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的评价
洋务派兴办近代工业初时是把“平中国”和“敌外国”相提的。前者反映了国内阶级矛盾,后者反映了清朝统治者同外国侵略者的矛盾。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已十分腐朽的清朝统治者处在“内忧”与“外患”频仍之时,洋务派只有依靠西方列强,共同镇压人民,才能维持其摇摇欲坠的政权。所以洋务运动实践的结果必然否定了“敌外国”。如果说洋务运动是一场改革,那么它只能是沿着半殖民地化的方向“改革”而已。这一点在所有列强都愿意支持办洋务的事实上得到证明。李鸿章说淮军遇到“内地贼匪”,自信能取胜,遇到外国进攻,“胜负即不可知”洋务大员丁日昌说,他的船炮“可以靖内匪,不能御外侮”。洋务运动进行了30年,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却在“自强”“求 富”的口号下,养肥了我国第一代军阀集团。
洋务派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出现资本主义,甚至在其创办民用工业之时,一再表示不允许私人创办同类企业,对资本主义的产生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但由于洋务派在中国封建制度下,引进了同封建生产关系所不相容的新的生产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必然在客观上加速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从而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这是不以洋务派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洋务派办民用工业,为了解决资金问题,采取“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的方式,吸收私人资本。这“商股”分即是民族资本主义因素。从70年代开始,更有一批官僚、地主、商人,直接投资于近代民用工业,终于使中国有了一点先进的生产能力,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也就促进了资产阶级的出现和无产阶级队伍的扩大。
此外,洋务派同顽固派的论争及其对顽固派的不彻底的批判,多少动摇了格守祖训的传统及纲常名教的绝对权威地位,对于学习西方,开了好的风气。又由于洋务派组织翻译了不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不同年龄和资历的留学生,因而培养了一批外交和科技人才,而介绍西方社会科学知识,对于促进民主思想的传播,也起到开一代风气的拓荒作用。在此基础上,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从洋务官僚中分化出一批我国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
最后,洋务民用工业的兴办,部分地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如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使“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1300多万两,美国旗昌行因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并。湖北官织布局开织后,江汉关进口洋布每年减少10万多匹。中国资本能挫败洋商,这在当时曾被视为“创见之事”。
中法战争
马尾海战
1884年7月,法军闯进闽江口,行泊在福建水师基地马尾军港监福建水师,伺机破坏军港,击毁福州造船厂。8月法舰向港内中国军舰发动袭击,清朝水师仓促应战,士兵临危不惧奋勇还击。由于李鸿章妥协退让,不许“轻言战事”,福建船政大臣何如璋不做戒备,还禁止军舰移动,使福建水师损失惨重,中国军舰被击沉11艘,商船19艘,官兵牺牲700余人法舰又将马尾船厂及沿江炮台用炮轰毁,最后退出马江,清政府得到报告后,于8月26日才被迫下诏向法正式宣战
镇南关大捷
中法战争中的著名战役,又称“谅山大捷”。1885年初,法军大举北犯,清军放弃谅山、镇南关,逃回广西。清政府起用退职老将冯子材帮办广西军务抗法。冯子材在镇南关内关前隘构筑长墙,挖掘壕沟,据险扼守,多次击退法军进犯。3月底,法军分三路进攻镇南关,冯子材看到形势危急,身先士卒,跃出战壕,士兵们跟着冲上去,同敌人展开肉搏战,法军溃退。越南人民也赶来助战,中越军民合力围歼,击毙法军1000多人,法军狼狈南逃。中越军民乘胜追击,收复谅山等要地,取得巨大胜利。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镇南关大捷。
中法战争的结局──“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
从镇南关─谅山大捷来看,法国不是不可被战胜的。茹费里内阁的垮台,更说明法国是战败国。但正在胜利之时,李鸿章却“乘胜即收”,不仅下令停战、撤军,还与战败的对方订立丧权辱国的条约。相反,法国却在战争失利的情况下仍然达到预期的侵略目的。1885年4月6日,清政府下令停战、撤军,有关疆吏将领同声反对,表示不胜惶骇。冯子材“力持不愿,电函并至,忠愤填膺”,力主“责法人以越地还之越王,方可班师”。冯部撤兵之日,越南人民挽辔(pèi,鞍辔)请留,痛哭不舍,许多人跟随冯军入关。中法战争这种结局的形成,在于清朝统治集团一味求和,正所谓“和者朝廷之本心”。这样,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的结局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历史主要知识点总结(3)
中日战争和民族危机的加深
“门户开放”政策
1898年,美国正在进行与西班牙争夺菲律宾的战争,未能参与对中国海湾港口和“势力范围”的争夺。1899年9月和11月,美国政府先向英、德、俄三国,接着又向法、日、意各国提出所谓在华“门户开放”、贸易机会均等的照会。美国承认各国在华“势力范围”和它们已经得到的路矿等特权,同时要求列强在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对各国货物,一律由中国政府按照现行税率征收关税;在征收港口税、铁路运费方面,对别国船只、货物不实行差别待遇。当时,美国的工业正在迅猛发展,工业总产值以及钢铁、电力等许多主要方面的生产已经超过英、德、法各国而居世界首位。“门户开放”政策,是要列强开放在华租借地和“势力范围”,使美国享有均等的贸易机会,以免因“排它性待遇”而遭到损害。英国对美国的倡议表示有条件地赞同,俄国的答复故意含糊其辞,但不公然反对,其他国家则根据各自的情况作了相应的表示。美国利用其中的外交辞令,于1900年3月宣布它所提出的主张已为各国所接受。这样,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经过几年空前尖锐复杂的大争夺之后,终于在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基础上暂时取得表面上的一致,在一定程度上建立起侵华的联合阵线。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中考历史重要知识点总结
- › 菏泽市2016年中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 › 宜宾市中考历史试题
- › 内江市中考历史试题
- › 福州市2016年中考历史试题(带答案)
- › 九年级中考历史复习计划全集
- › 九年级中考历史总复习计划
- › 关于中考历史材料题解题技巧:审清题目抓住关键词
- › 精选敲破中考历史七大类型选择题
- › 关于中考历史探究题答题技巧及例题解析
- › 最新2016中考历史开卷考试答题方法与注意事项
- › 中考历史答题技巧:构建中考历史知识结构体系的四个方法
- › 2016中考历史答题技巧精选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中考历史重要知识点总结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中考历史重要知识点总结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中考历史重要知识点总结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中考历史重要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