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
1、了解朗读诗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2、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3、品味重点词语的深层含义,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4、树立理想,并培养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朗诵课文。
2、品味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
3、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教学难点:
1、通过对重点语句的理解把握本文的思想感情
2、准确复述课文内容,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同学们,对于我们来说,童年刚刚过去并不陌生,你还能回忆起童年的一些趣事吗?(唤起童年的回忆)你还记得童年时你的那个最大的梦想吗?(同学们争先回答)的确,几乎每一个人的童年都有一些幻想和心愿,可能就是这些幻想和心愿吸引着我们,带我们走进另一个世界,哪怕为之付出代价,也不放弃。
那么,处在崇山峻岭中几乎与外面的世界隔绝的孩子们,他们所追求的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王家新的这首《在山的那边》,一起来探讨他们的理想,看看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发。(板书课题)
www.kmf8.com
二 朗读课文
1、检查预习,解决字词
同学们预习生字了吗?谁来朗读生字?要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纠正错误后齐读生字)
2、教师范读
山那边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到诗中去寻找答案吧!请同学们先听老师读一遍
3、学生自读(3分钟)
4、男、女学生各找一人,进行朗读比赛,然后让两个同学彼此指出对方优点和不足
(教师总结)
5、学生齐读
总之,欣赏诗歌一定要放声朗读,而朗读不仅要正确流利,关键还要有感情,只有投入了自己的感情去读,才能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形成共鸣,才能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人生启示。
三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第一部分)
全诗共分几部分?(两部分)
齐读第一节,并引导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1、“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痴想”是什么意思?(检查预习情况)表现了什么?
“痴想”原意是发呆地想,“痴”是神态描写,说“我”发呆,非常入神,表现“我”总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说明“我”从小就不愿困居于狭小的天地,渴望追求新的天地。
2、“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
①“终于”说明了什么?(爬山不容易)
②“我”经过努力最终爬上了那个自以为能看到海的山顶,那么“我”的愿望实现了吗?(没有)
③从哪些地方看出来?(哭着回来、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个零分)
④怎么理解“打了个零分”?(幻想全然落空)
-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8
- › 《在山的那边》《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 › 《在山的那边》教案23
- ›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10
- › 《在山的那边》教案24
- › 《在山的那边》教学案
- › 《在山的那一边》教案
- › 《在山的那边》教案26
- › 《在山的那边》教案25
- › 七年级寒假语文参考试题《在山的那边》诗歌语言鉴赏
- › 《在山的那边》教案19
- › 《在山的那边》教案18
- ›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8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8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8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8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