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语:阅读是精彩人生的开始,它在语文教学中、在人的一生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们的阅读教学应让学生掌握阅读技能,养成阅读习惯,乐于阅读。这不仅是学生之福,语文教学之福,更是中华民族之福。审视孩子们的阅读,我们发现还存在太多的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世界阅读日”到来之时,我们特意编发这组文章,以期让孩子们在阅读的溪流时里快意地成长。
童书如何进入教学现场这个议题的提出,所触及的不只是学生一个学期要读几本课外书、图书馆如何推广阅读活动等表象问题而已,它所探究的应是更深层的教师教学习性和大环境中对学习、对知识的种种迷思,以及改善之道。
一、三种迷思
1、对教材的迷思——教材由教学的媒介异化为教学的主体。
2、对学习的迷思——单一模式与单一智能的优先性,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放心。
3、对知识的迷思——知识的结构化、系统化,窒息了知识的随机性与活用性。
由以上这些迷思观念外显为行为表现,就产生了以下这些学校教育及课堂教学上的迷思行为:
其一,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明显分割
课内阅读指的是教科书的阅读学习,学生学习以此为主,评量测验以此为准。课外阅读则是教科书读完后行有余力才进行的补充阅读,而教师整日为赶进度而苦,何来时间进行扩充阅读?因此,学生在学校的学习,鲜少扩充至教科书以外的材料。
其二,单一文本和多元文本的相互排斥
将教科书的内容当成学生学习的全部,一方面教科书的呈现多采用正面表述的方式,易形成单一的价值观;另一方面教科书的编撰过度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学习策略与方法的提示,造成学生学习时缺乏多元的参照与主动的探究,加以教师教学时又过度重视测验答案的一致,原本应是丰富多元的文本终沦为单一的典范。
其三,知识复制和知识建构的效能对立
评量学习效果的重点放在对教师教学内容的复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重视的是短期的复制效能;对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耗时与不确定性缺乏耐性,因而导致学生欠缺操弄知识的经验与机会,在过度强调陈述性知识、忽视程序性知识的教学景况下,学生成为“背多分”或“讲光抄”。
以上三项迷思观念与行为:强调课内阅读、习惯单一文本和重视知识复制所养成的教师教学心智习性,自然不利童书进入教学现场。
二、迷思观念的澄清
如果企盼童书能够进入教学现场,活化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那有关以上的种种迷思,必须做适度的澄清,调整教师与家长的某些心智习性。
1、教材的功能与选择的澄清。
教材是学习的媒介,而非学习的典范。
2、学习的动机与意义的澄清。
学习是发现意义(强调自主性与多样性),而非被动地接受。
3、知识的结构与应用的澄清。
知识是有机的、演化的,应满足生活的需要,而非单纯的满足智性的需求。
以上三种观念与行为是:教材是教学的媒介,无所谓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重视有意义的学习,接受多元文本;强调知识的建构,注重活用的知识。它们所养成的教师教学心智习性,自然有利于童书进入教学现场。此种习性将具体表现为:
其一,与教学的结合——学习阅读与阅读学习的合一
通过对童书的大量阅读,一方面发展学生各种阅读技能,一方面帮助学生获得新知。
其二,与环境的结合——阅读环境与环境阅读的融合
通过阅读氛围的营造,一方面培养学生乐于阅读的阅读习性,一方面也拓展学生阅读的视野,使学生善于获取信息。
其三,与评量的结合——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的并重
评量的重点在学生能否主动地阅读、多样地阅读。一方面重视学生透过阅读建构出实用的知识。一方面关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展出不同的阅读的策略。
三、童书如何进入教学观场
有关童书进入教学现场的实务运作,可从阅读环境的营造以及实际阅读活动的规划两方面着手。
(一)阅读环境的营造
阅读环境与氛围的营造,对提升阅读的兴趣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是故,如何善用班级教室有限的空间,规划出舒适而又方便的阅读环境,是在考验教师空间规划的能力与根本的教学理念。
阅读环境的营造可分为两个方向来思考:空间的规划与书籍的陈设。关于空间的规划,班级教室可以区隔出若干不同功能的角落,透过适当的动线安排与美化(如插一盆花、铺上桌巾),将使原本呆板的教室呈现为具有多功能而又舒适的阅读环境。其次是有关书籍的陈设,书籍陈设应以方便学生取用为原则,并可依不同的目的、功能将书籍作适当的分类,吸引读者选取阅读。
依此原则,有关阅读环境的营造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思考。
1、班级图书馆的经营。
书籍的来源是教师自己长期的收集、学生每月提供班级共享的书、图书馆借用的书等。
2、出版书讯及计算机网络的建置。
推荐学生的优秀读物或新书信息。
3、主题区的设置。
除一般书的陈设外,又可依作家、画家或配合教学主题、概念设置主题区,陈列图书、录音带,或做新书介绍。
4、读者剧场的设立。
为提供阅读者有发表、对话的机会可不定时地设立读者剧场。让读者以各种方式呈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
5、学生作品展示区。
树立教室是学生表演舞台的观念,充分利用教室空间,提供给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或创作成果的舞台。(不必要整齐划一,避免家徒四壁的空旷)
(二)阅读活动的安排
阅读的目的大抵可分为三类:知识性阅读、实用性阅读和消遣性阅读。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的方式与要求也不同。童书的范围广泛,能满足知识性、实用性或消遣性阅读的需求。
课堂的阅读活动不应只是为获取知识而阅读,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学会阅读的技能,成为一位真正的阅读者。因此阅读教学活动可从文学性、生活性与跨学科性三方面来思考。
1、休闲或文学趣味的阅读。
2、文学要素或特征的阅读讨论。
3、文学创作与再创作。
4、作者、绘者、专题或专书的阅读讨论。
5、文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结或支持。
[1] [2] 下一页
Tag:小学语文阅读,语文阅读及答案,小学语文学习网,小学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阅读
- 童书如何进入教学现场
- › 童书如何进入教学现场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童书如何进入教学现场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童书如何进入教学现场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童书如何进入教学现场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童书如何进入教学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