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初中学习网初三学习辅导初三语文辅导资料初三语文教案《故乡》教案13» 正文

《故乡》教案13

[10-20 00:49:52]   来源:http://www.kmf8.com  初三语文教案   阅读:8334
概要: (一)教学目的1.了解辛亥革命后十年间农村日益衰败、萧条,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社会现实,理解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理想。2.以景物描写及肖像描写为重点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3.领会小说中议论的作用。(二)课时安排:三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理清故事情节,明确线索,划分段落层次。一.课前预习1.预习生字词。2.准备复述主要故事情节。二.导入回忆进入初中以来我们曾学过的鲁迅的作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散文、出处《朝花夕拾》】、《社戏》【短篇小说、出处《呐喊》】、《一件小事》【短篇小说、出处《呐喊》】),其中《一件小事》这篇小说是用第一人称写的并且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同样是一篇用第一人称写的运用了对比手法的鲁迅小说。(板书课题、作者) www.kmf8.com 三.简介小说创作背景鲁迅1898年第一次离开老家绍兴,1919年12月又最后一次回故乡,接母亲来北京居住。《故乡》便是根据这一段生活经历创作出来的。小说中写的人和
《故乡》教案13,标签:初三语文教案模板,http://www.kmf8.com

(一)教学目的

1.了解辛亥革命后十年间农村日益衰败、萧条,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社会现实,理解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理想。

2.以景物描写及肖像描写为重点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3.领会小说中议论的作用。

(二)课时安排:三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理清故事情节,明确线索,划分段落层次。

一. 课前预习

1. 预习生字词。

2. 准备复述主要故事情节。

二. 导入

回忆进入初中以来我们曾学过的鲁迅的作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散文、出处《朝花夕拾》】、《社戏》【短篇小说、出处《呐喊》】、《一件小事》【短篇小说、出处《呐喊》】),其中《一件小事》这篇小说是用第一人称写的并且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同样是一篇用第一人称写的运用了对比手法的鲁迅小说。(板书课题、作者)

www.kmf8.com

三. 简介小说创作背景

鲁迅1898年第一次离开老家绍兴,1919年12月又最后一次回故乡,接母亲来北京居住。《故乡》便是根据这一段生活经历创作出来的。小说中写的人和事是有事实依据的,但又经过了艺术加工,有虚构的成分。作品中的“我”身上有作者的影子,而“我”又不等于就是作者本人。

小说写的是1919年的事,它所反映的却是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社会的情况。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满清王朝,但中国人民仍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社会中,当时,帝国主义加紧对我国进行军事、经济、文化侵略,加上国内军阀混战不休、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残酷剥削,使得广大农民陷入困境。作者回乡期间,耳闻目睹了故乡的衰败景象和农民的贫困生活,加之在这个风雨如磐的社会求索了30余年的生活经验,于是写出了悲凉沉郁的《故乡》。

四. 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书前预习提示加投影补充)

补充:瓦楞  歇息  胯下  祭祀(葵)  毡帽  明晃晃  秕谷

缚住  鹁鸪  薄嘴唇  寒噤  打拱  折本  潺潺

五. 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思考:(1)“我”回故乡见到了哪些人?(2)课文突出刻画了哪个人物?(3)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学会复述主要故事情节)(4)叙事线索是什么?(5)其情节是如何安排的?划分情节结构的依据是什么?

〖明确〗(1)母亲、宏儿、杨二嫂、闰土、水生;(2)闰土;(3)两处插叙(“我”回忆与闰土幼时的交往、杨二嫂说闰土偷埋碗碟一事)不需复述;(4)“我”回故乡的活动(见闻感受)为线索;(5)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划分情节结构的依据是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

六. 划分段落层次。

(一)§1—5回故乡;写“我”渐近故乡时的悲凉心境和眼前故乡破败萧条的景象,交代了“我”回故乡的时间和原因。


Tag:初三语文教案初三语文教案模板初中学习网 - 初三学习辅导 - 初三语文辅导资料 - 初三语文教案
上一篇:(苏教版)《捕蛇者说》教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