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高中学习网高一学习辅导高一化学辅导资料高一化学教案高一化学教案:高一化学绪言教案» 正文

高一化学教案:高一化学绪言教案

[10-20 00:48:13]   来源:http://www.kmf8.com  高一化学教案   阅读:8241
概要: 压强升高,温度不变,体积减小。(针筒)3. 当温度和压强一定时,粒子间的距离微粒间的距离近似相等。因此,在温度、压强一定时,任何具有相同微粒数的气体都具有相同体积。[自学阅读]:气体摩尔体积1. 气体摩尔体积的符号、单位及数值2. 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条件。[讲解归纳]:1.符号“Vm”,单位L•mol -1或m3•mol-1标况下(273K、101KPa)约为22.4 L•mol -12.使用条件:标况下(273K、101KPa),气体。[问题解决]: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1〉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都约是22.4L(2)1 CO2的体积约为 。 ( )〈3〉1 H2O在标况下的体积约为 。 ( )(4)3.22.4L气体所含分子数一定大于11.2L气体所含的分子数2、填写下列空白。〈1〉标况下,0.5 H2〈2〉标况下,2 O2占有的体积是〈3〉标况下,33.6 H2的物质的量是[归纳概括]:在引导学生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强调气体摩尔体积及使用条件。推导出气体摩尔体积与气体体积的关系式:[课堂小结
高一化学教案:高一化学绪言教案,标签:高一化学教案模板,http://www.kmf8.com

压强升高,温度不变,体积减小。(针筒)

3. 当温度和压强一定时,粒子间的距离微粒间的距离近似相等。因此,在温度、压强一定时,任何具有相同微粒数的气体都具有相同体积。

[自学阅读]:气体摩尔体积

1. 气体摩尔体积的符号、单位及数值

2. 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条件。

[讲解归纳]:

1. 符号“Vm”,单位L•mol -1或m3•mol-1 标况下(273K、101KPa)约为22.4 L•mol -1

2.使用条件:标况下(273K、101KPa),气体。

[问题解决]: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1〉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都约是22.4L

(2)1 CO2的体积约为 。 ( )

〈3〉1 H2O在标况下的体积约为 。 ( )

(4)3.22.4L气体所含分子数一定大于11.2L气体所含的分子数

2、填写下列空白。

〈1〉标况下,0.5 H2

〈2〉标况下,2 O2占有的体积是

〈3〉标况下,33.6 H2的物质的量是

[归纳概括]:在引导学生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强调气体摩尔体积及使用条件。

推导出气体摩尔体积与气体体积的关系式:

[课堂小结]:运用多媒体根据板书设计进行小结。

课后作业:1 自学预习教材P10例2和问题解决

2 教研室“课堂导学训练”专题一课时4:T1-7

附:板书设计

一、物质的聚集状态

1. 不同聚集状态的物质的物理性质

物质的聚集状态 固定的形状 固定的体积 能否被压缩

固态 有 有 不易

液态 无 有 不易

气态 无 无 易

2. 结构原因

物质的聚集状态 微观结构 微粒的运动方式 宏观性质

固态 微粒排列紧密,微粒间的空隙很小 在固定的位置上振动 有固定的形状,几乎不能被压缩

液态 微粒排列较紧密,微粒间的空隙较小 可以自由移动 没有固定的形状,不易被压缩

气态 微粒间的距离较大 可以自由移动 没有固定的形状,容易被压缩

二、影响物质体积的因素

1.各种因素对固、液、气体积的影响

因素 固体 液体 气体

粒子数目 主要 主要 主要

粒子大小 主要 主要

粒子间的距离 主要

2.气体摩尔体积

单位mol/L

标准状态下:22.4 L•mol -1

使用条件:标准状态 气体。

教学反思:

1. 学生将气体摩尔体积和22.4 L•mol -1混淆,认为是同一个概念,注意引导学生区别

2. 对标准状况没有感性认识,应把273K和101KPa换算成通常说法,加深学生的理解。

3. 阿佛加德罗定律没有讲,视学生情况在单元复习中再加入。相应作业也删去。

第二课时

课题: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初步计算

[复习准备]:

1.找同学复述上一节所学的主要内容

指导学生根据组织策略(知识结构体系)进行复述,在学生互相补充的基础上,用多媒体把上节学的重点知识复习一遍。(具体内容见上节小结)。

2.完成下列练习

1〉标况下,16g O2的体积是

〈2〉标况下,11.2gN2所含的分子数是 个

〈3〉标况下,4.4g CO2的物质的量是

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引导学生得出N、m 和V(g)之间的关系(见板书设计),为本节课新课学习作准备。

[新课讲解]:

物质之间的转化实际上是按一定的微粒个数比进行的,但实际参加反应的微粒数目往往很庞大,因此在化学方程式中往往用物质的量来表示一定的数目集体,其实 学方程式可以明确地表示出反应中微粒之间的数目关系,这些粒子之间的数目关系,也就是化学计量数(γ)的关系。

2H2 + O2 2H2O

化学计量数γ之比 2 : 1 : 1

微粒个数之比 2 : 1 : 1

扩大6.02×1023倍 2×6.02×1023 : 1×6.02×1023 : 2×6.02×1023

物质的量之比 2mol : 1mol : 2mol

结论: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组成各物质的粒子数之比,因而也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

对于气体物质参与的反应:

H2 + Cl2 ==== 2HCl

化学计量数γ之比 1 : 1 : 2

微粒个数之比 1 : 1 : 2

扩大NA倍 1×NA :1×NA : 2×NA

物质的量之比 1mol :1mol : 2mol

22.4L :22.4L : 44.8L

相同条件下气体体积比 1体积 : 1体积 : 2体积

结论:对于气体物质,因为相同条件下分子数相等,物质的量相等、物质的体积也相等,所以化学反应中物质的系数之比等于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比,即1LH2和1LCl2完全反应生成2LHCl气体。

例题1:完全中和0.10molNaOH,需要硫酸的物质的量是多少?所需硫酸的质量是多少?

教师给出完整的解题格式,并在解题时说明注意事项:单位上下一致,左右相当。

解: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1    2

n(H2SO4 ) 1mol

解得n(H2SO4 )= 0.5mol

m(H2SO4 ) === n(H2SO4 ) × M(H2SO4 ) === 0.5mol × 98g/mol

==== 49g

小结: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步骤

(1)写出化学方程式。

(2)写出已知、未知量

(3)列出比例式求解x。

(4)写出答案。

练习1:要制得1.5mol O2 需要氯酸钾的物质的量是多少,怎么获取这些氯酸钾?

指导学生按照上述方程式计算步骤进行计算,注意运用物质的量和单位,防止学生受习惯驱使换算成质量列比例式。

评讲:略

例题2:

13.0g锌与足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最多可收集到多少体积(标准状况下)的氢气?(教材P10例2)

引导学生讨论:1  此例题的比例式列法与例1有什么不同?单位使用上有什么特征?

2 比例式还有没有其它列法?

在学生讨论后,教师给出完整的解题步骤。

解法1:13.0g锌的物质的量为0.200mol

Zn + 2HCl ===== ZnCl2 + H2↑

1mol 22.4L

0.200mol V(H2)

解得V(H2)== 4.48L

解法2:Zn + 2HCl ===== ZnCl2 + H2↑

65g 22.4L

13.0g V(H2)

解得V(H2)== 4.48L

小结归纳:1)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是纯净物质之间的量的关系。

(2)单位问题:上下一致,左右相当。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Tag:高一化学教案高一化学教案模板高中学习网 - 高一学习辅导 - 高一化学辅导资料 - 高一化学教案
上一篇: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聚集状态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