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非p"为假,q为真,从而可知p为假.由p为假且q为真可得即 故x的取值为-1,0,1,2
§1.4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四种命题答案与提示
再现型题组
1. 解:(1)逆命题:若方程有实数根,则q<1,是假命题。
否命题:若,则方程无实根,是假命题。
逆否命题:若方程无实根,则,是真命题。
(2)逆命题:若a=0或b=0,则ab=0是真命题,
否命题:若,则且,是真命题。
逆否命题:若且,则,是真命题
(4) 逆命题:若x,y全为0,则,是真命题。
否命题:若,则x,y不全为0,是真命题。
逆否命题:若x,y不全为0,则,是真命题。
基础知识聚集:写出一种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的关键是分清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然后按定义来写,一般地说命题的四种形式之间有如下关系:
(1) 互为逆否的两个命题是等效的(同真同假),因此,证明原命题也可以改正它的逆否命题
(2) 互逆或互否的两个命题是不等效的。
2. 解:(1)当时,例如p=3则方程无实根,而方程有实根,必有或,可推出,故A是B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2)若圆与直线相切,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r,即,所以;反过来,若,则成立,说明圆与直线相切,故A是B的充分必要条件。
基础知识聚集:对于涉及充分必要条件判断的问题,必须以准确、完整地理解充分必要条件的概念为基础,有些问题需转化为等价命题后才容易判断。
巩固型题组:
3解:法一:由
得
:
由得
:
是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解得
法二:是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q是p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p是q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由得(m>0)
q:Q={x|}
又由得
p:P={x|}
又 p是q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解得
点评:本例涉及到参数问题,直接解决较为困难,先用等价转化思想,将复杂、生疏的问题化归为简单、熟悉的问题来解决。一般地,在涉及到求字母参数的取值范围的充要条件问题中,常常要利用集合的包含、相等关系来考虑。
4.答案:(1)(2)(3)(4)
解析:(1)的否命题为"若,则x,y全不为0",正确
(2)由其逆否命题"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正确知原命题正确
(3)因为有实根的条件为,即原命题正确,故其逆否命题正确
方程y=kx+b表示直线与k是否为0无关。即时方程y=kx+b表示直线,k=0时方程y=kx+b也表示直线,因此(4)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了四种命题及充分必要条件的判定,体现了本讲中的重点在判断时一定要先分清到底判断哪个命题。
提高型题组:
5.解(1)原命题是真命题;
逆命题:若方程有实根,则,为真命题。
否命题:若q>1,则方程无实根,为真命题;
逆否命题:若方程无实根,则q>1,为真命题;
命题的否定:若,则方程无实根,为假命题。
(2)原命题是真命题;
逆命题:若x+y是偶数,则x,y都是奇数,是假命题;
否命题:若x,y不都是奇数,则x+y不是偶数,是假命题;
逆否命题:若x+y不是偶数,则x,y不都是奇数,是真命题。
命题的否定:x,y都是奇数,则x+y不是偶数,是假命题。
(3)原命题是真命题
逆命题:若x=0或y=0,则xy=0,是真命题。
否命题:若,则,是真命题。
逆否命题:若,则,是真命题,
命题的否定:若xy=0,则,是假命题。
(4)原命题是真命题
逆命题:若x,y全为0,则,为真命题
否命题:若,则x,y不全为0,为真命题
逆否命题:若x,y不全为0,则,为真命题
命题的否定:若,则x,y不全为0,是假命题。
点评:a.注意:(1)"都是"的否定是"不都是",而不是"都不是",因为"x,y不都是奇数"包含"x是奇数y不是奇数"、" x不是奇数y是奇数"、" x,y不都不是奇数"三种情况;(2)"x=0或y=0"的否定是"",而不是"",因为"x=0或y=0"包含""、""""三种情况。
b要注意区别"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否命题要对命题的条件和结论都否定,而命题的否定仅对命题的结论否定。
C互为逆否关系的命题是等价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所以(1)当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有困难时,可以判断它的逆否命题的真假;(2)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这四个命题的个数可能是0个、2个、4个。
6. 解:(1)必要性:
由已知得,线段AB的方程为y=-x+3()
由于抛物线C和线段AB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所以方程组(*)有两个不同的实数解
消元得:()
设则有
解得
(2)充分性
当时
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且,
方程组(*)有两组不同的实数解。
因此,抛物线和线段AB有两个不同交点的充要条件是
点评:(1)证明充要条件问题时,既要证明充分性成立,又要证明必要性成立。
(3) 本题考查线段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属解析几何中的重点与充要条件知识的交汇,也是高考的一个重要考查内容。在求解这类问题时,除了直线与二次曲线相交的位置关系用判别式法求解外,还需要建立二次函数模型,通过二次函数的图象与坐标交点的实根分布列出不等式组求解。
课堂小结
1.应用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时须注意的问题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必要而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反映了条件p和结论q之间的因果关系,再结合具体问题进行判断是,要注意以下几点:
(1)确定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
(2)尝试从条件推结论,结论推条件;
(3)确定条件是结论的什么条件;
(4)要证明命题的条件是充要的,就即要证明原命题成立,又要证明它的逆命题成立。证明原命题即证明条件的充分性,证明逆命题即证明条件的必要性
2.四种命题及相互关系
(1)关于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也可以有如下表述:
第一:交换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所得的命题为逆命题;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高二数学教案:集合与逻辑一单元教案
- › 标准方差高二数学公式
- › 高二数学无穷递降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 › 高二数学锐角三角函数公式
- › 高二数学公式(倍角公式)
- › 高二数学三倍角公式推导
- › 高二数学公式:降幂公式
- › 高二数学半角公式
- › 三角和高二数学公式
- › 两角和差高二数学公式
- › 高二数学公式(和差化积)
- › 高二数学诱导公式
- › 高二数学公式:锐角三角函数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二数学教案:集合与逻辑一单元教案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二数学教案:集合与逻辑一单元教案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二数学教案:集合与逻辑一单元教案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二数学教案:集合与逻辑一单元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