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班:A组T11 T12 T15 T16、选做B组 T22 T25
重点班:A组T15 T16 T22 T25
附:板书设计:
知识准备:
解题技能:
问题表征:已知条件 → 求解目标
思路分析:正向分析(由条件到目标),逆向分析(由目标到条件)
教学反思:
1.本节课学生对问题表征和思路分析表现出一定兴趣,感觉对解决问题有帮助。但方法和能力显然较差,要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强化。
2.从作业反馈情况来看,学生应用知识和解题能力都较差。且有抄作业现象,应检查。
3.《新课标名师大课堂》P7的T19为电荷守恒题,暂时不宜讲,等学完离子反应再加入。
课题: 物质的聚集状态 第3-4周 总7-13 课时
主备教师:王秋霞 (06年9月18-26日)
教材的设计思路分析
本节教材首先介绍了聚集体,然后给出物质的聚集状态有气态、液态和固态三个状态。再通过表1-3详细对比了不同聚集状态物质的结构和性质这些旧教材上都是没有的,所以本节教案一开始就对新添加的内容做了一个详细的介绍,这对学上理解决定物质体积的因素以及气体摩尔体积是非常有用的。
紧接着1-4对比引入,通过比较1mol固、液、气体的体积,引导学生分析、发现:在相同条件下,1mol固态、液态物质所含的体积各不相同,而1mol气态物质所含的体积却大致相同。然后通过演示实验组织学生讨论: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的体积的大小取决于什么因素?为什么1mol固态、液态物质所含有的体积个不相同,而1mol气态物质在相同条件下的体积却近视相等?最后启发学生从摩尔质量的定义类推出气体摩尔体积的定义,并说明22.4 L•mol-1是在特定条件下的气体摩尔体积。
在习题的选择上,首先选择基础的练习让学生对本节所学的新知道有个系统的回顾,对于例题,应让学生演算,然后对照教材,由教师讲评,着重强调单位的一致和格式的规范化。
三维目标
1. 了解物质三种聚集状态在形状、体积和能否压缩等方面的特征,并能从结构上加以解释。
2. 了解影响物质体积的因素,能够解释1摩尔固体、液体体积不同,而1摩尔气体体积在相同状态下几乎相同的原因。
3. 在了解物质的状态和气体的体积与温度和压强有密切关系的基础上,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和使用条件。
4. 通过问题解决,推导并识记公式
5.初步学会运用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等进行简单的化学方程式计算。
教学重点
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及与气体体积的关系
难点:相同状态下气体摩尔体积相同的原因
教学方法:自学探究 交流讨论 讲解
学法指导:基于问题阅读理解 经验理解法
教学用具:CAI课件 模型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物质聚集状态 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建立
一、聚集体的状态及其物理性质
[阅读理解]:宏观物质都是由无数微观粒子的聚合体。不同状态的聚集体又有宏观的物理性
质呢,请同学们自学教材8-----9页教材内容并填下列两个表格
1. 不同的聚集状态在形状、体积及能否被压缩方面有什么特征?
2. 从结构上对物质的这些特性进行解释。
物质的聚集状态 固定的形状 固定的体积 能否被压缩
固态 有 有 不易
液态 无 有 不易
气态 无 无 易
表1-3不同聚集状态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物质的聚集状态 微观结构 微粒的运动方式 宏观性质
固态 微粒排列紧密,微粒间的空隙很小 在固定的位置上振动 有固定的形状,几乎不能被压缩
液态 微粒排列较紧密,微粒间的空隙较小 可以自由移动 没有固定的形状,不易被压缩
气态 微粒间的距离较大 可以自由移动 没有固定的形状,容易被压缩
[交流讨论]:引导学生根据自学情况对上述问题进行讨论(尤其是气体有无固定体积),然后评讲在多媒体上呈现问题答案(表中红字部分内容)。
[归纳总结]:总结归纳 固态,液态 ,气态物质中,微粒的运动方式微观粒子的距离是不同的。不同的聚集状态的物质在微观社会的差异导致了物质性质的不同。
二 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的建立
[交流讨论]1:
1. 我们知道1mol任何微粒的集合体所含微粒数目相同,但质量不同,那么体积是否相同呢?计算1mol下列物质的体积,并将结果填入表1-4。
2. 比较计算结果,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表1-4 1mol物质的体积
物质 状态 摩尔质量/g.mol-1 密度 1mol物质的体积
Al 固态 26.98 2.70g.cm-3 9.99 cm3
Fe 固态 55.85 7.86g.cm-3 7.11 cm3
H2O 液态 18.02 0.998g.cm-3 18.06cm3
C2H5OH 液态 46.07 0.789g.cm-3 58.39cm3
H2 气态 2.016 0.0899g.cm-3 22.43L
N2 气态 28.02 1.25g.cm-3 22.42L
CO 气态 28.01 1.25g.cm-3 22.42L
(说明:固体、液体均为293K时的测定值,气体为1.01×105Pa、273K时的测定值。)
[归纳概括]:通过比较1mol固、液、气体的体积,引导学生分析、发现:
在相同条件下(1.01×105Pa、273K)1mol固态、液态物质所含的体积各不相同,而1mol气态物质所含的体积却大致相同。
[交流讨论]2:影响物质的体积因素有哪些?为什么会有上述结论?
引导学生自学教材P10页有关内容,讨论影响固体、液体、气体的主要因素,并对上述结论作出解释。
在学生充分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完成如下总结。
因素 固体 液体 气体
粒子数目 主要 主要 主要
粒子大小 主要 主要
粒子间的距离 主要
[展示模型]:用多媒体展示结构模型,加深学生对物质体积影响因素的理解。
1molFe 1molAl 1molPb 1molH2O 1molH2SO4
固体 液体 气体
[结论]1. 1mol固体或液体所含的粒子数目相同,但粒子的大小不同,故1mol固体或液体物质的体积大小往往是不同的。
2.1mol气态物质所含的粒子数目相同。虽粒子的大小不同,但是粒子间的距离比微粒本身的直径大很多倍,所以1mol气态物质的体积主要决定于微粒间的距离,而气态物质中微粒之间的距离与外界的温度与压强有关。
温度升高,压强不变,体积增大。(如加热带橡皮塞的试管)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高一化学教案:高一化学绪言教案
- › 高一化学练习:高一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测试题一
- › 高一化学练习:高一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测试题二
- › 高一化学练习:高一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测试题三
- › 高一化学练习:高一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测试题四
- › 高一化学练习:高一化学酸雨及其防治过关测试题一
- › 高一化学练习:高一化学酸雨及其防治过关测试题二
- › 高一化学练习:高一化学酸雨及其防治过关测试题三
- › 高一化学练习:高一化学酸雨及其防治过关测试题四
- › 高一化学练习:高一化学酸雨及其防治过关测试题五
- › 高一化学练习:高一化学酸雨及其防治过关测试题六
- › 高一化学练习:高一化学碳的多样性达标测试题一
- › 高一化学练习:高一化学碳的多样性达标测试题二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一化学教案:高一化学绪言教案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一化学教案:高一化学绪言教案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一化学教案:高一化学绪言教案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一化学教案:高一化学绪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