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领会掌握科学小品的特点
2、学习体会文中采用的几种常用的说明方法
3、体会引用神话传说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积累死海的地理知识,认识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学习与自然和谐共处,共同发展
教学重点:学习掌握文中采用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1、分析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引用神话传说的作用
教学准备:
1、课前导入小实验的实验器具:盐水、清水、烧杯、鸡蛋
2、教师收集死海的相关资料,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
3、预计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4、教师确定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评价的方法。
www.kmf8.com
教学方法:问题意识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注意看,把一只鸡蛋放到一杯普通的水里,你看到了什么?(鸡蛋沉到了水底)。这里有一杯被施了小法术的水,现在,我把鸡蛋放入,你看到了什么?(鸡蛋浮在水面上)这是怎么回事?哪位同学知道我施了什么法术?(这是一杯浓度足够大的盐水)看来同学们都认真预习了《死海不死》这篇课文,下面就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思路,看看这“海”为什么冠之以“死”字,既是“死”海,标题又为什么称为“不死”呢?
一、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本文的说明对象,理清文章的文体特点
2、学习体会本文采用的主要说明方法
3、认识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学习与自然和谐共处,共同发展
[说明]运用多媒体展示目标,抓出关键词语,以红色加着重点的形式展现,便于学生快而牢固的把握本节课的基本要求和方向,以达到指导学生全程有效学习的目的。
二、整体感知:
1、死海有什么特点?
2、试划分文章的段落结构。
[结合上述问题速读课文,自我感知,因为学生较好的预习了课文,同时所设两个问题难度很低,紧贴课文基本内容,稍做小组讨论交流,即可让学生举手回答。引入竞争机制,从该环节开始每答对一题可得10分。学生可自选题目,积分以小组为单位,充分调动小组合作互助探究的积极性,发展提高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生1:第一段告诉我们死海具有“水中没有生物,海边寸草不生”的特点,第二段告诉我们死海具有“人在其中不会下沉”的特点。
生2:我认为死海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第四段告诉我们的“含有大量的矿物质,特别是氯化钠含量很高,海水的密度大于人体的密度”。如果没有这个特点上面两个特点根本不可能存在,所以我认为这才是死海的本质特点。
- 《死海不死》课堂教学实录
- › 《死海不死》教案11
- › 《死海不死》教案12
- › 《死海不死》课堂教学实录
- › 七年级语文《死海不死》
- › 《死海不死》教案10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死海不死》课堂教学实录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死海不死》课堂教学实录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死海不死》课堂教学实录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死海不死》课堂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