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高中学习网高二学习辅导高二数学辅导高二数学教案高二数学教案:集合与逻辑一单元教案» 正文

高二数学教案:集合与逻辑一单元教案

[10-20 00:48:13]   来源:http://www.kmf8.com  高二数学教案   阅读:8750
概要: 点评:(1)利用集合间的关系求参数范围,一般根据集合的有关概念,借助于数轴,建立不等关系,注意端点是否取到。(2)本例中注意等价性。7.解:A=,,即即 1 。则,。故实数的取值范围为或。点评:解不等式一定要注意对数式及复合形式。8.解析:(1)当时,,(2)当,,①当,即时,满足;②当,即a<0时,要使,需,解得,综上可得,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点评:高考对集合运算的考查是一个热点,经常考查具体集合的运算,多数情况下会与求函数定义域,值域,解不等式,求范围等问题联系在一起,解答这类问题时要注意弄清楚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然后对集合进行化简,并注意将集合之间的间接关系转化为直接关系进行求解,同时,一定要善于运用数轴等工具帮助分析和运算。课堂小结1. 进行集合的运算须明确集合的元素集合的运算是指求集合的子集,交集,并集,补集。在进行集合运算时,首先要明确元素是什么,全集是什么,保证所有元素都是全集中的元素。这里容易出现的错误之一是混淆一元数集与平面点集之间的概念,错将一元数集当作二元点集,如将{x|y=x-2,yR}理解为直线上y=x-2点的集合。2. 利用集合的不
高二数学教案:集合与逻辑一单元教案,标签:高二数学教案模板,http://www.kmf8.com

点评:(1)利用集合间的关系求参数范围,一般根据集合的有关概念,借助于数轴,建立不等关系,注意端点是否取到。

(2)本例中注意等价性。

7.解:

A=,

,即

即 1 。

则,。

故实数的取值范围为或。

点评:解不等式一定要注意对数式及复合形式。

8.解析:(1)当时,,

(2)当,,①当,即时,满足;②当,即a<0时,要使,需

,解得,综上可得,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点评:高考对集合运算的考查是一个热点,经常考查具体集合的运算,多数情况下会与求函数定义域,值域,解不等式,求范围等问题联系在一起,解答这类问题时要注意弄清楚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然后对集合进行化简,并注意将集合之间的间接关系转化为直接关系进行求解,同时,一定要善于运用数轴等工具帮助分析和运算。

课堂小结

1. 进行集合的运算须明确集合的元素

集合的运算是指求集合的子集,交集,并集,补集。在进行集合运算时,首先要明确元素是什么,全集是什么,保证所有元素都是全集中的元素。这里容易出现的错误之一是混淆一元数集与平面点集之间的概念,错将一元数集当作二元点集,如将{x|y=x-2,yR}理解为直线上y=x-2点的集合。

2. 利用集合的不同表示形式进行运算。

集合概念与运算建立后,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集合语言与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的转化问题。一般地,不等式解集的集合运算多借助数轴进行,一般集合可用Venn图加以表示,点集的几何意义为函数图象或方程曲线,所以要树立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3. 注意将两个集合间的间接关系化为直接关系。

例如:(1)AB=B

(2)AB= B

(3)A=B 且

(4)AB

(5)AB

4.注意分类讨论思想方法的应用

在集合的关系中时刻渗透分类讨论的思想。

如;那么A可能为:① ② ③ A=B,另外对于含参的方程和不等式更应该分类讨论。

5.注意韦恩图在集合运算中的重要应用。

反馈型题组:

9.解析:依题意,该图形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应该是,而= ,于是,因此,选C

评价探究:新课标特别指出"能使用韦恩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将对韦恩图的要求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因此我们必须注意韦恩图在表达集合关系和运算中的重要作用。应结合交集、并集、补集等的定义进行理解。

10.解析:用区间的长度来刻画集合,使"长度"的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内涵。

由已知可得 即,即。取字母m的最小值0,字母n的最大值1,可得。= 此时得集合的长度为,故应选C。

评价探究:以集合为背景将其他的"长度"等概念交汇于命题之中,是高考集合命题的一大特色,探究解题时紧扣定义及其相互间的联系,巧妙应用特殊化思想可以使解题的思路更为简捷。

11.解析:依题意:x,y的取值应为:x=1,y=3;

x=1,y=4; x=2,y=3; x=2,y=4

从而

故所有元素乘积:12*20*30*48 =345600.

12.解析:法1:设全集为高三(1)班全体同学的集合,集合M、N分别是数学、语文得优的同学的集合,作韦恩图示,则各部分集合中所含元素个数分别如图所示,则有: (20-x)+x+(15-x)+20=45 解得x=10.

即两门全优的人数是10人。

法2。公式法:设P集合的元素个数用n(P)表示,则,数,

即两门全优的人数是10人。,

点评:集合思想及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应用广泛,解此类问题要借助于韦恩图,使问题简明、直观、易求解。

13.解析:(1),,由,

(2)由知对恒成立。

. 此时.

1.3命题、基本逻辑联结词与量词答案与提示

再现型题组:

1.解析(1)

(2) 1是奇数, p是真命题,又 1不是质数,

q是假命题;。

(3)

成立

(4)显然p:5为真命题,q:27不是质数为真命题;。

(5)

;

基础知识聚焦:判断含有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命题的真假,(1)弄清构成它的命题p,q的真假(2)弄清结构形式(3)据真值表判断构成新命题的真假。

点评:据或、且、非命题的形式及其真值表直接判断。

2.解析:(1):存在一个有理数不是实数,为假命题,属特称命题

(2):所有的三角形都不是直角三角形,为假命题,属全称命题

(3):有一个二次函数的图像与y轴不相交,为假命题,属特称命题

(4):,为真命题,属特称命题

基础知识聚焦:对全称命题的否定,在否定判断词时,还要否定全称量词为特称量词;对特称命题的否定,在否定判断词时也要否定存在量词。

点评:只否定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或只否定判断词,会因为否定不全面或否定词不准确而致错。

巩固型题组:

3解析: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真值表的应用及对逻辑连接词的掌握情况

4.解:上单调递增;又不等式恒成立

而命题p且q为假,p或q为真,那么p,q中有且只有一个为真,一个为假.

(1)若p真q假,则

(2)若q真p假,则

所以的取值范围是。

基础知识聚焦:(1)含有逻辑关系词的命题要先确定构成命题的命题的真假,求出此时参数成立的条件;

(2)其次求出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成立的条件;

(3)注意为假且为真,等价于中一真一假。

点评:本题可先求出每个命题为真时,相应的的取值范围,再根据之间的关系确定的取值范围。

提高型题组

5.解析:若真,则,若假,则,若Q真,由;

若Q假,则.

又p和q有且只有一个正确,当p真q假时,;当p假q真时, 综上得

答案:

点评:p和q有且只有一个正确转化为复合命题p且q为假,p或q为真,解这类问题时,一般是先把p、q都为真命题时求出所满足的条件,然后再分情况讨论.

6.解析:答案C

当时,若则一定不是等差数列

点评:本题是命题、逻辑关系词、数列知识的综合运用,考察点比较好。

课堂小结:本节课重在考察命题转化,逻辑推理能力,将量词与不等式或数列等其他章节的内容联系起来考察,是需要我们注意的

反馈型题组:答案

7.C 8.D 9.D 10.A 11.D 12.C

13.解析: p且q为假,p,q至少有一个为假命题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Tag:高二数学教案高二数学教案模板高中学习网 - 高二学习辅导 - 高二数学辅导 - 高二数学教案
上一篇:高二数学下学期二单元教案:圆锥曲线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