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小学思想品德让学生体验中成长——小学思想品德体验教学的实践研究» 正文

让学生体验中成长——小学思想品德体验教学的实践研究

[10-19 23:39:36]   来源:http://www.kmf8.com  小学思想品德   阅读:8413
概要: 摘要:思想品德教学要回归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的体验。德育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和环境实际,让学生在虚拟或现实的实践活动中直接感受体验,促进良好行为道德的成长。针对当前思想品德教学高耗低效的许多弊端,本文以德育认知学说和新课程改革理念为依据,从培养新时代人才的需要出发,对小学思想品德体验型教学的实践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反思,笔者认为思想品德教学通过开放教学内容和教学时空等手段,利用创设课堂教学模拟情境体验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班队主题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联系学生家庭生活等途径,能取得较为满意的德育效果。思想品德课当前仍是许多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作为一门重要的教育功能课,其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进而逐步具备良好的思想品质。但是,现行的思想品德教学实效并不理想,我们身边不乏一些“课堂上说理头头是道,课堂外表现总是老套”的学生,耳旁也常听到“思品品德教学是纸上谈兵的教学”的嘲弄。确实,当前思想品德课存在的许多弊端导致了德育的高耗低效状态,具体分析有:思想品德课教材,不可能做到针对各地学生的实际,也无法把瞬息万变
让学生体验中成长——小学思想品德体验教学的实践研究,标签:思想品德教学案例,http://www.kmf8.com

  摘要:思想品德教学要回归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的体验。德育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和环境实际,让学生在虚拟或现实的实践活动中直接感受体验,促进良好行为道德的成长。针对当前思想品德教学高耗低效的许多弊端,本文以德育认知学说和新课程改革理念为依据,从培养新时代人才的需要出发,对小学思想品德体验型教学的实践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反思,笔者认为思想品德教学通过开放教学内容和教学时空等手段,利用创设课堂教学模拟情境体验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班队主题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联系学生家庭生活等途径,能取得较为满意的德育效果。
  思想品德课当前仍是许多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作为一门重要的教育功能课,其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进而逐步具备良好的思想品质。但是,现行的思想品德教学实效并不理想,我们身边不乏一些“课堂上说理头头是道,课堂外表现总是老套”的学生,耳旁也常听到“思品品德教学是纸上谈兵的教学”的嘲弄。确实,当前思想品德课存在的许多弊端导致了德育的高耗低效状态,具体分析有:思想品德课教材,不可能做到针对各地学生的实际,也无法把瞬息万变的社会信息及时补充进去,因此内容离学生的个体生活较远;德育教师教学方法陈旧单调,只停留在单纯道理说教和行为分析,学生自主参与课堂学习过程的时间少;传统学校德育常把一些东西搞得太大、太空、太假,不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生活实际,忽视了德育主体作用的发挥;重知轻行,注重“美德袋”式的灌输,轻视课程内容的社会性、实践性和活动性,使学习与社会生活脱离,学与用分离;教学与教育相脱节,很多教师过分拘泥于教材,只注重了课本范围内的备课、上课,很少考虑教材之外的教育内容,缺少与其它德育途径的密切配合,忽视了多方面教育因素综合作用的效果等。
  思想品德课教学应是一种体验开放的教学。柯尔伯格曾精辟指出:道德既不由外部强制所致内化过程而来,也不是生物学成熟的自然结果,而是儿童在与社会道德环境的相互作用,活动或实践中构建起来的。国家新颁发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也强调指出“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学校应注意品德与生活课程与学校日常行为范教育、班队活动、各科教学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其德育主导渠道的作用。”可见,将道德知识等同于一般学科知识,将思想品德课等同于一般学科进行简单化的灌输和传授,是根本无法达成学校德育目标的。学生的现实生活是动态的,复杂多变的,往往不能简单套用思品课本上的道理、事例、榜样来解决他们的现实问题。对此,思想品德教学必须突出主体实践,体验生成的重要特色,开放教学内容和教学时空,寻找教材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之间的结合点,多途径地创造条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德育实践活动,有的放矢地使学生在各种情境体验活动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获得道德的成长。
  一、在课堂教学中体验
  思品课是对小学生进行系统思想道德品质教育的主要渠道。教师要充分运用道德体验教育思想、理论,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努力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的道德体验情境,以期达到引发学生积极情感体验,促进道德内化和发展的目的。
  1、建立对话情境,引发直觉体验。
  教育是施教者与受教者间的一种对话。只有建立在基于理解、平等、宽容之上的对话,学生才能在民主、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中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引发学生对具体事物、情境的直觉体验。虽然这种直觉体验具有片而性、暂时性、情境性,但这是学生情感的真实体验过程,也是产生道德内化的基础。如有位教师教学《节约水电》一课时,走下讲台,似乎很随意地和学生聊起了天:“同学们,今年暑假特别的炎热,在那酷暑难挡的日子里,你最渴望做什么?”教师亲切的笑容,有趣的话题顿时引发了学生说话的欲望,教室里小手林立。等学生劲兴发言后,教师话锋一转:“可是今年用电特别紧张,村里经常拉闸限电,在停电的时候,你们遇到了什么烦心事?”老师的话题又引起了学生的一片嗟叹之声,有的为不能每天看动画片而难过,有的为家里冰箱里的棒冰全融化了而可惜,有的为买了空调却仍得在酷暑中睡觉而烦躁……通过师生对话引出的这些学生切身感受的事例,使学生自然产生了一种直觉体验“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随后当教师引出课题,学生便对“节约水电”这一道德要求有了初步地认同。同理在教学《读好书 看好报》一课,教师也可创设一个对话的氛围,师生共同回忆交流平时读书看报的感受,以此紧紧抓住学生的直觉体验,通过激励性评价让学生感受到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
  2、借助媒体情境,激发真情体验。
  创设道德情境,现代化的电教媒体发挥着功不可没的作用。由于现代电教媒

