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教育范文课改探究实践新理念 创新旧教法——在低年级中实践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思考» 正文

实践新理念 创新旧教法——在低年级中实践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思考

[10-20 11:37:17]   来源:http://www.kmf8.com  课改探究   阅读:8657
概要: 新课程,新理念,要求新的学习方式。作为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出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首先,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淡化了教师权威和角色的转变,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民主性特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人格地位是平等的,学生可以在平等的交往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潜能,教师也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启发者、合作者、促进者。其次,小组合作学习,充分赋予了课堂的活动空间。学生是面对面围桌而坐,注重互助式、互动式、讨论式的学习,教师仅仅是导演,学生真正走到台前来表演,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对知识的探索过程中,通过认知、理解、质疑、体验、交流、表现和创造等一系列的活动,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得到了丰富的情感体验,更为重要的是掌握了学习的方法。从以上两方面可以看出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既顺应了新世纪知识爆炸时代的要求,又符合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等三维并举的要求,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成为新课程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出现合作学习并不合作的情况,如:有的小组,个别学生“一言堂”,多数学生往往一言不发,心甘情愿当听众;有的小组你说我说,
实践新理念 创新旧教法——在低年级中实践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思考,标签:新课改论文大全,http://www.kmf8.com

  
  新课程,新理念,要求新的学习方式。作为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出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首先,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淡化了教师权威和角色的转变,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民主性特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人格地位是平等的,学生可以在平等的交往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潜能,教师也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启发者、合作者、促进者。其次,小组合作学习,充分赋予了课堂的活动空间。学生是面对面围桌而坐,注重互助式、互动式、讨论式的学习,教师仅仅是导演,学生真正走到台前来表演,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对知识的探索过程中,通过认知、理解、质疑、体验、交流、表现和创造等一系列的活动,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得到了丰富的情感体验,更为重要的是掌握了学习的方法。从以上两方面可以看出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既顺应了新世纪知识爆炸时代的要求,又符合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等三维并举的要求,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成为新课程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出现合作学习并不合作的情况,如:有的小组,个别学生“一言堂”,多数学生往往一言不发,心甘情愿当听众;有的小组你说我说,大家抢着说,谁也不听谁的,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造成课堂秩序极为混乱;有的小组,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准备不足,无从下手,好长时间课堂鸦雀无声;有的小组汇报时,常常是说:“我觉得……”、“我认为……”,而不是说:“我们觉得……”“我们小组认为……”等等。不一而足,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交流能力等的培养无法构建起来。我在尝试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学时,也碰到了如上的种种困难,产生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与实际教学不合拍的困惑。迷茫、急噪、放弃都不是办法。在国内外各种先进教育教学方法及同行的指导帮助下,静下心来认真仔细地思考后,我从如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发现效果不错。
  一、依托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抓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
  在困惑之后,我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其预习结果是:
  班级
  人数
  经常预习
  所占%
  有时预习
  所占%
  没有预习
  所占%
  二(3)
  38
  8
  21
  21
  55.3
  9
  23.7
  二(4)
  38
  5
  13.2
  20
  52.6
  13
  34.2
  预习、听课、复习、作业是学生学习的基本环节,没有预习的课堂学习是完全被动的学习,它总是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教师怎么讲,学生怎么听,特别是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经常囫囵吞枣、吃夹生饭,因此教师上课提的问题,有时不知所云或者无从下手,这样就出现了个别优等生“一言堂”或者整个课堂“鸦雀无声”,需要教师不断启发、引导的局面。课后复习的目的是加强对当日学习内容的理解,并为下一步的学习作好铺垫。数学知识都是承前启后的,没有旧知识的积累,新知识的获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可见复习是何等的重要。但事实是:全班只有25%的学生进行了及时的复习,有37%的学生是等到考试时,为应付考试才复习,有38%的学生是偶尔复习。因此,针对学生刚刚进入小学阶段学习,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大部分学生而言还是一片空白的情况下,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特别是抓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巩固,就显得尤为的重要。例如:教学“表内乘法(一)” 2~6的乘法口诀;在第一课时教“5的乘法口诀”时,老师就没有简单的把乘法口诀教给学生,让学生机械地去记,而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基础,利用学生熟悉的“五个五个地数数”获得乘法算式的积,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算一算,在小组里说自己的计算方法,然后再引导学生全班交流你是怎样算的?怎样编口诀的?通过动手摆、动脑想、动口说,学生自己总结出了5的乘法口诀,以便于学生自主探索口诀,理解口诀的含义,也更便于学生记忆口诀。在教学时,老师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口诀,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做,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更重要的是保护了学生的创新意识。那么,在后面教学“2——6的乘法口诀”“7、8、9的乘法口诀”等等相关的表内乘法内容时,只要适当复习前面的乘法口诀和意义,学生很快就通过知识的迁移,学会了后面的内容。复习时,也能把表内乘法做很好整理,对知识进行归类,达到系统掌握。这为学生今后学习更多位数的乘除法做好了铺垫。
  (二)抓认真读图、阅读书本的习惯
  低年级儿童所有的课外书几乎都是图画书,孩子们所使用的教科书当然要贴近儿童的年龄特

  www.kmf8.com 征。现行的新教材特别注意为学生提供富有儿童情趣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探索活动,设计的情境、插图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图画的风格和色彩注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如新一册教材精心设计了:金色的秋天、美丽的小湖、和平广场、做值日、过马路等情境图。用蝴蝶页展示了:小猪帮小兔盖房、野生动物园、学校运动会、我们的校园等等。因此,让学生养成“读图获数学信息”、“用图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学习习惯是必不可少的。例如:教学“用数学”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一幅情景图。电脑课件显示:4只小鸟在草地上吃小虫,又飞来一只。师问:根据这一情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的问题也许有很多,有些问题甚至是不着边际的,只要学生敢于提问,教师都给予鼓励。然后在学生所提的问题中抽出与本课教学相吻合的问题:“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鸟?”配合学生的问题,课件显示大括号和问号,配合学生的观察,教师向学生讲明大括号和问号的意思,让学生思考,求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鸟,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在小鸟图的下面显示“4+1=?”。让学生根据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讲解解题理由及方法,这样做一方面学生对教材理解得更深刻,使他们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另一方面学生真正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主动获取了知识,无形中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动地位上来。

[1] [2] [3]  下一页


Tag:课改探究新课改论文大全教育范文 - 课改探究
上一篇:“守望”与“回望”——谈人民版高中历史新教材给历史教师带来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