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者分析 在边远山区少数民族民族的农村,喂牛喂马农家人少不了。我们的学生都是少数民族农家弟子,马,对于他们来说,是比较熟悉和喜爱的动物。但对马的特性真正了解的并不多,更缺少也无法关注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的不同命运。作为少数民族七年级的学生,字词音形意方面还有一定问题,对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的理解困难更大。怎样提高学生关注的层次,怎样引导学生深刻理解难解词句,特别是对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的价值观的取向,需要教师引导。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的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的情感;
2.把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崇尚和平与自由的思想。
二、过程与方法
1. 按照阅读、感悟课文的内容,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所包含的感情。
2. 通过合作、探究、,使学生了解两种马的特性;
3、拓展延伸,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两种生存状态的马的感受,进一步体会文章主题。
www.kmf8.com
三、知识与技能
1.学习对比的写法。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养成多角度思考的习惯。
2. 通过学习本文,引导学生思考人与马,人与动物的关系,增强保护野生动物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人工驯良的马和天然的马的特性;揣摩作者对两种不同状态下对马的不同情感。
2. 难点:体会对比描写的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
《马》教学活动过程描述
教学活动1 一、导入新课
提问:我们生长在农村,喂牛喂马我们农家人少不了。请问你家里养的马有何用途?你了解马的特性?(让学生发言)除此之外,马还有哪些特性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法国博物学家布封笔下的《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