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2. 通过分析段与段之间的关系,把握文章的议论层次,理解文章的主旨。
3. 激发学生为了祖国繁荣富强而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 教学重点
课文的文字,除文末的韵文,一般是比较浅易的,虽然文字障碍不多,但很多词句含义则必须结合语境才能正确理解,而且不少词语,如“少年中国”,“中国少年”,其含义与课文主旨有密切关系,需要认真品味。
三. 教学难点
梁启超文章感情十分充沛,本文第三段尤为强烈。故而,本文宜将理解词句语境含义及感情热烈的第三段为学习重点;结尾的韵文,由于有一定的文字障碍及其比喻象征的抒情手法,故应将此作为学习的难点。
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课文导入
1. 歌曲导入,点出少年是祖国的希望。……
2. 介绍梁启超和“戊戌变法”
有个人在100年前,20世纪钟声敲响之际,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他就是梁启超。(出示板书)
www.kmf8.com
提到梁启超,人们自然而然就会想到“百日维新,戊戌变法”。(板书)
1895年,中日甲午战败,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也刺激爱国知识分子干预国事,要求维新变法,拯救国家。梁启超与其师康有为是变法运动的领导人物,时人称“康梁”,建议支持光绪皇帝实行新政。由于维新派的政治制度的改革触犯了封建官僚的利益,而且威胁到慈禧太后的权威,因此,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将光绪皇帝囚禁于中南海的瀛台,大肆搜捕和屠杀维新派。谭嗣同等6人被杀于北京菜市口,史称“戊戌六君子”。康有为逃往香港,梁启超也由天津东渡逃亡日本。
梁启超,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取的是庄子内热饮冰之意,只是数十年的"饮冰",也未能凉了他的热血。康梁等爱国知识分子怎么会产生变法思想呢?105年后的今天,我们来拜读他写的一篇《少年中国说》,字里行间,我们或许会明白他的满腔热血,明白他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爱国情怀,明白他为何把国家的命运系于少年一身的强烈情感。(板书)
板书整理
《少年中国说》(一种文体) 文体:议论文
戊戌变法 康有为 梁启超(饮冰室主人)
二. 课文简析
1. 说:是一种文体。可以叙事,可以议论,可以说明,……
2. 若把“少年中国”换成“中国少年”可以吗?
不能。偏正关系。修饰的中心语不同。分别意为“年轻的中国”和“中国的少年人”。
(一)师范读。正音辨义。板书出示,要求笔记。
1. 恶WU:不。表反对。
2. 瘠牛:1。(身体)瘦弱。同义字——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