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中考复习中考历史中考历史复习指导初三历史中考全套复习资料» 正文

初三历史中考全套复习资料

[10-20 00:35:55]   来源:http://www.kmf8.com  中考历史复习指导   阅读:8777
概要: 渡江战役 三大战役后,人民解放军乘势挥师南下,展开渡江战役。解放军以不可阻挡之势突破长江防线,1949年4月22日解放南京,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结束。近代的民族工业 实业家张謇,是清末科举状元,他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鼓舞了民族资产阶级。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近代社会生活① 照相术1905年,中国人自己拍摄了第一部影片《定军山》。② 火车、轮船等近代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19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架设有线电。③ ③9世纪70年代,《申报》在上海创刊,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1897年,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创办,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之一。④1912年3月,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剪辨令,临时政府还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前清官场的称呼,民间普通称呼为“先生”或“君”。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①1905
初三历史中考全套复习资料,标签:中考历史复习资料,http://www.kmf8.com

渡江战役    三大战役后,人民解放军乘势挥师南下,展开渡江战役。解放军以不可阻挡之势突破长江防线,1949年4月22日解放南京,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结束。

近代的民族工业  实业家张謇,是清末科举状元,他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鼓舞了民族资产阶级。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

近代社会生活

①  照相术1905年,中国人自己拍摄了第一部影片《定军山》。

②  火车、轮船等近代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19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架设有线电。

③  ③9世纪70年代,《申报》在上海创刊,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1897年,

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创办,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之一。

④1912年3月,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剪辨令,临时政府还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前清官场的称呼,民间普通称呼为“先生”或“君”。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①1905年废除科举考试。

②魏源编成《海国图志》一书,其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③严复是启蒙思想家,翻译了《天演论》书中的观点启发了当时的知识界去探索西方先进的社会,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

④鲁迅发表的《狂人日记》是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

⑤聂耳,九一八事变后创作《义勇军进行曲》,成为抗日救亡的进军号角。

⑥“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在抗日战争中迅速传遍全国。

⑦徐悲鸿的著作《愚公移山》表示了中国人民抗战的决心,他还擅长画马。

重难点精析

1.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分析:五四爱国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指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是中国近代史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主要依据是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表明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分析:中共一大的通过了党纲。党纲规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玫政,实现共产主义;确定了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从此有了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所以说: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3.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分析: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反抗外国侵略取得的第一次伟大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中华民族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典例导航

例1   小林在翻阅历史书籍时,看到这样一幅图片:一群游行的人手举的旗帜和横幅上写着“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标语。你认为这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公车上书       B.五四运动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

解析:此题是对识记能力的考查,通过这几个口号可以得出是“五四运动”;另外,根据口号的内容也可以分析出结论:“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可以看出事件和废除日本的不平等条约,收回德国在山东的特权有关系;“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体现了运动的反帝反封建性质,所以应该是“五四运动”。答案:B

例2   五四运动之所以取得初步胜利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新文化运动的促进作用                 B.青年学生的先锋作用

C.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D.十月革命的影响

解析:五四运动是反帝反对封建的运动,它取得初步胜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然而取得胜利的决定因素是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登上历史舞台的工人阶级在运动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这要求充分认识五四运动的性质和作用,才能理解为何胜利的原因。故选C。

例3   西安事变的爆发说明当时的主要矛盾是(     )

A.地方和中央的矛盾              B.中华民族和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

C.国民党内部的矛盾             D.国民党和共产党的矛盾

解析:本题考查对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分析比较能力。在不同时期矛盾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当时中国社会有两对矛盾,中华民族和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国民党和共产党的矛盾。随着日本侵略中国的加剧,前者成为社会主要矛盾,西安事变则反映了这一矛盾的变化。故选C。

例 4   下表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你认为出现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

项目

一战前

一战后

棉纺厂

22多家

64多家

缫丝厂

170多家

430多家

面粉厂

40多家

120多家

A.辛亥革命摧毁了封建制度

B.“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C.民族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D.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解析:本题看上去是一则选择题,实际上是一则材料分析题。考生须从材料中读取有效的信息:“一战”前后中国民族工业中棉纺厂、缫丝厂、面粉厂厂家数量的变化(大幅增加)。因此在思考时要联系“一战”给中国民族工业带来的影响。提供“一战”的材料,解决问题也从“一战”入手。本题选D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下一页


Tag:中考历史复习指导中考历史复习资料中考复习 - 中考历史 - 中考历史复习指导
上一篇:中考历史知识点复习第一单元到第五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