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中考复习中考语文中考语文复习指导中考语文知识点总复习归纳及训练» 正文

中考语文知识点总复习归纳及训练

[10-20 00:37:18]   来源:http://www.kmf8.com  中考语文复习指导   阅读:8251
概要: 6、《使至塞上》 王维A、诗中写塞外奇特美丽风光的千古名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B、写出《红楼梦》中香菱所评论的《使至塞上》的两句描写塞上风光的是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7、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A、诗中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8、《春望》杜甫A、言明春望所见的诗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B、以乐写悲的千古奇句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运用对比的手法,表达诗人忧国思家的诗句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D、本诗的前四句写景,所写内容均统在一个“恨 ”字中; 后四句抒怀,一个“搔 ”的动作(细节)将一位白发稀疏、孤立于长安城头的老诗人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E、平时能引起人们美感的事物,却触发了深受安史之乱之苦的杜甫的与众不同的审美感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9、《登飞来峰》 王安石A、写出登飞来峰中与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曾楼”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诗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B、《登飞来峰》一诗中,蕴含站得高,看得远
中考语文知识点总复习归纳及训练,标签:中考语文复习资料,http://www.kmf8.com

6、《使至塞上》 王维

A、诗中写塞外奇特美丽风光的千古名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写出《红楼梦》中香菱所评论的《使至塞上》的两句描写塞上风光的是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7、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A、诗中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8、《春望》杜甫

A、言明春望所见的诗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以乐写悲的千古奇句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运用对比的手法,表达诗人忧国思家的诗句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D、本诗的前四句写景,所写内容均统在一个“恨 ”字中; 后四句抒怀,一个“搔 ”的动作(细节)将一位白发稀疏、孤立于长安城头的老诗人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E、平时能引起人们美感的事物,却触发了深受安史之乱之苦的杜甫的与众不同的审美感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9、《登飞来峰》 王安石

A、写出登飞来峰中与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曾楼”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诗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B、《登飞来峰》一诗中,蕴含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的诗句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10、 《论诗》清朝赵翼

A、常用来赞美人才的出现,人才辈出,也用来表示一代新人过去,又有一代新人出现,长江后浪推前浪的诗句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B、这首诗中“李杜”指的是唐朝的李白和杜甫,“风”原来指《诗经》里的“国风” ,“骚”是指屈原的《离骚》。

11、《渡荆门送别》李白

A、写出辽阔、雄壮景象的诗句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B、采用生动、形象的比喻的诗句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C、对故乡的依恋之情的诗句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www.kmf8.com

12、《秋词》刘禹锡

赞美秋景胜春光的诗句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13、《赤壁》杜牧

A、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的诗句(议论)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4、《过零丁洋》文天祥

A、概括写出诗人被捕前的全部经历的诗句是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B、写出国家和个人的境遇的诗句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C、概括写出两次抗元,遭受失败后的心情的诗句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D、表现诗人誓死报国,表现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的名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5、《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苏轼

抒发感慨,表现作者虽处困境,仍力求振作精神的句子是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第四册

1、简介《墨子》、《战国策》、《史记》。

⑴《墨子》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叙墨子言行的辑录。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

⑵《战国策》西汉末刘向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编辑整理的。共33篇。

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是我国汉代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 。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读《核舟记》回答问题

A、描写佛印神情的句子是袒胸露乳,矫首昂视。

B、核舟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C、表现王叔远精湛技艺的语句是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D、介绍苏黄二人友好关系和相切磋、谈论的神情的句子是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3、读《史记•陈涉世家》回答问题。

①司马迁(汉朝)《史记•陈涉世家》中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导火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②起义的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

③《陈涉世家》中,陈胜、吴广起义的策略是今诚以吾觽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用这种策略的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④陈胜为起义做的舆论准备(宣传工作)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取得的效果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⑤陈胜在分析当时的形势和起义的前途时得出"宜多应者"的结论,他的根据主要有两条,具体是(1)天下苦秦久矣  (2)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⑥用《陈涉世家》中的词语组成两个4字短语概括陈胜、吴广利用鬼神来威众的两件事:(1)鱼腹罾书 (2)篝火狐鸣

⑦文中写陈涉发动起义"召令徒属"时,直接向封建统治者挑战,以激励众人的一句话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⑧陈胜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袖,在他身上具有超出当时一般农民的进步思想,请把文中表达这一思想的原句写出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也是展现千古壮士之胸襟的语句 。

⑨《陈涉世家》中,陈胜对秦朝统治者对农民的压迫认识得非常深刻,在文段中他是这样谈这个问题的?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⑩ 最能表现陈胜、吴广决心造反(起义)这一行为的句子是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1)陈胜、吴广起义队伍迅速壮大,起义队伍发展的情况如何?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12)陈胜、吴广起义在全国的影响如何?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13)《陈涉世家》中陈胜在动员起义时,最具有鼓舞性,气魄雄伟、扣人心弦,能表现他的卓越的宣传能力的一句话是: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中考语文复习指导中考语文复习资料中考复习 - 中考语文 - 中考语文复习指导
上一篇:有关中考语文复习:阅读的知识点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