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初中学习网初一学习辅导初一语文辅导资料初一语文教案《淮上与友人别》教案» 正文

《淮上与友人别》教案

[10-20 00:29:37]   来源:http://www.kmf8.com  初一语文教案   阅读:8741
概要: 目标:1.让学生了解应该从哪些方面来鉴赏诗歌。(意象、意境、语言)一、解题淮上:即扬州。“淮上与友人别”点出了地点、人物,告诉我们是一首离别诗。(为什么不说是送别诗?)(明确:“君向潇湘我向秦”,分别+送别)。这首诗是诗人在扬州(即题中所称“淮上”)和友人分手时所作。和通常的送行不同,这是一次各赴前程的握别:友人渡江南往潇湘(今湖南一带),自己则北向长安。二、作者简介郑谷(约848—约909),字守愚,袁州宜春(今属江西宜春)人。光启三年进士。曾任右拾遗,都官郎中等职,世称郑都官,又因《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风格清新通俗。有《云台编》三卷。晚唐绝句自杜牧、李商隐以后,单纯议论之风渐炽,抒情性、形象性和音乐性都大为减弱。而郑谷的七绝则仍然保持了长于抒情、富于风韵的特点。三、诗中写了哪些景物?“扬子江、杨柳、杨花、渡江人、风笛、离亭”扬子江:指今江苏仪征、扬州的一段长江。杨花:柳絮风笛:风中传来的笛声离亭:驿亭。古人往往在驿亭送别,所以又称
《淮上与友人别》教案,标签:初一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kmf8.com

目标:1.让学生了解应该从哪些方面来鉴赏诗歌。(意象、意境、语言)

一、解题

淮上:即扬州。

“淮上与友人别”点出了地点、人物,告诉我们是一首离别诗。

(为什么不说是送别诗?)

(明确:“君向潇湘我向秦”,分别+送别)。这首诗是诗人在扬州(即题中所称“淮上”)和友人分手时所作。和通常的送行不同,这是一次各赴前程的握别:友人渡江南往潇湘(今湖南一带),自己则北向长安。

二、作者简介

郑谷(约848—约909),字守愚,袁州宜春(今属江西宜春)人。光启三年进士。曾任右拾遗,都官郎中等职,世称郑都官,又因《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

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风格清新通俗。有《云台编》三卷。晚唐绝句自杜牧、李商隐以后,单纯议论之风渐炽,抒情性、形象性和音乐性都大为减弱。而郑谷的七绝则仍然保持了长于抒情、富于风韵的特点。

三、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扬子江、杨柳、杨花、渡江人、风笛、离亭”

扬子江:指今江苏仪征、扬州的一段长江。杨花:柳絮风笛:风中传来的笛声

离亭:驿亭。古人往往在驿亭送别,所以又称“离亭”。

杨柳:“柳”与“留”谐音,表示挽留之意

古时柳树又称小杨或杨柳。离别赠“柳”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后来“柳”


Tag:初一语文教案初一语文教案大全初中学习网 - 初一学习辅导 - 初一语文辅导资料 - 初一语文教案
上一篇:《行道树》教案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