了国家统一
西汉初期 “和” 西汉被迫和亲 没有解除匈奴对汉朝的威胁
西汉汉武帝时 战 西汉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取得漠北战役的胜利 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开始西迁
西汉汉元帝时 和 昭君出塞 边境安定了较长的时间
5.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秦始皇、汉武帝、卫青、霍去病、昭君、张骞等历史人物进行全面的评价。
6.本单元用到的地理知识较多,学习时,注意结合课本的地图进行知识的掌握。对于丝绸之路作以下简单的图示学习:长安→河西走廊→新疆境内→西亚→欧洲。
五、教材知识点的整合和重点问题挖掘
(一)表解知识点
1.基本概况一览表
类别
朝代 起止年代 开国皇帝 都城 重点知识
秦朝 公元前221—公元前207年 秦始皇(嬴政) 咸阳 秦的统一及其作用(中央集权制度);秦末农民战争;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西汉 公元前202—公元9年 汉高祖(刘邦) 长安 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昭君出塞;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
- › 第三单元英语家庭作业
- › 英语家庭作业:第三单元作业
- › 第三单元练习题
- › 2016初二上册英语第三单元练习新人教版有答案
- › 八年级英语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人教版新目标
- › 八年级下册英语知识点—第三单元
- › 英语知识点:第三单元
- › 初二英语知识点上册:第三单元
- › 初二第三单元英语知识点
- › 初二语文寒假作业:第三单元作业
-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测试—第三单元测试题
- › 语文八年级第三单元测试题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