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2:标准状况下,加热24.5g氯酸钾, 制得氧气的体积是多少?
学生板演:
教师评价:略
课堂练习:
练习3:在一定条件下,吸收 生成碳酸钠和水,求所用NaOH的溶液中所含NaOH的物质的量。
练习4: 76g质量分数为30%的双氧水,二氧化锰存在下分解后可制得标准状况下氧气的体积为多少?
教师评价:根据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纠正。
课堂小结:运用多媒体结合板书设计对本节课进行小结。
课后作业:教研室“课堂导学训练”专题一课时4:T8-13
附:板书设计:
物质的量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一、 知识网络
二、 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
解题步骤:
1)写出化学方程式。
(2)写出已知、未知量
(3)列出比例式求解x。
(4)写出答案。
注意事项:上下单位要一致
教学反思:
1. 学生不习惯用物质的量列比例式,表现出能计算出而列不出比例式的现象。
2. 对比例式中四个单位不一致不理解,不适应。
第三课时(练习课)
教学目标:
1. 复习巩固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2.运用n = N/NA ,n = m/M和Vm=V/n来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3.养成问题表征和思路分析的习惯
4.巩固物质的量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和比例式格式
5.初步掌握混合气体的摩尔质量、摩尔体积的概念,推导气体密度与摩尔体积的关系。
知识复述
1.N 、m、 V与物质的量n之间的关系
2.怎么在化学方程式中列比例式
在学生复述的基础上,强调n = N/NA ,n = m/M和Vm=V/n3个公式和NA、M、Vm的含义和单位,以及22.4 L•mol -1的适用条件。
强调在化学方程式中比例式的上下单位要一致。
示例1 下列含有分子数最多的物质是
A 3.2克的SO2 B 标准状况下2.24L的O3
C 3.01×1023个CO2 D 28gN2
问题表征:已知条件:分别为m V N, 求解目标:比较分子数多少
思路分析:求出各项的物质的是进行比较
变式练习:若题目改为“原子数”最多,又怎么解?
练习1:在下列各组物质中,所含原子数相同的是
A mg O2 和mgO3 B 7gN2 和5.6LCO2
C 1molCO2和标准状况下22.4LH2O D 1molSO2和22.4LH2
注意:指导学生进行问题表征和思路分析,知识的有效提取,克服不审题就解题的习惯。
在小微粒之间的换算。
H2O在标准状况下是液体。气体摩尔体积的适用条件。
示例2 相同状况下,等体积的下列气体质量最大的是
A SO2 B H2 C O2 D C2H4
问题表征:已知条件:气体体积 目标:比较质量
思路分析:Vm=V/n →求出n,再根据公式n = m/M→ 求出m
练习2:标准状况下,相同质量的下列气体中体积最大的是
A O2 B Cl2 C N2 D CO2
示例3:
同温同压下的O2和H2,其密度比是__________ ;若质量相同,两种气体的体积比是______________;若体积相同,两种气体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________。
引导学生进行密度公式的推导:ρ=m/V → 设气体为1mol → ρ=M/ Vm
得出核心知识:气体密度 ρ= M/ Vm
示例4:
0.6molH2 与0.4molO2 在标准状况下混合,则混合后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mol,体积是________________L,混合气体的摩尔质量是_________________,H2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O2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
知识讲解:混合气体:n(混) = n1 + n2 + ……
M(混) = m(混)÷n(混)
注意引导学生从影响气体体积的因素(分子间距离)的角度理解,1mol混合气体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也近似等于22.4L。学生会受水与乙醇混合体积小于二者之和的经验影响,误认为气体体积混合也小于二者之和。
练习3:N2、O2、CO2按体积比为1∶2∶3组成的混合气体共100g,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A 60L B 30L C 11.2L D 112L
此题有一定难度,应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表征和思路分析,不要急着解题。
问题表征:已知:体积比,混合气体质量 目标:求总体积
思路分析:求V(混)→ 求n(混) → 求n(分) → 设n(分),根据总质量
课堂小结:找学生对本节课进行小结,其它同学补充,同时用多媒体呈现(见板书小结),校对。
作业布置:《新课标名师大课堂》,普通班:P9 T2、6、7、10、15 选做:T12、14
重点班:P9 T11、12、13、14、15、16,选做:T17、19
附:板书设计
气体密度 ρ= M/ Vm
混合气体:n(混) = n1 + n2 + ……
M(混) = m(混)÷n(混)
教学反思:
1. 总体上学生练的比较少,普通班形成不了思路。重点班应略加大难度。
2. 作业反馈的情况依然是学生对大小微粒之间的换算方法不清楚。
3.前科学概念的影响:把混合物的平均摩尔质量理解为数学的平均值求法。
物质的分散系
主备教师:王秋霞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的丁达尔现象、吸附等重要性质和应用。
2.通过活动与探究,掌握区别溶液与胶体的方法。
3.通过导电性实验,感受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别,进而了解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
4.初步学会判断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方法。能够正确书写简单的离子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活动与探究,掌握探究的基本方法。
2. 学会比较观察法
【教学重点】
胶体的概念 电解质的概念 电离方程式的
【教学难点】
胶体的概念 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判断
【教具准备】
多媒体 实验1-9 1-10
【课时安排】2课时
第四课时 物质的分散系
【教学过程】
【学生探究】展示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标本,请大家通过观察分析一下这三种混合物的特点: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高一化学教案:高一化学绪言教案
- › 高一化学练习:高一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测试题一
- › 高一化学练习:高一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测试题二
- › 高一化学练习:高一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测试题三
- › 高一化学练习:高一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测试题四
- › 高一化学练习:高一化学酸雨及其防治过关测试题一
- › 高一化学练习:高一化学酸雨及其防治过关测试题二
- › 高一化学练习:高一化学酸雨及其防治过关测试题三
- › 高一化学练习:高一化学酸雨及其防治过关测试题四
- › 高一化学练习:高一化学酸雨及其防治过关测试题五
- › 高一化学练习:高一化学酸雨及其防治过关测试题六
- › 高一化学练习:高一化学碳的多样性达标测试题一
- › 高一化学练习:高一化学碳的多样性达标测试题二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一化学教案:高一化学绪言教案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一化学教案:高一化学绪言教案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一化学教案:高一化学绪言教案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一化学教案:高一化学绪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