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中考复习中考历史中考历史复习指导初三历史中考全套复习资料» 正文

初三历史中考全套复习资料

[10-20 00:35:55]   来源:http://www.kmf8.com  中考历史复习指导   阅读:8777
概要: 11、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的会议是 (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瓦窑堡会议 D.中共“七大”12、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最重要的原因是 ( )A.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 B.日本帝国主义的投降C.苏联红军进攻东北日军 D.美国向日本国土投掷两枚原子弹13、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是 ( )A.鸦片战争的爆发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抗日战争的胜利14、下列关于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轮船只是在沿海沿江的口岸城市出现②电影和报纸已经很普及,在城市和乡村都能看到③铁路的数量很稀少④照相只是极少数人家的奢侈享受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15、(08年江西中考)“它是1898年中国最轰动的出版物,它介绍了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提出了‘
初三历史中考全套复习资料,标签:中考历史复习资料,http://www.kmf8.com

11、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的会议是   (    )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瓦窑堡会议   D.中共“七大”

12、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最重要的原因是   (    )

A.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       B.日本帝国主义的投降

C.苏联红军进攻东北日军     D.美国向日本国土投掷两枚原子弹

13、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是   (    )

A.鸦片战争的爆发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抗日战争的胜利

14、下列关于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

①轮船只是在沿海沿江的口岸城市出现

②电影和报纸已经很普及,在城市和乡村都能看到

③铁路的数量很稀少

④照相只是极少数人家的奢侈享受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08年江西中考)“它是1898年中国最轰动的出版物,它介绍了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这部著作是   (    )

A.魏源的《海国图志》               B.严复的译著《天演论》

C.陈独秀的《敬告青年》            D.鲁迅的《狂人日记》

16、毛泽东亲赴重庆谈判的主要目的是   (    )

A.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的阴谋

B.争取国共合作,建立联合政府

C.争取政治民主,军队合法存在

D.争取民主党派,表明和平诚意

17、揭开人民解放军全面战略进攻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    )

A.西北解放军收复延安              B.华北解放军收复石家庄

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华北解放军出击鲁西南

18、以下毛泽东同志的诗篇句子中,反映人民解放军打过长江去,实施渡江战役的历史事件的是   (    )

A .黄洋界上炮声隆,我自岿然不动

B.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C.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D.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中国现代史

考点导航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这一时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新民主主义在全国范围胜利的重要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战争和土地改革运动等,巩固了新中国人民民主政权。

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从1953年开始,我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逐步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到1956年,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了中国社会在20世纪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初步奠定了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文化基础同时也出现过“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急躁冒进的错误,甚至出现了“文化大革命”那样全局性的、长时间的严重错误。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逐步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成为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外交成就

建国后,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少数民族地区得到迅速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使少数民族地区出现了新气象。“一国两制”的构想,解决了港澳问题,海峡两岸展开频繁交流。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外交工作取得巨大成就。

五、科技、教育、文化与社会生活

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党和政府重视科技发展,广大科技人员努力拼搏,取得了“两弹一星”、杂交水稻等成果。教育从弱到强,科教兴国战略得到落实。文艺、体育也取得很大成就。人们的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

考纲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0月1日开国大典宣告了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西藏和平解放

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至此,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抗美援朝  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

土地改革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了地主阶级封建剥削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第一个五年计划

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4年颁布。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根本大法,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它从根本上区别于中国过去反动阶级制定的宪法和资产阶级革命派制定的宪法,真正反映了人民的意义,代表了各族人民的利益,是我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纲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下一页


Tag:中考历史复习指导中考历史复习资料中考复习 - 中考历史 - 中考历史复习指导
上一篇:中考历史知识点复习第一单元到第五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