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小学数学教学解题研究对一道数学名题巧解的思考» 正文

对一道数学名题巧解的思考

[10-19 12:07:40]   来源:http://www.kmf8.com  解题研究   阅读:8925
概要: 多年来,我一直担任高年级数学兴趣小组的辅导工作。在六年级数学兴趣小组活动辅导中,我经常讲一些数学家的故事,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一次,我讲到了苏步青教授小时候做过的趣题。题目是这样的:苏步青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一次出国访问,他在电车上碰到了一位外国数学家,这位外国数学家出了一道题目让苏步青做:甲、乙两人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距离是100千米。甲每小时行6千米,乙每小时行4千米。甲带着一只狗,狗每小时行10千米。这只狗同甲一道出发,碰到乙的时候,它就掉头朝甲这边走,碰到甲时又往乙那边走,直到两人相遇。这只狗一共走了多少千米?按常规思路:如果想分段算出狗跑的路程,再求出这些路段的和,将很难算出结果,因此一定要从整体考虑。要求狗跑的路程,就要求出狗跑的时间,而狗跑的时间正好就是甲、乙两人的相遇时间。用狗跑的速度乘以它所跑的时间就可以算出狗跑的路程。分步解答:1.甲、乙两人多少小时相遇?100÷(6+4)=10(小时)2.狗跑的总路程是多少千米?10×10=100(千米)列综合算式为:10×【100÷(6+4)】=100(千米)然而,在数学兴趣小组辅导过程
对一道数学名题巧解的思考,标签:小学数学教学,小学数学教学网,http://www.kmf8.com
  多年来,我一直担任高年级数学兴趣小组的辅导工作。在六年级数学兴趣小组活动辅导中,我经常讲一些数学家的故事,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一次,我讲到了苏步青教授小时候做过的趣题。题目是这样的:
  苏步青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一次出国访问,他在电车上碰到了一位外国数学家,这位外国数学家出了一道题目让苏步青做:甲、乙两人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距离是100千米。甲每小时行6千米,乙每小时行4千米。甲带着一只狗,狗每小时行10千米。这只狗同甲一道出发,碰到乙的时候,它就掉头朝甲这边走,碰到甲时又往乙那边走,直到两人相遇。这只狗一共走了多少千米?
  按常规思路:如果想分段算出狗跑的路程,再求出这些路段的和,将很难算出结果,因此一定要从整体考虑。要求狗跑的路程,就要求出狗跑的时间,而狗跑的时间正好就是甲、乙两人的相遇时间。用狗跑的速度乘以它所跑的时间就可以算出狗跑的路程。
  分步解答:
  1.甲、乙两人多少小时相遇?
  100÷(6+4)=10(小时)
  2.狗跑的总路程是多少千米?
  10×10=100(千米)
  列综合算式为:10×【100÷(6+4)】=100(千米)
  然而,在数学兴趣小组辅导过程中,平时善于求异的王彬同学却想出了另一种思路:不必计算就可以知道狗一共跑了100千米。因为这道题的数据很凑巧,狗一小时跑10千米恰好等于甲、乙两人同时跑一小时的路程和。甲、乙两人同时相向而行,经过一段时间必然会相遇,这段时间内狗跑的路程应该就等于甲、乙两人的路程和。由于两地距离是100千米,因此甲、乙两人加起来的路程和必然就是100千米,所以狗也就跑了100千米。
  面对王彬同学的解法,我陷入深深的思考,他的解法从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越了苏步青教授的解法。
  在王彬同学的解法基础上,我按照他的解题思路进行了合理推广,将原题中“狗每小时行10千米”改为“狗每小时行20千米”。那么根据分析,甲、乙两人加起来的路程和必然就是100千米,而狗的速度是两人速度和的2倍,在相同时间内,狗跑的路程就是两人路程和的2倍,即100×2=200(千米)。假设将原题中“狗每小时行10千米”改为“狗每小时行8千米”,那么狗的速度是两人速度和的4/5,在相同时间内,狗跑的路程就是两人路程和的4/5,即100×4/5=80(千米)。
  实践表明,这样教学不仅绝大多数学生都容易接受,而且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创造性。
  反思
  1.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解题的探索过程,爱护和欣赏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的智慧“闪光”。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会出现一些非常规的解法,甚至是一些“怪算法”。《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与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课堂、作业、考试或课外辅导中,学生出现的一些特殊算法,教师有时一下子也很难作出正确的判断,但是对于这些意外的生成,教师不能武断地作出结论,而应该本着“教学相长”的思想,耐心地倾听学生的思考过程。因为我们知道,求异才会有创新。学生的“怪算法”很可能是一种巧解,或许还蕴藏着创新的思维、智慧的火花。应当看到,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独立思考,敢于挑战权威,富有求异和创新精神。这时,就需要教师去点拨、引导、拓展和培养,从而使学生敢想、善思,使学生的智慧得以“闪光”。
  2.教师要努力把“常规方法”教活一些,并能适当教学一些“奇思妙解”,以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在数学教学中,强调“常规思路或一般方法”的训练是有必要的,尤其是在技能的初级阶段,让学生以“一般方法”来训练巩固也是应该的。关键是让学生领悟到“一般方法”的实质,能合理而灵活地运用。在掌握“一般方法”的基础上,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一些新颖的解法,并适当教一些典型的“奇思妙想”,从“一般”中引出“巧解”,以此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求异与创新的能力。像上面的例子就表明,学生只要敢于并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就能够产生一些“奇思妙想”,解法往往是别开生面、深刻而富有创造性的。

  www.kmf8.com 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十分注意保护和培养学生的求异意识。
  3.教师要加强学习,注重充实自己的数学知识和提升数学素养,努力提高自身的直觉思维素质。
  布鲁纳说过:“直觉思维者甚至可以发明或发现分析家所不能发现的问题。”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不同,分析思维步骤明显,一次前进一步,思维者常常能向别人讲述思维过程。直觉思维不是以仔细的、规定好的步骤一步一步前进的,而是以熟悉的知识结构为依据,采取跳跃、越级的“捷径”很快作出“结论”。在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不能发现学生的这一可贵之处而产生疑问,甚至是错误的判断,说明部分教师缺乏直觉思维素质。修订大纲和课程标准都将“教学目的”中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修改为“初步的思维能力”,说明小学数学教学只重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不够的,还需要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教师要鼓励学生用多种思维方式思考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和“解题策略的多样化”,以此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和发现学生瞬间的“直觉思维”火花,除了及时鼓励与肯定之外,更应引导学生一起探究其直觉思维结果的正确性,并合理引导和努力拓展学生的巧思妙解,使学生敢于求异、善于创新。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深入思考,敢于从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地探索和发现,使学生的智慧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得以“闪光”,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这些都要求教师应加强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数学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直觉思维素质,才能适应教学过程中的生成与变化

 
Tag:解题研究小学数学教学,小学数学教学网小学数学教学 - 解题研究
上一篇:教会学生特殊解题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