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www.kmf8.com为您推荐的 第12课 东汉的强盛 ,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第12课 东汉的强盛
1.知识识记
要求学生了解光武中兴的主要内容以及东汉衰败的主要史实。
2.能力培养
①引导学生比较“光武中兴”与“文景之治”的异同,总结古代中国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②依据历史图片想像并手描述汉人的日常生活,培养学生观察、想像和描述的能力。
③介绍天干地支表及十二生肖,教会学生换算农历与公历、干支纪年与生肖的方法。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通过讲解柔术治天下和以文治为主要特征的“光武中兴”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使学生懂得国家的兴旺,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文化事业的繁荣。
〖教学要点〗
1.重点 光武中兴
2.难点 比较“光武中兴”与“文景之治”的异同。
〖教学建议〗
1.光武中兴
①向学生指出:东汉都城洛阳在西汉都城长安之东,如同东周的都城洛邑在西周都城镐京之东,因此历史上有西汉、东汉、西周、东周之称。历代史书党将西汉称为前汉,东汉称为后汉则是从时间上指称。
②介绍课文小字部分,让学生懂得,王莽改制是一场失败的改革,它不但没有解决严重的社会问题,反击了社会矛盾,以此作为“光武中兴”的铺垫。
③有关光武中兴的内容,可让学生阅读教材,总结出两特征(以柔术治天下;注重文治)和五大内容(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废除捐税,减轻田租;提倡节俭,精简机构;整顿吏治;兴办地方官学)。总结课文小字,将光武中兴的内容与王莽的统治进行对比,还可适当穿插《后汉书》中的一些小故事,诸如:“寻找严子陵”、“奖赏闭门人”等,以突出光武帝重视人才、整顿吏治的中兴特色,加深学生对光武中兴的理解。同时,对光武帝重视教育也可作一定评论。关于“中兴”一词可稍作解释:由衰弱转入重新兴盛。
④为使学生对光武帝其人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可指导学生收集更多的相减史料,在课外以活动课的形式进行展示、交流。
⑤让学生依据课文中的三幅插图想像汉人的日常生活,以此突出“兴武中兴”的结果与作用。
⑥引导学生以讨论的形式比较“兴武中兴”与“文景之治”的异同,总结古代盛世凹面的出现的共同原因,即统治者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统治者善于用人、纳谏;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行之有效政策的长期坚持,有持续性和稳定性等待。
2.东汉衰败
①引导学生依据课文及小字分析东汉衰败的原因,即年幼的皇帝被各种势力左右、地方割据势力猖獗、农民起义爆发等,并指出具体表现,诸如官僚、地方兼并土地、官僚宗族世代把持政权,左右选官舆论、大地主拥徒附和私人武装家兵等等,指出这是东汉末年形成割据势力的原因,更是三国分立的历史根源。
②关于天干地支及十二生肖的内容,应作一定的解释与说明,并教会学生换算方式。
(以上内容主要来源于教师用书)
〖教学实录〗
〔复习旧课〕(约2分钟)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第11课 统一国家的巩固。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有关汉朝的历史,将同学们将书翻到:
第12课 东汉的强盛
(板书,以下绿色黑体字为板书内容)
〔阅读教材〕(约10分钟)
下面给同学们5分钟时间,请大家认真阅读教材,看书时用笔标出你认为应该掌握的内容或者你不理解的内容,看完书之后,我会要求大家合上书本,回顾你记忆中的本课内容。
〔合书布点〕(约10分钟)
△采点布点
学生阅读完教材后,先指定二、三名同学讲述教材内容,然后由其他学生补充。强调当有同学讲述时,其他同学要注意听,不得随便插话,如有不同意见,必须在他人陈述完之后,举手发言。教师根据学生讲述的内容采点、布点(板书)。
东汉
光武中兴 “柔术”→奴婢、捐税、节俭、吏治
? 文治 →图书馆、太学、郡国学
衰败 中央政权 → 弱
地方割据 → 强 官僚、大地主
兼并土地、把持政权、左右选官、占有田庄、私人武装
△布点小结
本课内容虽然比较简单,但要把内容归纳起来,也是有一定难度的。“光武中兴”是本课的重点,“中兴”是指由衰弱转入重新兴盛。我们在学习这段历史时,要注意把它与“文景之治”联系起来,比较他们的异同。
〔分层推进〕(约20分钟)
△再读教材
△快速提问
①东汉(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洛阳、东汉。提醒学生注意:汉武帝是西汉的刘彻、汉光武帝是东汉的刘秀)
②光武中兴
⑴背景 (光武初年,满目疮痍 chuāngyí创伤,也比喻遭受灾祸后凋敝的景象。杜甫《北征》: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要求学生注意西汉初年与东汉初年的情况相似之处)
⑵特征(以柔术治天下;注重文治。提醒学生其与西汉初年“休养生息”政策、“居马上得天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的相似)
⑶内容(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废除捐税,减轻田租;提倡节俭,精简机构;整顿吏治;兴办地方官学。把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的政策与相关内容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回忆学过的内容)
⑷影响(光武帝重建汉朝政权,结束了西汉末年以来长期混乱的局面,在位30年间,社会呈现出较为安定繁荣的景象,史称“光武中兴”。“中兴”:由衰弱转入重新兴盛。)
③东汉衰败
⑴东汉时期,与中央政权离心离德的地方割据势力主要指的是哪些人?(官僚、大地主)
⑵官僚、大地主为什么能形成地方割据势力?(兼并土地、把持政权、占有田庄、左右选官、私人武装)
⑶田庄的私人武装称为什么?(部曲、家兵)
△处理问题
①“光武中兴”与“文景之治”的异同
统治者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统治者善于用人、纳谏;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行之有效政策的长期坚持,有持续性和稳定性等待。
- 第12课 东汉的强盛
- › 第六单元第12课感受大自然之美 学案
- › 历史知识点第12课
- › 第12课 张骞通西域 典型练习
- › 第12课 东汉的强盛
- ›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 › 第12课 了解身边的“历史”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第12课 东汉的强盛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第12课 东汉的强盛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第12课 东汉的强盛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第12课 东汉的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