  www.kmf8.com 体具有形象性、再现性的特点,把形、声、色、光、情、意融为一体,拉近了时空的距离,具有很强的表现和感染力,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掌握,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如第五册《光荣的旗  战斗的旗》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解放军的功绩,激发热爱解放的情感。有位教师在教学中先放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投影,讲有关故事,接着播放《狼牙山五壮士》和《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录象片断,让学生了解解放军在大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的功绩,最后教师小结,指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解放军浴血奋战得来的,没有解放军,就不能赶走日本鬼子,就不能推翻蒋家王朝,也不会有今天的新中国,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解放军的热爱之情。又如有位教师课前收集了大量因吸毒导致伤残、死亡的照片,把它们制作成课件向学生展示。看了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材料,引发了学生发自内心地呼唤“珍爱生命,远离xx”。试想如果这些课单纯由教师照本宣科说教,教学效果必将逊色许多。
  3、创设活动情境,唤醒角色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创设一些模拟性的德育活动情境,让学生在假设的情境中模仿某种德育行为,如小法庭、小交警、戏剧表演等,故事情节的礼仪以及行为规范模拟情境表演等。这些模拟情境活动易使学生进入角色,完整地表现角色语言和角色行为,从而产生特定的情感体验,加深对道德的认识和理解,促进道德意识和行为规范的形成。如为教《孝敬父母》一课,有位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让班上的每一个学生带一只鸡蛋到学校,并将它完好地保存一天。但这件看似轻而易举的事,结果却不尽人意。学生尽管想尽了办法想保护它,可一天下来,鸡蛋多数被碰坏或摔破,仅有少数几个学生能将鸡蛋完好地保存下来。借此项活动让学生体验父母养育自己的辛劳,其教育效果是可想而之的。俗话说,看人挑担不吃力。教学《爱惜粮食》一课,如何让学生体验农民种粮辛苦呢?有位教师在课堂上设计了一个模拟插秧活动,让学生左手抓一把鸡毛毽子,弯下腰,右手把这些毽子一行摆六个,人倒退着走,十分钟后交流自己的感受。有了这腰酸腿疼的真切体验,再看课件中农民种粮的过程,学生就仿佛是自己参与了其中的劳动,这劳动的辛苦、粮食的来之不易就深深地烙进了学生的情感世界。

[1] [2] [3]  下一页


Tag:小学思想品德思想品德教学案例小学思想品德
上一篇:重准备 把过程 促延伸――――小学品德课活动化教学的实践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