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小学家长专区艺术特长音乐特长生的培养有哪些方法?» 正文

音乐特长生的培养有哪些方法?

[10-20 00:31:10]   来源:http://www.kmf8.com  艺术特长   阅读:8531
概要: 一,音乐教育应当把欣赏、表演和创作活动视为整体,加德纳强调音乐理解要在音乐创作和表演的基础上进行,只有全面参与各种音乐活动,才能达到对音乐本质的深入了解,使音乐真正成为自己表达和倾听内心感受的媒介,而不是单单只掌握某一乐器方面的技术专长。另一方面,融入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音乐活动,具有鲜活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使学生有更多接触和理解音乐的机会。例如,学习历史有助于我们理解一些作曲家创作背景,体会音乐中的情感。因此本文将在如何提高音乐特长生的内部音乐素质与加强音乐素质与其他素质的联系上讨论现今音乐特长生培养的几个问题。2.1 加强情感的培养在实习与进行社会调查后,我们发现许多的器乐、钢琴特长生的演奏往往缺少音乐性。从谱面上讲,音高、节奏、力度、速度都掌握得很好,表情符号也还到位,可就是少了一份音乐的感觉。问演奏者要表达什么情绪或内容,他们多半是摇头说不知道,再问他们是如何把握一首音乐作品的情绪或情感内容的,回答往往是“凭直觉”。这样的回答的确很直率,但另一方面也让我们陷入了沉思。柏拉图曾说:“音乐教育除了非常注重道德和社会目的之外,必须
音乐特长生的培养有哪些方法?,标签:艺术特长,http://www.kmf8.com

一,音乐教育应当把欣赏、表演和创作活动视为整体,加德纳强调音乐理解要在音乐创作和表演的基础上进行,只有全面参与各种音乐活动,才能达到对音乐本质的深入了解,使音乐真正成为自己表达和倾听内心感受的媒介,而不是单单只掌握某一乐器方面的技术专长。另一方面,融入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音乐活动,具有鲜活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使学生有更多接触和理解音乐的机会。例如,学习历史有助于我们理解一些作曲家创作背景,体会音乐中的情感。因此本文将在如何提高音乐特长生的内部音乐素质与加强音乐素质与其他素质的联系上讨论现今音乐特长生培养的几个问题。

2.1 加强情感的培养

在实习与进行社会调查后,我们发现许多的器乐、钢琴特长生的演奏往往缺少音乐性。从谱面上讲,音高、节奏、力度、速度都掌握得很好,表情符号也还到位,可就是少了一份音乐的感觉。问演奏者要表达什么情绪或内容,他们多半是摇头说不知道,再问他们是如何把握一首音乐作品的情绪或情感内容的,回答往往是“凭直觉”。这样的回答的确很直率,但另一方面也让我们陷入了沉思。

柏拉图曾说:“音乐教育除了非常注重道德和社会目的之外,必须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目的来研究,把人教育成美和善的。”音乐特长生势必要突出其音乐才能,发展其音乐思维。而最重要的是要注重对音乐精神世界的理解和感悟。我国著名小提琴家薛伟认为,意境和情感比外在的声音的质感和高超的技术,要来得更重要。因此,音乐特长生不仅要从音乐的各个基本要素如速度、力度、音色、曲式、和声等变化来把握音乐实质,更重要的是把握好音乐内涵,体验音乐情感。

音乐是善于表现情感的艺术,倘若只是把音高表现出来,那么那种表演是缺乏艺术感染力的。相当数量的学生在学习练习曲时,并不知道挖掘音乐中固有的情感因子,富有表情的练习,致使他们对练习曲感到枯燥无味,越练越达不到练习的效果。在我国音乐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门课程,始于孔子。他最早注意到音乐艺术的感情特征,他认为音乐可以触动人的心灵,对人的感情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孔子认为音乐是由于外界事物触发热闹的情感活动而产生的:“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是故先王慎所以感之音”,人的情感活动创造了音乐,音乐又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因此,“乐也者,情之不可变者也”,情感性是音乐的本质特征的表现。人们往往接受了“音乐是一切艺术中最接近抒情的”观点,却在培养我们的音乐特长生时经常忽视了情感的培养。要解决这一突出问题,我们必然要先弄清楚音乐是怎样表现情感的问题,然后才是怎样培养他们进行情感体验的问题。

2.1.1 音乐怎样表现情感

www.kmf8.com

感情是指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活动,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一种反映。音乐美学史上一直存在着自律论与情感论的争论,现在大多数人都接受音乐表现情感这一学说。早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德国,就流行着一种称之为“激情说”的音乐观,在这种音乐观的指引下,出现了一种将旋律进行的各种不同走向和特征同各种不同的情感状态相对应的 理论,制作出一种类似一览表性质的东西,标示出何种旋律类型同何种情感状态相对应。[1]其后在心理学上关于情感和情绪的研究中又有了“表情动作”这一学说。心理学上把与情绪状况相联系的身体各部分的动作变化称为表情动作。它具体地分为三种,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英国美学家德里克.库克是这一学说的支持者。他认为音乐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语言,而且同任何好的语言一样,这种语言中所用的词汇的意义是可以规定的。库克在通过对各种音程和音型的引用进行了长期的分析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下面是其中的几种:

小二度:……无力的痛苦,接结尾

小三度:……淡泊的接受,悲剧。

大三度:……愉快

增四度:……穷凶极恶

大七度:…..强烈的期待、向往,接结尾。

上行的1——(2)——3——(4)——5 (大调):……一种奔放、积极、自信的高兴情绪。

上行的1——(2)——3——(4)——5(小调):……一种外向的痛苦感觉——一种悲伤的坚持,一种抱怨,一种对不幸的抗议。

下行的5——(4)——3——(2)——1(小调):……一种内向的痛苦情绪,接结尾:接受或陷入悲痛:沮丧、压抑:消极地忍受痛苦:面对死亡的心理.[2]

尽管库克的翻译工作太过机械性,但人们聆听音乐时,却又似乎又类似的体验。为什么人们认为音乐可以表达人类情感呢?20世纪文艺学领域符号美学的重要代表人物美国学者苏珊?郎格继承了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上,提出了“艺术是情感符号的创作”的观点。她认为音乐运动之所以能够表现情感活动,是由于二者之间存在着“运动”这个共同因素,艺术形式与我们的感觉理解和情感生活所具有的动态形式是同构的形式,简而言之,就是“异质同构”理论。在《情感与形式》中,朗格论述了音乐与它所表现的感情之间的关系,她说:“我们叫做‘音乐’的音调结构,与人类的情感形式-——增强与减弱,流动与休止,冲突与解决,以及加速、抑制、极度兴奋、平缓和微妙的激发、梦的消失等等形式——在逻辑上有着惊人的一致。这种一致恐怕不是单纯的喜悦与悲哀,而是与二者或其中的一者在深刻程度上、在生命感受到的一切事物的强度,简洁和永恒流动中的一致。这是一种感受的样式或是逻辑形式。音乐的样式正式同纯粹的、精确的声音和寂静组成的相同形式。音乐是情感生活的音调摹写。”[3]例如同音反复,如果与动力性较强的,多变的节奏以及稍快的速度结合,可以造成紧张,强烈,推进的效果,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前奏中的三连音,还有贝多芬著名的“命运”动机;如果与中等长度的、不快的节奏结合,则给人以平稳、单纯感。如果处于低音区的同音进行与缓慢的节奏结合,还可以表现悲哀、失望的心情。[4]

[1] [2]  下一页


Tag:艺术特长艺术特长小学家长专区 - 艺术特长
上一篇:关于培养普高音乐特长生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