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中考复习中考数学中考数学模拟题九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题及答案解析» 正文

九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题及答案解析

[10-20 00:37:18]   来源:http://www.kmf8.com  中考数学模拟题   阅读:8783
概要: ∵∠A=∠C,∴∠AOB=∠COD,∴AB=CD.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和等弧对等弦,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23.(10分)(2006•上海)已知:如图,在△ABC中,AD是边BC上的高,E为边AC的中点,BC=14,AD=12,sinB= .求:(1)线段DC的长;(2)tan∠EDC的值.考点: 解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专题: 计算题.分析: (1)在Rt△ABD中,根据已知条件求出边AB的长,再由BC的长,可以求出CD的长;(2)根据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求出∠C=∠EDC,从而求出∠C的正切值即求出了tan∠EDC的值.解答: 解:(1)∵AD是BC边上的高,△ABD和△ACD是Rt△,在Rt△ABD中,∵sinB= ,AD=12,∴ ,∴AB=15,∴BD= ,又∵BC=14,∴CD=5;(2)在Rt△ACD中,∵E为斜边AC的中点,&the
九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题及答案解析,标签:中考数学模拟题大全,http://www.kmf8.com
∵∠A=∠C,

∴∠AOB=∠COD,

∴AB=CD.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和等弧对等弦,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23.(10分)(2006•上海)已知:如图,在△ABC中,AD是边BC上的高,E为边AC的中点,BC=14,AD=12,sinB= .

求:(1)线段DC的长;

(2)tan∠EDC的值.

考点: 解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1)在Rt△ABD中,根据已知条件求出边AB的长,再由BC的长,可以求出CD的长;

(2)根据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求出∠C=∠EDC,从而求出∠C的正切值即求出了tan∠EDC的值.

解答: 解:(1)∵AD是BC边上的高,△ABD和△ACD是Rt△,

在Rt△ABD中,

∵sinB= ,AD=12,

∴ ,

∴AB=15,

∴BD= ,

又∵BC=14,

∴CD=5;

(2)在Rt△ACD中,

∵E为斜边AC的中点,

∴ED=EC= AC,

∴∠C=∠EDC,

∴tan∠EDC=tanC= .

点评: 此题要灵活应用三角函数公式和解直角三角形的公式,同时还要掌握“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等知识点.

24.(10分)国家为了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抑制房价的过快上涨,规定购买新房满5年后才可上市转卖,对二手房买卖征收差价的x%的附加税.某城市在不征收附加税时,每年可成交10万套二手房;征收附加税后,每年减少0.1x万套二手房交易.现已知每套二手房买卖的平均差价为10万元.如果要使每年征收的附加税金为16亿元,并且要使二手房市场保持一定的活力,每年二手房交易量不低于6万套.问:二手房交易附加税的税率应确定为多少?

考点: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分析: 国家征收的附加税金总额=二手房的销售额(即单价×销售量)×征收的税率.以此可得出方程,然后根据“不低于6万套”舍去不合题意的解.

解答: 解:设税率应确定为x%,

根据题意得10(10﹣0.1x)•x%=16,

x2﹣100x+1600=0,

解得x1=80,x2=20,

当x2=80时,10﹣0.1×80=2<6,不符合题意,舍去,

x1=20时,100﹣0.1×20=8>6,

答:税率应确定为20%.

点评: 此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此题不仅是一道实际问题,而且结合了现在房价问题,是一个比较典型的题目.

25.(10分)(2011•宁波)如图,在▱ABCD中,E、F分别为边AB、CD的中点,BD是对角线,过点A作AG∥DB交CB的延长线于点G.

(1)求证:DE∥BF;

(2)若∠G=90°,求证:四边形DEBF是菱形.

考点: 菱形的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专题: 证明题;压轴题.

分析: (1)根据已知条件证明BE=DF,BE∥DF,从而得出四边形DFBE是平行四边形,即可证明DE∥BF,

(2)先证明DE=BE,再根据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 证明:(1)∵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CD,AB=CD.

∵点E、F分别是AB、CD的中点,

∴BE= AB,DF= CD.

∴BE=DF,BE∥DF,

∴四边形DFBE是平行四边形,

∴DE∥BF;

(2)∵∠G=90°,AG∥BD,AD∥BG,

∴四边形AGBD是矩形,

∴∠ADB=90°,

在Rt△ADB中

∵E为AB的中点,

∴DE=BE,

∵四边形DFBE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DEBF是菱形.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菱形的判定,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中线等于斜边一半,比较综合,难度适中.

26.(10分)如图,已知斜坡AB长60米,坡角(即∠BAC)为30°,BC⊥AC,现计划在斜坡中点D处挖去部分坡体(用阴影表示)修建一个平行于水平线CA的平台DE和一条新的斜坡BE.(下面两小题的结果都精确到0.1米,参考数据: ≈1.732)

(1)若修建的斜坡BE的坡度为1:0.8,则平台DE的长为 14.0 米;

(2)斜坡前的池塘内有一座建筑物GH,小明在平台E处测得建筑物顶部H的仰角(即∠HEM)为30°,测得建筑物顶部H在池塘中倒影H′的俯角为45°(即∠H′EM),测得点B、C、A、G、H、H′在同一个平面内,点C、A、G在同一条直线上,且HG⊥CG,求建筑物GH的高和AG的长.

考点: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坡度坡角问题;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

分析: (1)由三角函数的定义,即可求得DF与BF的长,又由坡度的定义,即可求得EF的长,继而求得平台DE的长;

(2)首先设GH=x米,由三角函数的定义,即可求得GH的长,继而求得答案.

解答: 解:(1)∵FM∥CG,

∴∠BDF=∠BAC=30°,

∵斜坡AB长60米,D是AB的中点,

∴BD=30米,

∴DF=BD•cos∠BDF=30× =15 ≈25.98(米),BF=BD•sin∠BDF=30× =15(米),

∵斜坡BE的坡度为1:0.8,

∴ = ,

解得:EF=12(米),

∴DE=DF﹣EF=25.98﹣12≈14.0(米);

故答案为:14.0;

(2)设GH=x米,

则MH=GH﹣GM=x﹣15(米),GH′=GH=x米,MH′=GH′+GM=x+15(米),

在Rt△EMH中,tan30°= = ,

在Rt△EMH′中,tan45°= =1,

∴ = ,

即 = ,

解得:x=56.0,

即GH=56.0米,

∵∠BEF=∠DEH′=45°,

∴EF=BF=15(米),

∴EM=MH′=x+15=71.0(米),

∴FM=EF+EM=15+71.0=86.0(米),

∴CG=FM=86.0米,

∵AC=AB•cos30°=60× =30 ≈52.0(米),

∴AG=CG﹣AC=86.0﹣52.0=34.0(米).

答:建筑物GH的高为56.0米,AG的长约为34.0米.

点评: 此题考查了坡度坡角问题以及俯角仰角的定义.此题难度较大,注意根据题意构造直角三角形,并解直角三角形;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与方程思想的应用.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中考数学模拟题中考数学模拟题大全中考复习 - 中考数学 - 中考数学模拟题
上一篇:浙江省长兴县2016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期中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