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初中学习网初一学习辅导初一语文辅导资料初一语文教案《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设计6» 正文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设计6

[10-20 00:29:14]   来源:http://www.kmf8.com  初一语文教案   阅读:8210
概要: 1.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记清字形,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2)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重要词句的深层含意。(3)了解驳论文的有关知识。2.能力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本文直接反驳和间接反驳相结合的特点。(2)揣摩品味语句,体会泼辣、犀利、有力、讽刺意味强,感情色彩浓的语言特点。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鲁迅先生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教学重点1.体会直接反驳和间接反驳相结合的驳证方法。2.理解重点语句的深意。 www.kmf8.com 教学难点1.体会鲁迅杂文的语言魅力。2.学习鲁迅的爱国精神,增强民族自信息,自豪感。教学方法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2.巧设问题,对话讨论。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毛泽东曾评价鲁迅:“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诚,最热忱的民族英雄,杂文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设计6,标签:初一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kmf8.com

1.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记清字形,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重要词句的深层含意。

(3)了解驳论文的有关知识。

2.能力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本文直接反驳和间接反驳相结合的特点。

(2)揣摩品味语句,体会泼辣、犀利、有力、讽刺意味强,感情色彩浓的语言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鲁迅先生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教学重点

1.体会直接反驳和间接反驳相结合的驳证方法。

2.理解重点语句的深意。

www.kmf8.com

教学难点

1.体会鲁迅杂文的语言魅力。

2.学习鲁迅的爱国精神,增强民族自信息,自豪感。

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巧设问题,对话讨论。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

毛泽东曾评价鲁迅:“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诚,最热忱的民族英雄,杂文是最能体现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鲁迅的一篇精彩杂文。请大家翻开课文16课《中国人失掉自信了吗》。

二、写作背景

“九?一八事变”以后,日寇加紧侵略我国,国土日益沦丧。国民党反动政府于1934年派亲日分子黄郛乞求和平,遭到日本公使有吉明的拒绝。日军依其既定的侵略目标深入华北。

当时,悲观失望的气氛笼罩着上层社会。当时资产阶级报纸《大公报》发表社论,指责中华民族失去了自信力,为国民党反动政府推卸责任。针对这一观点,鲁迅先生特地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三省三年之后的一星期,发表本文,指出:中国有充满自信力的人存在着,他们是中华民族的筋骨和脊梁。

“9?18”以后,东北沦陷,国民党的官僚政客和社会“名人”,却在北京等地多次举行“法会”,祈祷“解救国难”。1934年4月,国民党的反动政客戴季陶和下野的北洋军阀头子段祺瑞等,又发起请第九世班禅喇嘛于4月28日至5月18日,在杭州灵隐寺举行“时轮金刚法会”,“求佛菩萨来保佑”,说什么“今则人心浸浸以衰矣!非仗佛力之加被,未由消此浩劫”。34年8月27日,当时颇有影响的资产阶级报纸《大公报》也发表《孔子诞辰纪念》的社评,散布“中国人失去了自信力”的失败主义论调。资产阶级走狗文人,也一口一声狂吠“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了”。究竟是什么样的中国人失去了自信力呢?同年9月25日,鲁迅先生写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予以有力的驳斥。


Tag:初一语文教案初一语文教案大全初中学习网 - 初一学习辅导 - 初一语文辅导资料 - 初一语文教案
上一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