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初中学习网初一学习辅导初一语文辅导资料初一语文教案《春》教案48» 正文

《春》教案48

[10-20 00:29:37]   来源:http://www.kmf8.com  初一语文教案   阅读:8902
概要: 教学设想:本文是一篇诗情盎然的借景抒情散文。大约写于1928~1937年间。其风格较初期诗文有很大变化,没有了像《背影》中的那种淡淡的哀怨情调,代之的是鲜明的新鲜格调和欢乐情绪。作者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征,用诗意的笔调,细致描绘了大地回春、春花烂漫、鸟鸣蜂飞蝶舞、细雨滋润万物、人们沐浴春光的美好景象,赞美春的生机与活力,激励人们在大好春光里辛勤劳作、奋勇向前,抒发了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在艺术上具有鲜明的特色,如观察细致,描述生动真切,诗情画意相融相合。教学本课如果按照介绍作家、作品背景---生词教学---段落结构---文句赏析---处理作业这一传统模式,起码要用三个课时,多好的一篇美文被肢解得破碎淋漓,学生味同嚼蜡,且不堪其累。本文节奏感强、具有音乐美感,教学重点应放在诵读上,以读带赏,读赏结合。同时,课文内容较为浅显,适合互动、点拨式教学法,在点拨、互动中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用词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学会赏析写景文,进而进行自主学习。告诉学生,一切的答案你们那里,即由学生之口道出本课的教学内容及答案,要让学生感到,语文课不枯燥,也不难,自己也能够进行分析,甚至总结出
《春》教案48,标签:初一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kmf8.com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诗情盎然的借景抒情散文。大约写于1928~1937年间。其风格较初期诗文有很大变化,没有了像《背影》中的那种淡淡的哀怨情调,代之的是鲜明的新鲜格调和欢乐情绪。

作者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征,用诗意的笔调,细致描绘了大地回春、春花烂漫、鸟鸣蜂飞蝶舞、细雨滋润万物、人们沐浴春光的美好景象,赞美春的生机与活力,激励人们在大好春光里辛勤劳作、奋勇向前,抒发了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在艺术上具有鲜明的特色,如观察细致,描述生动真切,诗情画意相融相合。

教学本课如果按照介绍作家、作品背景---生词教学---段落结构---文句赏析---处理作业这一传统模式,起码要用三个课时,多好的一篇美文被肢解得破碎淋漓,学生味同嚼蜡,且不堪其累。

本文节奏感强、具有音乐美感,教学重点应放在诵读上,以读带赏,读赏结合。

同时,课文内容较为浅显,适合互动、点拨式教学法,在点拨、互动中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用词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学会赏析写景文,进而进行自主学习。告诉学生,一切的答案你们那里,即由学生之口道出本课的教学内容及答案,要让学生感到,语文课不枯燥,也不难,自己也能够进行分析,甚至总结出答案来。

所以,选准以上两个重点,即朗读和赏析准确生动的词句,进行突破,以点带面,其他问题也就能够迎刃而解。课时只需两课时,驾驭轻松。体现在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里就是以读贯彻全过程,是主线,赏析优美词句是主要活动,是互动的重点。淡化作家、作品背景的解读。弱化生词教学。

自始至终,教师情绪饱满,学生轻松自如,其乐融融。

知能目标:

1、积累词语。

2、流畅的朗读并背诵课文。

3、揣摩、欣赏文中词语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www.kmf8.com

4、领会课文分层次写景、抓住景物特点观察细致的方法。

过程、方法:朗读、品味、欣赏、互动。

情、价目标:把握作者字里行间里流露的真挚情感,感悟大自然之美,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点:诵读,揣摩、欣赏文中词语的准确性和生动性,欣赏文句之美。

教学难点:分层次写景,抓住景物特征细致观察。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写春草、春花、春风、春雨部分。第二课时完成人迎春、赞春、总写盼春部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一说到春天,人们的心目中就会立即涌起许多美好的情感,大家会想到许多美好的景物,比如,花香鸟语,莺歌燕舞,阳光明媚……,还会想到许多描绘春天的好词好诗,比如,杜甫说,“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是通过哪些景物来描绘春天的?(鸟、柳树)。王安石说,“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又是通过什么景物来描绘春天的?(春风)其中哪一个字用得特别好?(绿)。孟浩然说“春眠不觉晓”,是从声音来写春,表达喜爱之情;白居易说“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从色彩写春;杨万里说“盛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是从踏青的活动和乐趣来写春。(总结:从不同的角度来写春天。)

一个春字让古往今来的人们总是有说不尽的话题,抒不尽的情怀。今天,让我们一起欣赏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春》,去尽享作者笔下那个草长莺飞人欢乐、蜂飞蝶舞花盛开、细雨绵绵诗情画意无限的江南春天吧。板书课题、作者。


Tag:初一语文教案初一语文教案大全初中学习网 - 初一学习辅导 - 初一语文辅导资料 - 初一语文教案
上一篇:《论语》十则教案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