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我所欲也,时尚亦我所欲也!美丽与时尚兼得更是我所欲也!——这就是我想要的课堂。所谓的“时尚”,就是跟上时代的步伐,永不落后于潮流(现阶段的时尚就是让网络走进课堂);所谓“美丽”就是指通过网络让课堂充满魅力。
我们学校在农村,前几年去城里听课,看到授课教师在课堂里运用一些精美的课件和播放一些优美的音乐,看到学生们在这样美丽的课堂上快乐的学到了许多知识,让我羡慕不已。我常常想,什么时候我们农村的孩子也能享受到如此时尚的课堂。如今网络也向我们农村风云席卷而来,它以其无所不包的涉及面和海量的信息而拥有其他资源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从此,我们也告别了“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本书”的时代。
“网络”的到来使我深深的地知道,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但决不能滥用信息技术,也不能过分地依靠信息技术。我们更要注重的是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使课堂教学更高效。十来岁的孩子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易于接受新事物。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探索精神、求知欲望。网络中一些动听的音乐,鲜艳的色彩,斑斓的图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言语兴趣。我根据学生的特点,研究教材教法,充分利用网络查找资料,精心备课,精心制作课件,设计教学环节,注意寻找学生的兴奋点,激发他们探索和学习的积极性。希望运用网络,让课堂时尚起来,让课堂因时尚而美丽。
“时尚”让孩子们观感美
“语文教育是审美教育。”它是体现寓教于乐,感染陶冶,从怡人到感人到育人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的突破口,能使学生产生追求“真、善、美”这一崇高美好欲望的精神内驱力。小学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在教学中巧妙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向学生展示可感的画面,悦耳的旋律,引导学生用眼观察,用耳倾听,用心体验,通过感官和心智去感受作品所赋予美的人、美的事、美的景、美的语言,使审美教育和认识教育和谐结合,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选编这篇课文,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感受西沙海岛风光的旖旎,品味课文里的优美语言,积累好词佳句。西沙群岛一带海水颜色鲜艳、异常美丽,海里的鱼品种、数量繁多,还有丰富的海域物产,但一般人都缺乏实际的感受,更别说生活在农村的三年级的小学生了。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就通过多媒体网络及Internet资源,为孩子们搜集西沙群岛的资料,并制成课件适时播放。把五光十色的海水,各种各样的珊瑚,成群结队的热带鱼,千奇百怪的贝壳等新奇有趣的事物,活生生地呈现在孩子们面前。使学生直观地感到西沙群岛美,学生带着对课文的无限向往迫不及待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多媒体极具丰富表现力的播放功能,把形、色、光、声、动、情、意融为一体,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轻松地将学生带入课文创设的情境之中,而且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提高了审美情趣。在加上我适时适度地点拨,抓住了孩子们的心灵。同时我及时引导孩子们探究,作者描绘的西沙群岛是怎样的美丽富饶?究竟美在哪里?哪些词语运用得最生动、形象、贴切?在这一课的教学中,信息技术所营造出的美景是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时尚”让孩子们体验美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体裁多样,寓言、童话、故事、小说、散文、诗歌应有尽有,许多文章文质兼美、形象生动具较强的艺术品味。但有一些文章由于受地域、时空、生活经验、阅历等的限制,孩子们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如在教学《黄山奇石》一课后,孩子们对那一块块奇妙的石头充满了兴趣,课文中的介绍根本满足不了他们的好奇心。于是,课下我和他们一起通过网络收集有关资料。通过视频资源,让学生们模拟游览了奇、秀、险、峻的黄山美景,在游览中,学生了解了许多关于黄山的神话传说,知道了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记住了一句谚语“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通过游览体验,孩子们俨然成了一个个“黄山小导游”。丰富了阅历,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增强了民族自豪感。试问,如果没有信息技术,单凭一篇课文,几幅插图,能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吗?学生能体验到黄山的美吗?信息技术丰富了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真正实现“小课本,大课堂”。
“时尚”让孩子们想像美
有一次,我请学生来说说秋天,因为孩子生活经验不丰富,头脑中缺乏秋天景物的表象,只能说出平时印象较深的一些特点:“秋天树叶落了”,“秋天天气变凉了”,“秋天人们穿上毛衣了”……这时,我播放了录像片《秋天》,在美妙舒缓的音乐声中,一幅幅金色秋天的美丽图景呈现在学生眼前,湛蓝的天空,金色的田野,铺满落叶的公园小径,充满笑声的菜园。果园里,动物们在准备过冬,人们在忙着收获……同时,我利用计算机把大雁的队伍与“一”字、“人”字相对比,把飘荡的落叶与飞舞的彩蝶进行对比,把胀裂的石
[1] [2] 下一页
Tag:语文教学随笔,小学语文教学随笔,小学语文学习网,小学语文教学 - 语文教学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