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初中学习网初一学习辅导初一语文辅导资料初一语文教案《推敲》教案» 正文

《推敲》教案

[10-20 00:29:14]   来源:http://www.kmf8.com  初一语文教案   阅读:8867
概要: 教材分析《推敲》是初二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文言文”中的第五课。它是记叙古代诗歌创作中“炼字”情况的诗话。文章通过贾岛苦吟和大诗人韩愈帮他推敲诗句的故事,说明写诗要反复推敲,也说明了写诗要专心致志。学情分析学生对这个故事很熟悉,没有理解上的障碍,主要是能使学生在诵读中领会其中蕴含的道理。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背诵课文,准确掌握重点实虚词含义和用法;学习通过动作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2、过程和方法:反复诵读,合作探究,熟知“推敲”这一典故来历,仔细品味体会“着一字而境界全出”的道理;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贾岛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和反复推敲、精益求精的精神。教学重点:1、背诵课文,准确掌握重点实虚词含义和用法。2、学习通过动作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教学难点:对诗句中“敲”字赏析,仔细品味体会“着一字而境界全出”的道理。教法学法朗读质疑,讨论探究。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安排:一课时
《推敲》教案,标签:初一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kmf8.com

教材分析

《推敲》是初二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文言文”中的第五课。它是记叙古代诗歌创作中“炼字”情况的诗话。文章通过贾岛苦吟和大诗人韩愈帮他推敲诗句的故事,说明写诗要反复推敲,也说明了写诗要专心致志。

学情分析

学生对这个故事很熟悉,没有理解上的障碍,主要是能使学生在诵读中领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背诵课文,准确掌握重点实虚词含义和用法;学习通过动作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2、过程和方法:反复诵读,合作探究,熟知“推敲”这一典故来历,仔细品味体会“着一字而境界全出”的道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贾岛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和反复推敲、精益求精的精神。

教学重点:1、背诵课文,准确掌握重点实虚词含义和用法。

2、学习通过动作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教学难点:对诗句中“敲”字赏析,仔细品味体会“着一字而境界全出”的道理。

教法学法

朗读质疑,讨论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www.kmf8.com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多媒体展示)(2分钟)

同学们,唐代诗人贾岛有一首著名的五言律诗《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这首诗清新幽美,写出了幽居之清幽恬美。尤其是其中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历来为文人墨客所称道,并由此而衍生出一个关于“推敲”的典故,你知道它的来历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推敲”,领略其中的蕴意。(配乐吟诵贾岛的《题李凝幽居》,引出“推敲”典故的来历。唤起学生的审美情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题目解说(1分钟)

推敲为唐代著名诗人贾岛吟诗炼字的故事,后世人们把咬文嚼字、遣词造句、揣摩等叫做“推敲”。

三、作者、作品简介(多媒体展示)(2分钟)

胡仔,字元任,南宋人,自号“苕溪渔隐”。《刘公嘉话》,即《刘公嘉话录》,唐朝韦询所撰。因为所记之事都是听刘禹锡讲的,故名。

选自《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十九引《刘公嘉话》。

本文是一则“诗话”。诗话是古代随笔的一种,是评论诗作、诗人、诗派并记录诗人议论和行事的著述。

四、相关人物介绍(多媒体展示)(3分钟)

1、贾岛:唐代诗人,字浪仙,一作阆仙,范阳人。早年出家为僧,法名无本。

2、韩愈: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人。“唐宋八大家”之首。在文学上,倡导“古文运动”。

五、疏通文意(10分钟)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朗读的节奏、语调以及抑扬顿挫,读准字音。

é       pèi

吟哦    并辔而归


Tag:初一语文教案初一语文教案大全初中学习网 - 初一学习辅导 - 初一语文辅导资料 - 初一语文教案
上一篇:《杜甫诗三首》教案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