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分析
学习这三首中秋吟月诗,最终应达到熟练背诵,理解诗人在诗歌中借月所寄托的各种目标,而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了解诗人的生活经历,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月亮”所寄寓的各种内涵。因此,教学的起点,要从了解诗人和吟诗做画开始。
教学目标
○1能根据三首诗的意境吟诗、作画、改编诗词。
○2能结合自身经历,说出对诗词的独特感受。
○3能以“月亮文化”为主题,以小组协作的形式进行自由的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
理解每首诗中诗人借月所寄托的情怀,并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
课前学习
学生自由组合,成立协作小组,每组5人,设组长、联络员、记录员。各协作组选择本组同学最喜欢的一首吟月诗朗读、分析。
课时安排
三课时(第一节预习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朗读三首吟月诗词,理解诗词内容并体会诗词意境。
教学设计
www.kmf8.com
导入新课
(1)开场白:我们中国人大都有“月亮情结”,不管科学如何发达,也认定月亮上有美丽的嫦娥,有砍树不止的吴刚,有辛勤捣药的玉兔——有了这份想象,我们就可以举杯邀月,对酒当歌,寄托人生的理想、追求、忧思,甚至愁怨。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这三首吟月诗词来探究“月亮文化”。
(2)同学们,从刘绍棠的《本命年的回想》中,我们闻到了半个世纪前京城地区春节时浓浓的喜庆味儿,听到了热烈的鞭炮声;接着,我们又同沈从文先生一起,挤在茶峒的河边,观看激烈紧张的赛龙舟;跳到河里进行过军民同乐、笑声不绝的人鸭竞赛,过了个愉快热闹的端午节。今天,我们又要穿越时空,跟着三个不同时代的诗人去赏月,过一个独特的中秋节。
(3)“诵明月之词,歌窈窕之章”这是历代文人墨客的雅事,今天我们将通过吟咏三首中秋咏月时来学会如何赏析这些名句佳作。
(出示课题。)
(4)提到“中秋”你会联想到什么?
月饼、嫦娥、月亮、相思等
吟诗作画,整体感知
(1)不过,去赏月前,我想听听同学们咨询家长,查阅资料的收获。有关中秋节的知识和传说有哪些?有关月亮的知识和传说有哪些?
学生讲述汇总资料,教师归纳,明确:
1、中秋节是农历的八月十五日。这一夜的月亮是一年中最圆最亮的。这一天所有外出的人们都要赶回家团聚。中秋节的习俗有赏月、吃月饼、吃芋艿、点灯笼等。
2、月亮是地球的卫星,它围绕着地球旋转。一月的三十天中,月亮从月初的新月逐日丰满,直至十五最圆,此后又逐日削减,到月底又成一个弯月,如此反复,周而复始。传说中月亮中有一个广寒宫,宫中住着嫦娥,一只可爱的玉免与她作伴;还有一个被罚砍桂花树的吴刚。
(2)教师指导语:这三首吟月诗词各有它独特的魅力,相信大家在预习后,也有着自己不同的喜好。课前已经请同学以协作组为单位,选出本组中最喜欢的诗或词进行重点分析,在此基础上请大家针对它根据投影片上的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 ›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创新教学设计
- ›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学设计2
- ›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 ›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案6
- ›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案7
- ›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案9
- ›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案8
- › 《中秋咏月诗词》课堂实录1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