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导入新课:
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推动是举世公认的,也值得我们自豪,同样,中国的饮食文化也响誉全球。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进一步深入,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一些境外的文明、文化形式在中国大地受到喜爱、欢迎。比如街舞、迪士科、酒吧、咖啡屋等等,而麦当劳、肯德基就是其中融入中国饮食文化的一种外来饮食文化形式。这就是文明、文化的全球化。那么这种饮食文化入境后发展情况如何,让我们走进《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一起来对这一饮食文化的碰撞融合现象作一解读。
2、出示课件:麦当劳广告短片作导语多媒体出示麦简介
麦当劳,全球最有价值的品牌之一。自1955年由创始人雷? 克洛克在美国伊力诺洲成立公司以来,以金色拱门下的美味汉堡和亲切的服务,立刻受到各界人士的欢迎,现在麦当劳公司餐厅每天都在为全世界4700万以上的顾客提供优质的品质和服务。今天,麦当劳在全世界119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过30000家餐厅,全球营业额达104.9亿美元。
教师:虽然东台还未曾出现麦当劳,但它对大家而言,依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铺天盖地的广告让我们早已熟悉了它。作为一种美国快餐食品品牌,麦有其鲜明的特征:快捷、价廉、被大众接受。麦当劳以其独特的成功商业模式获得了世界餐饮第一的地位
3、问题探讨:
① 麦当劳作为一种快餐食品,为什么能在中国扎下根,深受中国百姓喜爱?
② 麦当劳在拓展中国市场所作的努力中,哪些有变动,哪些保持原样?
③全球化的概念是什么?
④如何理解“文化冲撞所引起的变化从来就不是单向的。文化冲撞中,并没有哪一个文化是完全被动的”?
教师:中国人民奉行民以食为天,在饮食方面讲究色香味具全。相对保守的中国百姓何以会接受相对单一的速食食品的呢?
①问题探讨1:麦当劳作为一种快餐食品,为什么能在中国扎下根,深受中国百姓喜爱?
提示:平等民主
温馨的就餐环境,优良的服务
使中国人民接受了新的行为举止
中国人心中的麦和麦的企业哲学
教师:作为一个企业,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势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为了开拓中国市场,麦作了哪些努力?
提示:塑造地方企业的形象
设置情人角和“儿童乐园”
营造中国式家庭气氛(由于员工大多数是中国人,制作食品的原材料大部分来自本地,积极主动参与社区活动,与地方学校和街道组织建立特殊关系,派员工帮助交警维持交通秩序,每天早晨还升中国国旗。)
②问:麦当劳为了在中国拓展市场所作的努力中,哪些有变动,哪些保持原样?说明什么问题?
提示:不变~饮食品种、服务、管理模式
变 ~营销策略、(营造中国式麦当劳、地方企业)、中国特色
表明:麦当劳的经营者主动融入中国饮食文化的积极态度,这些改变说明,外境文明文化融入另一种文明文化时的本土文化过程,也是一种积极姿态的表现。
③教师:麦当劳在中国的销售过程中,更多的考虑了中国消费者的习惯。
到了中国以后逐渐地地方化了,M的地方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人类历史上和现实社会活动中经常发生或正在发生的社会变迁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这用我们书本的一个词,叫做全球化。这两者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
全球化:是社会文化过程,其形式是各种文化在更大程度上的相互接触和碰撞,其结果是多种文化的互动和混合。
④问:如何理解“文化冲撞所引起的变化从来就不是单向的。文化冲撞中,并没有哪一个文化是完全被动的”?
提示:历史上中国文化曾主动冲撞过别的文化:张謇出使西域、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在这些历史上的文化使者不停跋涉的脚步中,中国文化不断被带到了西域,而中国文化也在交流中进步,不断升华。在现代,当中国人喝着可口可乐感受圣诞节的同时,“老外”们也会乐于吃上一顿正宗的中国菜,会在中国菜市场内讨价还价,他们会在过年时吃着饺子欣赏京剧,还会逛逛元宵节的灯会并猜上几条谜语。文化之间的交流是互动的、双向的,甚至是多向的,在接触中相互审视,互取所需。
4、问题探讨
问:有人说 我们现今的一代是由肯德基、M 喂养大的一代,认为中国已经开始M化,你认为对吗?
我们接纳、融合西方的真正态度应该是什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冯骥才的话给了我们很好的启迪。
5、出示课件:
2005年12月19日,麦与北京2008年奥运会组合:在具东方特色的扇面上绘制出M的黄金双拱以及2008年奥运会会徽。麦当劳事务观官罗凯睿表示,希望通过多种富有创造性的设计把麦当劳及中国文化结合在一起。
6、设想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广者,你打算将哪些传统文化推向世界?
提示:服饰文化 中国武术 书法艺术
饮食文化 (东台鱼汤面、东台臭豆腐干、汤圆、粽子、饺子等)
东台发绣 中国京剧 草编制品 茶文化
活动体验:
7、 设想你是中国某一传统文化的推广者,你打算怎样将之推向世界?
拿来主义·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和学习鲁迅先生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与方法,发扬拿来主义精神,在阅读中外作品时注意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2、理解本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说理的方法,正确理解本文各比喻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
1、总体理解文意
2、揣摩词语的讽刺意味
【教学设想】
1、学习本文可以从理解文章的观点和结构入手。
2、对语言的揣摩要结合鲁迅杂文善于运用形象说理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透过表面现象的词句,分析所用形象的深刻内涵,可通过练习一中的1、2、3题进行。(详见《教师教学用书》P10“教学建议”部分)
3、多用启发性的提问,注意培养学生思维分析的能力。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重点:
总体理解文意,先弄清“送去主义”的实质与危害。初步体会文中一些幽默讽刺的语言在批判错误观点时显现的表现力。
二、教学内容和步骤:
1、 题解导入:
“主义”是指重大的原则或主张。“拿来主义”这个提法是鲁迅先生的独创,它的题旨是针对国民党政府媚外卖国的政策和有些人的“全盘西化”的主张,也针对革命文化阵营内部的拒绝借鉴,盲目排斥的错误态度,鲁迅提出既要大胆吸收借鉴外国文化(也包括本国的文化遗产),又要认真的分析精华与糟粕,加以批判吸收,以期改造民族素质,创造民族新文化。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下一页
- 高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三祖国山川颂教案
- › 高二语文寒假作业集锦
- › 2016高二语文寒假测试题
- › 高二语文寒假测试题及答案《苏州园林》
- › 2016高二语文寒假课后练习《苏州园林》
- › 高二语文暑假练习题《桥之美》
- › 高二语文暑假测试题《记念刘和珍君》
- › 高二语文《病梅馆记》暑假阅读练习
- › 高二语文《背影》暑假同步练习题
- › 2016高二语文《桥之美》暑假基础知识练习
- › 高二语文暑假基础知识与阅读分析习题
- › 高二语文暑假基础知识练习及答案
- › 高二语文暑假测试题:《礼记·大道之行也》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三祖国山川颂教案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三祖国山川颂教案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三祖国山川颂教案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三祖国山川颂教案