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初中学习网初一学习辅导初一语文辅导资料初一语文教案《端午日》课堂实录3» 正文

《端午日》课堂实录3

[10-20 00:29:14]   来源:http://www.kmf8.com  初一语文教案   阅读:8530
概要: 一、导入新课师:昨天要求同学们搜集有关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下面请同学们谈谈,我国传统节日有哪些?生1:有中秋节,端午节。生2:有春节,重阳节。生3:还有国庆节、儿童节。生4:国庆节、儿童节不是我国传统节日。师:对。那么你们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生5: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的。师(多媒体展示):对。我们齐读一下……生(齐读):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是夏季里一个重要的节日。一般传统的说法,认为端午节源自于纪念屈原的活动。师:有诗为证……生(齐读):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师:我们这里过端午节有哪些习俗,你们知道吗?生:插艾叶,插菖蒲,吃粽子。师:端午这天,各地的习俗不完全相同。(多媒体展示)有的地方挂荷包、拴五色丝线、写符、念咒。下面我们打开课文,来看看作家沈从文是如何记叙他的家乡的端午节的习俗的。(多媒体展示课题及沈从文的几张照片) www.kmf8.com 二、研习课文师:我们首先熟悉一下
《端午日》课堂实录3,标签:初一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kmf8.com

一、导入新课

师:昨天要求同学们搜集有关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下面请同学们谈谈,我国传统节日有哪些?

生1:有中秋节,端午节。

生2:有春节,重阳节。

生3:还有国庆节、儿童节。

生4:国庆节、儿童节不是我国传统节日。

师:对。那么你们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

生5: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的。

师(多媒体展示):对。我们齐读一下……

生(齐读):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是夏季里一个重要的节日。一般传统的说法,认为端午节源自于纪念屈原的活动。

师:有诗为证……

生(齐读):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师:我们这里过端午节有哪些习俗,你们知道吗?

生:插艾叶,插菖蒲,吃粽子。

师:端午这天,各地的习俗不完全相同。(多媒体展示)有的地方挂荷包、拴五色丝线、写符、念咒。下面我们打开课文,来看看作家沈从文是如何记叙他的家乡的端午节的习俗的。

(多媒体展示课题及沈从文的几张照片)

www.kmf8.com

二、研习课文

师:我们首先熟悉一下作者。同学们共同阅读102页的注释①。

(生齐读)

师:哪位同学来给大家朗读一下课文?知道我们的要求吗?

生(齐声):正确、流利、有感情。

生1朗读。

生2:我觉得他朗读的声音较洪亮,也很流利,朗读水平较高。

生3:他没有读错字,说明他课前查了字典,但他在朗读“赛龙舟”一节时,没有激情,没有把那种激动人心的场面读出来。

师:你觉得应该怎样读?

生3:我觉得要更激昂些,声音逐渐高起来。

师:好,你能给大家示范一下吗?

(生3读后众生鼓掌)

师:他的朗读确有水平,刚才的掌声说明了大家对他的肯定。

师:再迅速的回忆一下课文,说说本文给我们介绍了湘西地区端午日的哪些民俗风情?

生1:穿新衣,画王字,吃鱼肉,吃早中饭,赛龙舟,赶鸭子。

生2:他说的吃早中饭不是习俗,那里的人早早吃午饭,是为了去看赛龙舟。

师9:啊,吃早中饭是为了去看赛龙舟,除了这一点,湘西地区的端午日的民俗共有五种。在这几种民俗中,作者介绍时是否平均用墨?

生:有详有略,详写赛龙舟,略写赶鸭子,其他三种一笔带过。

师: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呢?

生1:大约赛龙舟给作者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生2:赛龙舟可能是当地过端午节最主要的节目,所以应该详写。

师:你们讲的很有道理,说明你们读书时有了自己的思想。作者这样安排材料,做到了详略得当,让读者充分了解了当地的民俗,这种写法值得同学们借鉴。

师:读书时要认真体会作者写得精彩的地方,经过揣摩、品味,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写作水平。下面我们用下列句式说一段话

(多媒体展示)“我发现______(句子或词语)写得很精彩,它写出了________。”

生1:我觉得描写桨手、带头的、鼓手、锣手赛船时的外貌和动作的句子写得好。

师:你把有关句子读一下。

生1(读):浆手每人持一只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只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


Tag:初一语文教案初一语文教案大全初中学习网 - 初一学习辅导 - 初一语文辅导资料 - 初一语文教案
上一篇:《春》教案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